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旧药名对照表(2)

关键词:药名
摘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吸虫病误诊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2个月前因上腹痛、恶心来院就医,不发热,发病与暴饮暴食有关.当时门诊诊断为阑尾炎,抗炎治疗有效.近日因上腹痛加重3d于1998年10月13日入院治疗.查体:T 36.3 C,P 72/min,R 18/min,BP 16.0/10.7kPa,巩膜无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脐与右髂上棘连线上1/3处压痛(+),反跳痛(-),下肢无水肿.诊断腹痛待查.血尿常规,肝功正常,肝炎标志物检查阴性,X线胸片正常.肝胆彩色多普勒示:肝脏大小大致正常,被膜整齐,肝实质回声均匀粗糙,间有散在无数个类圆形或椭圆形略高回声影,边不整,内部回声略低,部分可见串珠状,声晕(-),胆囊5mm×19mm囊壁厚4mm,胆壁毛糙,囊内可见液性回声,胆总管径6mm,提示肝中度弥漫性病变,肝吸虫?慢性胆囊炎.追问病史既往有食生鱼、虾史,查便华支睾吸虫卵(+)诊断肝吸虫病.

    作者:元春豪;李建强;李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933株病原菌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种类已发生明显的改变,很多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解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减少抗生素的盲目使用,将我院1992~1997年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33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志俊;蒯迎平;赵宏;王玉华;凌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 例输液反应分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反应虽不常发生,但仍不可避免,近遇到1例,抢救成功.

    作者:万冬颖;王淑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氯胺酮复合局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是一种短效、强镇痛的全麻药,无论肌注或静脉给药均起效快.麻醉过程中呼吸道通畅,不抑制咽喉反射,适于短小手术尤其小儿手术的麻醉.

    作者:陈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关节病型银屑病误诊为左足感染、痛风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7岁,因左足红肿、疼痛2个月余以左足感染、痛风?住院.2个月前,患者左足小趾红肿,疼痛,逐渐蔓延至拇趾.查体:一般情况好,左足背红肿,皮温升高,拇趾及小趾压痛,趾间糜烂,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头部可见融合的淡红色班丘疹,其上有黄色薄痂,无明显渗液.7d后,左手尺侧肿胀.掌指关节疼痛,右手拇指及掌指关节疼痛.

    作者:张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度颅脑外伤致高大P波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男性,18岁.因头部外伤6h,人事不省5h入院.BP15/8.5kPa,听诊心肺无异常,CT检查:双额叶挫裂伤,右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A图为入院时描记的ECG(见图A)示:窦性心律,HR 150/min.PⅡ、Ⅲ、aVF、V3、V4直立,形态高尖达0.3~0.42mV,V3、V4振幅0.15~0.20mV,并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颅脑术后第3d描记的ECG(见图B):Ⅱ、Ⅲ、aVF及胸导联高尖的P波恢复正常,振幅<0.25mV,仍呈非特异性ST-T改变.

    作者:黄秀俊;黄子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氩气凝血器止血法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我院在1996~1998年,对3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前列腺摘除手术中,对前列腺腺窝及膀胱颈部采用6400型氩气束凝血综合电刀喷射止血,效果良好,术中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祥;张维明;王国增;古力;张春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Marfan综合征一家系6例报告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的中胚层组织缺陷的疾病,临床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个家系报告如下.

    作者:方向宏;李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门冬氨酸钾镁在AMI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

    维持血清内钾、镁的浓度和平衡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生心律失常的关键之一.以往临床常规治疗是应用极化液维持血清钾[(3.5~5.5)mmol/L]和镁浓度(0.8~1.2mmol/L).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作为新一代补充钾、镁的制剂,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我们与极化液治疗组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丹;高润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与医用产品质量的关系

    甲壳质又称甲壳素、几丁质、不溶性甲壳素、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是N-乙酰基-D-葡萄糖胺通过β-(1,4)-甙键联接的线性多糖,化学名为聚(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壳聚糖是甲壳质的主要衍生物,又称为甲壳胺、壳多糖、几丁(聚)糖、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粘性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等,化学名为聚-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1].一般把脱乙酰度在70%以上的称为壳聚糖,70%以下的称为甲壳质.

    作者:黄治林;姜广建;陶智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误诊为缺血性眩晕的自发性小脑出血2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1年1月~1999年8月共收治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自发性小脑出血34例,其中22例于入院前在基层医院及门诊曾误诊为缺血性眩晕,延误了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臧贺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应用B超选择单胎臀位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臀位是常见异常胎位,目前剖宫产率已上升到70%~82%[1].近年一些学者认为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并不能无限度地降低臀产儿死亡率和损伤率.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臀位产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1993~1996年应用B超选择单胎臀位剖宫产76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志辉;刘世连;李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992~1998年医院成分输血情况的分析

    成分输血是指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成分输血既能提高疗效,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又能节约用血.我院从1992年开展成分输血工作以来,为临床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作者:胡建华;杨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肠球菌及其L型败血症致感染性休克1例

    1 病历报告患儿男,1岁.因呕吐、腹泻3d,发热伴间断抽搐1d入院.3d前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腹泻,大便为黄色稀便,10/d,2d前发热,体温高达40.0C,1d前间断抽搐3次,表现为双眼上翻,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四肢强直,持续10~15min可自行缓解.近1d无尿.体检:T 35.0C,P 130/min,R 48/minBP 5/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不清,呼吸深快,全身皮肤苍白,皮肤弹性差,口唇及指趾明显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s,前囟已闭,双眼向上凝视,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HR 130/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明显,肝肋下2cm,质软,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低,双侧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WBC 21.4×109/L,N 0.85,L 0.15,外周血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易见大量中毒颗粒,核左移.

    作者:张双;张慧玉;庞保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手术抢救治疗,后仍死亡.现将我院于1990~1997年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黄承忠;赵庆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简易指屈肌腱鞘管内导引器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96年8月~1999年6月,用输尿管导管和一次性导尿管改做成简易指屈肌腱导引器,经47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不损伤腱鞘及腱周组织、一次导引回送成功率高、小巧灵活及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占辉;孙艳玲;蔡惠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肺癌概况

    近年来,中药治疗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复习近期中药治疗肺癌文献,并对其与化疗、放疗疗效对比分析,综述报告如下.

    作者:赵冀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输卵管妊娠组织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联性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1、2].为探讨新发现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 ,Mg)、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 fermentans, Mf),以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 ,Mh)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我们应用较为灵敏、特异的套式PCR(nPCR)技术检测了48例输卵管妊娠组织和26例卵巢肿瘤的正常输卵管组织标本的Mg、Mf、Mh特异性D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怡芳;田德虎;朱云龙;朱云霞;陈萍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为进一步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脑梗死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我们自1997年10月~1998年8月应用LMWH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振升;于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ASA'I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疾病状态谱,可能是致突变物质损伤多能干细胞或骨髓造血细胞所致.其主要特征是病态和无效造血,常因向白血病转化或骨髓衰竭而死亡.治疗难度较大,有效的治疗方案较少.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1月采用ASA'I方案治疗MDS,有效率达75%,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学军;赵元杰;赵瑞丽;史华民;魏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