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赵兵
1 临床资料由门诊筛选患者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17~48岁,平均31.4岁。①病史2年以上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无任何症状;②每隔3~5个月发作一次者18例,每年发作两次者17例,每次疼痛1周以上,疼痛有先兆;③头痛偏于一侧,以眶上颞侧为主,偶尔表现在顶枕部;④治疗前有血液流变学增强;⑤排除其他疾病,如紧张性头痛、颞动脉炎以及其他器质性疾患所引起的头痛。疗效判定:治愈,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复发,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但半年随访复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采用广州产400A型激光血管内照射仪,调节照射功率为1.8~2.5mW,连续照射1h,1/d,10d为1疗程。间隔5d后进行第2疗程。疗程结束及半年后检测血液流变学。
作者:杜忠德;范丽静;曲新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8月,对单胎中期妊娠自愿要求引产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或直接予卡孕栓引产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已确诊为单胎中期妊娠,自愿要求引产的109例产妇(其孕周13~27周),随机分为3组,A组: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组,共33例(其中1例为羊膜腔穿刺失败未能注入利凡诺);B组:直接用卡孕栓者23例;C组用利凡诺引产53例。
作者:何凤仪;宋绿茵;赵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肠腔内。发病年龄以4~10个月婴儿多见。典型病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但临床所见病例往往很不典型,以致容易误诊。我院曾诊治4例不典型小儿肠套叠,现作回顾分析,以吸取教训。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探讨善得定对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我们观察了24例病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经胃镜证实的24例住院患者。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岁。按child分级:A组12例,B组10例,C组2例,均有多次反复出血史。在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行善得定0.1mg入壶,继以25μg/min静滴,维持24~48h。以胃镜、胃管及临床症状等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以出血停止时间为评价指标:12h内为显效,24h内为有效,>24h为无效。
作者:刘生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为心血管病学科专业技术类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64页。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心血管病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病内、外科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与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经验、临床用药、基础研究、论著摘要、心电图分析、综述与讲座等。欢迎投稿。投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28。联系电话:010—64667755转2269E-mail:mbzw@sina.com。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为了解本病微循环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自1993年以来,对38例偏头痛患者的微循环进行了观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组:男10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41.2岁。健康对照组:男15例,女35例,平均19~58岁,平均39.7岁。
作者:孙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隐匿性骨内骨折也称微骨折或骨挫伤,是指骨小梁断裂和伴发的骨内出血或水肿[1]。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MRI由于具有观察组织(包括松质骨)生理、病理变化的能力,为隐匿性骨内骨折的检出提供了新的可能。笔者对12例X线平片阴性的膝关节隐匿性骨内骨折MR资料进行分析,并与CT进行比较,旨在探讨MR对膝关节隐匿性骨内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林;曾庆玉;霍健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4岁,主因咳嗽、咳痰9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10月开始无诱因地出现咳嗽,伴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无发热、咯血、盗汗等症状。X线胸片示:右肺第三肋间片状模糊阴影。胸部CT示:两上肺纹理模糊伴斑片状、细小结节样密度增高影。曾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炎治疗一个月无效,遂按肺结核正规抗痨治疗半年(HRSE),复查胸部CT:两肺多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两下肺多发结节影较前明显增多,考虑肺结核播散、肺泡癌不除外。
作者:董学惠;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5年2月—2000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1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标准。其中1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44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48.5岁;糖尿病病程3~12年;皮肤溃疡发生的时间为12~60d,皮肤溃疡发生的诱因为:感染11例,糖尿病水疱溃破后处理不当19例,外伤5例,烫伤5例,褥疮8例,无明显诱因3例。皮肤溃疡多发生于下肢、背部和骶尾部,面积大小不一,溃疡深浅各异,严重者深达骨膜。皮肤溃疡多为单发,3例有2处溃疡。就诊时血糖为8.5~21.8mmol/L,5例尿酮体阳性,糖化血红蛋白(GHb)均高于正常,并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和血脂升高。16例怀疑皮肤溃疡并发感染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其中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4例大肠杆菌生长。
作者:张清贵;李江涛;崔卫玲;袁慧娟;王道直;户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ride Dinitrate,I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双侧卵巢切除(0VX)大鼠股骨的作用。方法 49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7只。①假手术(Sham)组、②卵巢切除(OVX)组、③卵巢切除+雌激素(OVX+E)组、④卵巢切除+NO供体(OVX+ID)组、⑤卵巢切除+NO供体和雌激素(0VX+ID+E)组、⑥卵巢切除+N0S抑制剂(OVX+AG)组、⑦卵巢切除+NOS抑制剂和雌激素(0VX+AG+E)组。实验10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股骨的重量和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N0、NOS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0VX+AG组、OVX+AG+E组大鼠股骨重量减轻、BMD减少(P<0.05);而0VX+E组、0VX+ID组、0VX+ID+E组与Sham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0供体预防OVX鼠骨丢失,N0S抑制剂则阻止雌激素预防OVX鼠骨丢失的作用。
作者:郭影;马秀敏;李玉坤;李英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有关40~50岁以下人群患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对青年这一概念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指15~45岁期间发病。现将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归纳如下。1 病因1.1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青年卒中患者,高血压动脉硬化均为病因的首位,其比例多在30%以上。如果临床找不到明确病因,但脑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斑块,可认为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后者可促使动脉硬化发展,为青年性卒中的危险因素[1,2]。近年来,低密度脂蛋白样物质LP(α)倍受关注,它能抑制内皮细胞内的纤溶酶原的激活,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经临床实验观察卒中组的LP(α)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LP(α)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很少受年龄、性别、血压、吸烟、血脂、营养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因此,LP(α)水平作为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传统危险因素的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林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肌钙蛋白(CTn-I)作为新一代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确定标志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用CTn-Ⅰ试纸条快速检测法来探讨其在AMI中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000年1—6月因胸痛疑诊为AMI的患者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5±6.5)岁,AMI的诊断按照WHO建议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4,8h,1周采血作CTn-Ⅰ的检测,同时做心电图检测。1.2 检测方法 采用埃夫朗公司生产的CTn-Ⅰ试纸条,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同时用BECKMAN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CK-MB,试剂为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以CK-MB>0.40μkatal为AMI的诊断标准。
作者:任玉国;任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1岁,因头部外伤3个月伴昏迷1个月鼻腔流清水5d于1999年12月9日转入我院神经外科。查体:T36.8℃,P 60/min,R 20/min,BP 12/8kPa,神志清楚,右鼻腔见CSF滴出,“熊猫眼”征(+),余头颅五官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CSF蛋白(+),细胞总数2×106/L,葡萄糖2.75mmol/L,CSF培养无细菌生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T诊断右额骨、前颅窝底骨折(波及右额窦),双额硬膜下积气积液,右颞叶软化。经常规保守治疗1个月后仍无效,2000年1月4日在全麻下经右额入路硬膜内,Teflon片(三明治式修补法)手术修补破损硬脑膜及筛窦、额窦,检查未见CSF漏出,住院22d创口一期愈合,神经系统阴性,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李晚文;肖军;杨佳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有多种并发症,我院收治了3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肺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5年2月—2000年4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A组:30例不伴有脑梗死肺心病患者(单纯肺心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0~68岁。B组:3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4~7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比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窦玉华;张丽;窦新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4—1999年应用三苯氧胺(TAM)周期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现将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的100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32.9岁,其中婚后育龄期(26~45岁)86例(86%);双侧乳腺小叶增生64例(64%),单侧36例(36%);病变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84例(84%)。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创伤伤情复杂,小儿患者因其诊治时多不能合作,对受伤机制、部位、自觉症状等叙述不清,加之儿童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给临床处理造成困难。我院1991—1999年收治小儿闭合性腹部脏器伤66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尘轩;郭红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0—1999年应用复方高渗葡萄糖溶液处理外科创面1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40例,男96例,女44例,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6~72岁,平均41.6岁。创面原因:外伤后软组织缺损81例,烧伤33例,手术及手术后感染16例,褥疮6例,皮肤病4例。新鲜创面23例,肉芽创面93例(其中并发感染21例),软组织窦道24例。创面部位:四肢72例,躯干54例,头颈14例。创面面积:>10cm×5cm 68例,<4cm×4cm 72例。就诊时间,约80%的患者在4~6周,>3个月12例,超过半年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渗出、疼痛及肢体功能受限、并发感染者,半数以上有发冷发热、头痛厌食、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作者:杨永青;王晓峰;陈军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国外于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我国于1981年首次由上海报道。该病近几年在国内外一些地区有流行的趋势,我市1998年曾有本病的流行。现将1998年间资料完善的200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例均系1998年5—8月门诊患者。其中男102例,女98例;<1岁6例,1~3岁98例,4~6岁94例,6岁以上2例。
作者:王新强;李静;曲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部分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前肌力并不很差,往往在3~4级,入院治疗后,肌力反而进行性下降达2~3级,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预后变差。1998年2月应用纳洛酮以来,这种现象明显减少,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国孕产妇死亡中,49.5%是由产科出血所致,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87.7%。本文就44例产后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以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1 资料与方法以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在我院孕足月经阴道分娩诊断产后出血4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时及产后2h内阴道流血量采用盆接法估计,产后2~24h阴道流血量由有经验医师采用目测法估计。
作者:凌晟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