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花女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内服中药配合西医局部点眼等综合疗法治疗2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结果 治愈14例(70%),好转5例(25%),无效1例(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柴枳术芍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照《内科学》(第6版)中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选择以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电子结肠镜、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细菌性痢疾、感染性结肠炎、肠结核、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脾不和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作者:于效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化痰活血法治疗房颤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基础治疗药均为安体舒通20mg/d,地高辛0.125mg/d,速尿20mg/d,卡托普利25mg/d,高血压者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d.治疗组加用中药化痰复脉汤水煎服,药物组成:半夏、胆星、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生晒参、阿胶、丝瓜络、桂枝、陈皮等加减,日一剂.并用针灸,取穴:内关、神门、心俞、足三里等穴位,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通过本观察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化痰活血法治疗房颤并心力衰竭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信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划经点穴课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它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现就划经点穴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谈一些点滴体会:1经脉循行经脉循行路线与腧穴分布顺序不尽一致,要向学生讲明“经”和腧穴的关系.并不是“经”和腧穴有组织结构上的联系,而是腧穴按位置和诊疗作用,通过总结和归纳,分别归属于各“经”.所以,凡归同一“经”的腧穴,对本“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诊断作用.
作者:任珊;周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白癜风是临床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癜”、“白驳”、“白驳风”等.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20天~1年15例,1~5年10例,5~10年2例,10~30年3例;局限性22例,泛发性5例;进展期3例,稳定期23例.
作者:陈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琪;丁玲;严道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艾灸可以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益寿延年.不仅有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而且也被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艾灸在抗病防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显著、作用明显、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在具体应用中应掌握好施灸的方法及施灸量.
作者:宫菲;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通过总结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心得,并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治疗护理、预防指导等方面总结常规护理方法及意义,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桂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鲍利利;段庆燕;陈业德;赵忠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情志病,是指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能协调脏腑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来治疗、叙述,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陈常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作者: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电针配合推拿及单纯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96%与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愈显(治愈+显效)率(80%与6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推拿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杰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方证,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作者:岳滢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学对气的论述颇为丰富,可追溯到《内经》时代,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气的各类含义,尤其是气的概念、来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揭示气的实质内涵,为拓展中医气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刘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加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比较及2组治疗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张少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 将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48例,用香乌消痞汤合莫沙比利治疗,西药组(对照组)48例,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FD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邱志洁;伊春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中苓桂剂的代表方,历版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言其主治脾虚挟饮证,言其病机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通过伤寒论的学习,笔者认为其病机不仅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更有脾胃虚弱,肝气虚逆,克伐脾土,风气内盛,挟饮上犯之可能.笔者兹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二.以为更多伤寒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凤霞;刘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梓醇对土壤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考察其是否具有抑制土壤细菌的活性.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考察不同浓度下梓醇对土壤细菌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 各浓度梓醇对土壤细菌生长均无抑制作用.相反,从培养平板上细菌的生长状况看,浓度为0.1mg·ml(-1)的低浓度梓醇对部分供试土壤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约占供试土壤细菌的58%.结论 各浓度梓醇均不抑制细菌生长,相反,梓醇对约58%的供试细菌表现出低浓度时的促进作用,面对其余供试细菌生长则无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梓醇对细菌生长不具有抑制作用,但有可能作为一种化感物质或生长因子促进部分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使这部分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并有可能作为“优势菌”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失衡.
作者:刘峰;张恒;丁月芳;展翼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