何凤仪;宋绿茵;赵蓉
肌钙蛋白(CTn-I)作为新一代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确定标志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用CTn-Ⅰ试纸条快速检测法来探讨其在AMI中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000年1—6月因胸痛疑诊为AMI的患者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5±6.5)岁,AMI的诊断按照WHO建议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4,8h,1周采血作CTn-Ⅰ的检测,同时做心电图检测。1.2 检测方法 采用埃夫朗公司生产的CTn-Ⅰ试纸条,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同时用BECKMAN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CK-MB,试剂为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以CK-MB>0.40μkatal为AMI的诊断标准。
作者:任玉国;任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于1987年由Senanayake首次报道并加以命名,其主要表现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救治后于急性胆碱能危象(Acute Cholinergic Crisis,ACC)消失后1~4d,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rgano phosphate induced delayed polyneur opathy,OPIDP),出现之前,以部分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肌的肌力弱或麻痹为特征的一组临床表现[1],此后,国内陆续有病例报道,发现在AOPP一般常规救治技术被普遍掌握以后,IMS已成为AOP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IMS的有关诊断和治疗并加以系统化已成了AOPP临床诊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现就近几年国内对IMS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8年保定市(区、县)共报道流行性出血热(EHF)417例,发病率为4.17/10万。较1997年上升126.63%,死亡2例,病死率为0.48%。保定市近几年EHF发病率为0.048/10万~0.47/10万。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现将其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房登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实施内窥镜检查时,我们发现不少患者的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胃炎、胃粘膜糜烂、胃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许多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是躯体患病的动因所在,同时被压抑的情绪或心理冲突更是人体功能失调之源。而良好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起着良好的作用。本文对100例消化道内窥镜受检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鞠淑清;孙桂芳;赵文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分析我科1986年4月—1998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心脏损害的53例患者,以探讨RA的心脏损害特征、临床与病理联系、早期诊断方法及不同年龄组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方法:分析132例RA中出现心脏损害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推荐的RA分类标准,男19例,女34例,年龄(46.67±18.56)岁,病程(5.75±6.33)年。除常规检查外,进行心电图(ECG)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色超声(UCG)。发现心包积液,心瓣膜病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肺动脉高压。
作者:王燕;赵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为了观察洛赛克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9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组应用洛赛克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治愈率达93.5%,对照组治愈率达77.8%,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88±0.80)d,对照组止血时间(3.78±1.20)d,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洛赛克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高,止血时间快,止血效果好,是理想药物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王纪凤;朱晓媛;燕希荣;孙广伟;周恒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创伤伤情复杂,小儿患者因其诊治时多不能合作,对受伤机制、部位、自觉症状等叙述不清,加之儿童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给临床处理造成困难。我院1991—1999年收治小儿闭合性腹部脏器伤66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尘轩;郭红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18例原发性周围型支气管肺癌和8例结核球进行增强CT比较分析,并与病理对照,以探讨其特征及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未经治疗的原发性周围型支气管肺癌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53.2岁。组织学分类:鳞癌5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2例,细支气管肺癌1例,混合性癌(腺鳞癌)1例。肿瘤直径<3cm 12例,3~5cm 4例,>5cm 2例。手术切除14例,肺穿刺病理证实4例。1.1.2 搜集同期结核球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4例手术证实,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查到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抗结核治疗后吸收。
作者:刘亮;徐克荣;苏国兰;吴贵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学生。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0h,加重2h于1997年7月8日收治入院。查体:T 37.8℃,P 90/min,R 18/min,BP 16/11kPa。发育正常,痛苦面容,自动体位,头颈、胸部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压痛、反跳痛以麦氏点内下方为明显,无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结肠充气试验阴性,余无阳性体征。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手术史。辅助检查:WBC 13.0×109/L,N 0.85,L 0.15,胸、腹部X线透视、大便常规、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
作者:何长升;孙秋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肠腔内。发病年龄以4~10个月婴儿多见。典型病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但临床所见病例往往很不典型,以致容易误诊。我院曾诊治4例不典型小儿肠套叠,现作回顾分析,以吸取教训。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与慢性非反流性胃炎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本文总结1998年4月—2000年4月我院行胃镜及胃粘膜组织学检查诊断慢性反流性胃炎的患者99例及同期行相同检查诊断慢性非反流性胃炎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并检测其各自的HP阳性率,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赵云凰;赵炳;刘玉芬;何树春;李林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又一危险症侯群,曾被称为濒临心肌梗死和冠脉堵塞,可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猝死或AMI等冠心病事件,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非常重要。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红;袁国会;张辉;阚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有关40~50岁以下人群患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对青年这一概念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指15~45岁期间发病。现将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归纳如下。1 病因1.1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青年卒中患者,高血压动脉硬化均为病因的首位,其比例多在30%以上。如果临床找不到明确病因,但脑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斑块,可认为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后者可促使动脉硬化发展,为青年性卒中的危险因素[1,2]。近年来,低密度脂蛋白样物质LP(α)倍受关注,它能抑制内皮细胞内的纤溶酶原的激活,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经临床实验观察卒中组的LP(α)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LP(α)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很少受年龄、性别、血压、吸烟、血脂、营养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因此,LP(α)水平作为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传统危险因素的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林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1岁,因头部外伤3个月伴昏迷1个月鼻腔流清水5d于1999年12月9日转入我院神经外科。查体:T36.8℃,P 60/min,R 20/min,BP 12/8kPa,神志清楚,右鼻腔见CSF滴出,“熊猫眼”征(+),余头颅五官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CSF蛋白(+),细胞总数2×106/L,葡萄糖2.75mmol/L,CSF培养无细菌生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T诊断右额骨、前颅窝底骨折(波及右额窦),双额硬膜下积气积液,右颞叶软化。经常规保守治疗1个月后仍无效,2000年1月4日在全麻下经右额入路硬膜内,Teflon片(三明治式修补法)手术修补破损硬脑膜及筛窦、额窦,检查未见CSF漏出,住院22d创口一期愈合,神经系统阴性,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李晚文;肖军;杨佳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自然人群胆石病发病率达10%左右,且逐年升高。由于结石位置的不同及胆道梗阻程度的差异,可使患者胆红素正常或升高。为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0)与胆石症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测定了胆石症患者血清N0,TBIL,DBIL,观察其含量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忠;丁秀荣;李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为心血管病学科专业技术类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64页。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病内、外科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与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经验、临床用药、基础研究、论著摘要、心电图分析、综述与讲座等。欢迎投稿。投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28。联系电话:010—64667755转2269E-mail:mbzw@sina.com。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是现在公认的、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一个问题[1]。为了解煤矿工人吸烟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疾病的预防,确保矿工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7年12月对某煤矿工人吸烟状况进行了调查,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选择某煤矿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采取自设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作者:孟磊;顾振华;吴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容易发生胸膜粘连,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胸膜粘连发生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近3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的初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史(21±9)d,采用2SHRZ/4HR的短程化疗及胸穿抽液治疗,同时于入院第1d即给予中药葶苈15g、丹参20g、大枣四枚水煎服,日服1剂,10d为1疗程。共服两个疗程。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30±11)岁,病史(19±10)d,仅采用2SHRZ/4HR的短程化疗和胸穿抽液治疗。
作者:刘晓平;郭晓玲;苏学艺;高连;自孝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发生发展均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对2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以了解其变化及探讨其意义。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选自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8月,经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共250例,年龄51~72岁,男150例,女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160例为对照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7岁。1.2 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4ml,以肝素抗凝,使用LBY—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普利生公司提供),COAG-A-MATER半自动血凝仪(欧加农公司生产),测定全血粘度(高、低切变率分别为150s-1和10s-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作者:林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静脉回流受阻致下肢肿胀、活动受限。DVT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1:200]。如果不能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早期将会遗留因深静脉回流障碍和晚期因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所致的持续性下肢肿胀、小腿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慢性溃疡甚至肢体坏死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95年5月—2000年5月我院应用尿激酶治疗DVT患者74例,其中大剂量冲击疗法38例,治愈率86.8%。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冠华;姜殿喜;熊立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