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仙;李民
目的 观察如意金黄膏封包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29例),实验组行如意金黄膏封包治疗,对照组行硫酸镁湿热外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有效率为75.86%,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如意金黄膏封包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能有效提高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易于临床的实践应用.
作者:刘姝;刘学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管黄同胆黄一样均是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管内结石,又称竹节黄,空心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之功效.但是天然牛黄货源紧缺,而管黄在商品药材中又实为少见.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管黄的伪劣品牛肝管冒充管黄销售.现将其性状、经验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
作者:常香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与含药血清干预氧化损伤的LECs凋亡作用的异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变化,阐明内障丸加减方预防或延缓S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24小时孵育的SD大鼠晶状体,每组6例,共30例,取囊膜铺片.以TUNEL-AP试剂盒检测LECs的凋亡,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与非凋亡细胞的分布情况,并随机选取10个视野拍摄相片,在光镜下分视野统计各组上皮细胞的凋亡数,计算LECs凋亡率.结果 光镜下显示空白组凋亡细胞数量极少,紫红色非凋亡细胞的排列紧密;氧化损伤各组的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距离增宽.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的凋亡细胞较多;槲皮素组及含药血清组的凋亡细胞数量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细胞密度亦优于模型组.结论 以内障丸加减方制备的含药血清具有对抗LEC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优于槲皮素.
作者:詹敏;李志英;余杨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魏冬梅;尹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艾条燃烧烟气生成率的测量装置的设计及原理,并进行了艾条的含水率、灰烬余量及艾条烟气率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艾条的相对平衡含水率为13.51%,相对含灰量为11.77%,相对烟气生成率为126.42%.本研究为艾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本数据和试验方法.
作者:常小荣;兰蕾;张国山;石佳;谭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 在药材生产中实施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 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兰;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琪;丁玲;严道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三花化浊散结饮口服,3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0%以上,其中胃纳欠佳、脘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7.6%、97.4%.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38.5%、42.9%o 结论 湿浊邪气是岭南水乡地区常见的致病因素,浊毒深伏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之一.用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本病,将化浊解毒始终贯穿于全过程,配以疏肝扶正等,有较好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抗乙型肝炎病毒,尤具整体治疗意义.
作者:黄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经、带、胎、产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特点,它们的正常与否反映了女性身体的健康状况.闭经作为妇科月经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困扰并影响着许多女性的生活.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因全身或局部性病变引起,根据既往有无月经来潮,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者,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中医学将闭经称之为“经闭”、“血枯”、“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作者:王小红;李奕祺;郭晓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 调中药贴敷于中极、关元穴,日一次.结果 临床控制占32%;显效占50%;无效占16%.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该病起病急,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致盲率而成为目前角膜病中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还缺乏疗效确切的方法和药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既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株的产生,从而防止复发[3].基于此,笔者亦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并与常规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英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化疗后肢体疼痛是静脉化疗的常见并发症.许多化疗药物易使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常累及整个穿刺侧的手臂,患者难以忍受,甚至导致化疗中断.笔者于2010年7月试用小针刀治疗该病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蒋某,男,29岁,职员,因“右前臂疼痛2月余”于2010年7月8日至我科就诊.
作者:叶尚志;蔡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动物模型的研究,指标及其现状的探讨,为进一步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国萍;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三叉神经即第V对脑神经,属感觉运动混合神经,感觉神经在穿出脑膜后汇成一个大的半月神经节.分成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其痛如刀割、锥刺、火烧、电击,中医学归之于头痛、头风、面痛范畴,我科用川芎茶调散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先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运用自拟肝癌汤治疗晚期肝癌32例,与单用保肝对症治疗的晚期肝癌30例做比较观察.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证明自拟肝癌汤应用于晚期肝癌,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柳玉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危及产妇安全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出血原因.预防出血极为重要.现将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4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共出现产后大出血病人49例,年龄20~40岁,平均28.9岁,产后出血量500ml~1500ml.初产妇45例,经产妇4例.自然产40例,占81.6%;剖官产9例,占18.4%.产后2小时内出血者45例,占91.8%;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4例,占8.2%.
作者:粱艳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运气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重要的环境因素,运气学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古气象学背景下全面构建了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系统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象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具有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的变化规律;其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气象变化的影响;其三,疾病防治着重强调“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
作者:贺子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要药分剂》对现代中药学分类的影响.方法 将二者中药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前者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分类,各剂都以后者1~2类中药为主.结论 前者是按中药功效归类的一种方法,为近代中药功效分类打下了基础.
作者:曹臣;张志国;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具体的说,也就是中西药联合应用进行防治疾病.目前,中西联合用药已遍及临床各科.实践证明,尽管中医与西医体系各异,但都各有优胜之处,在治疗疾病上,它们是可以互补的.若正确地应用中西药联合,则能取长补短,缩短病程,增加疗效,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如果配伍不当,也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作用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作者:葛忭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FD患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FD患者,以西沙比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治疗FD疗效显著.
作者:马启明;韩巧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