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义
目的 观察活血散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活血散瘀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饭后服用,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0.3g,每日2次;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0.5mg,每日1次,肌肉注射,10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 (95% CI=78.01%~ 96.99%);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0%(95%CI=60.09%~74.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2.4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活血散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化疗后肢体疼痛是静脉化疗的常见并发症.许多化疗药物易使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常累及整个穿刺侧的手臂,患者难以忍受,甚至导致化疗中断.笔者于2010年7月试用小针刀治疗该病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蒋某,男,29岁,职员,因“右前臂疼痛2月余”于2010年7月8日至我科就诊.
作者:叶尚志;蔡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20岁,大56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诊断标准均按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运气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重要的环境因素,运气学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古气象学背景下全面构建了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系统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象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具有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的变化规律;其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气象变化的影响;其三,疾病防治着重强调“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
作者:贺子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要药分剂》对现代中药学分类的影响.方法 将二者中药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前者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分类,各剂都以后者1~2类中药为主.结论 前者是按中药功效归类的一种方法,为近代中药功效分类打下了基础.
作者:曹臣;张志国;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桃仁的毒性记载和报道、毒性成分和机理、减毒方法三个方面对桃仁的毒性做综述,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应用有毒中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提示.
作者:秦克力;杨金丹;孙淑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是指产褥期内持续发热不退或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以中度发热为主,常伴有微恶风寒,头晕身痛,或乍寒乍热,神疲乏力,纳眠差,恶露量少色暗等.产后发热的记述早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日: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如何?岐伯日:手足温则生,寒则死.”指出根据脉象、症状判断产后发热的转归及预后.病机金元时代朱丹溪提出了“产后多虚说”,以“补虚”为主;明清时代提出了“多虚多瘀”的发病机理,为产后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晓瑜;李京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茯贞膏治疗胃癌化疗引起的贫血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25例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益比奥)每次3000U,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贞膏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90.2%和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提高(P<0.05).结论 茯贞膏治疗胃癌化疗引起的贫血疗效肯定,携带方便,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付烊;李利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田志纯,女性,79岁,住院号:200601154.以“多饮、多尿、消瘦10年,神志朦胧1天”为主诉于2006年1月28日抬送收住本院内科1区54床.入院诊断:中医:消渴病(肾阴亏虚);西医:1、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高血压病2级(高危).3、胸椎压缩性骨折.4、陈旧性肺结核.既往史:2年前患肺结核,曾住本院治疗,好转出院.1周前摔倒致胸椎压缩性骨折.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10年,服用达美康、拜糖平、二甲双胍,间断服用降压药,否认其他疾病史.
作者:肖丽春;杨煜;陈翎;林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之间的联系,以及观察中药糖末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本实验把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成糖末宁组,模型组.通过摘除大鼠左侧肾脏,术后一周一次性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发生DN.对糖末宁组给予糖末宁合剂(10mL/kg/d)灌胃,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时测大鼠血清TG、TC、HDL-C、LDL-C.结果 糖末宁合剂有降低TG,TC,LDL-C的作用(P>0.05).结论 糖末宁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脂.临床在应用糖末宁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同时,也可作为糖尿病肾病调脂汤剂进行应用.
作者:金小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 将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48例,用香乌消痞汤合莫沙比利治疗,西药组(对照组)48例,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FD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邱志洁;伊春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加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比较及2组治疗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张少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学对气的论述颇为丰富,可追溯到《内经》时代,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气的各类含义,尤其是气的概念、来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揭示气的实质内涵,为拓展中医气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刘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动物模型的研究,指标及其现状的探讨,为进一步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国萍;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柴枳术芍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照《内科学》(第6版)中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选择以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电子结肠镜、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细菌性痢疾、感染性结肠炎、肠结核、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脾不和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作者:于效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管黄同胆黄一样均是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管内结石,又称竹节黄,空心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之功效.但是天然牛黄货源紧缺,而管黄在商品药材中又实为少见.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管黄的伪劣品牛肝管冒充管黄销售.现将其性状、经验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
作者:常香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化痰活血法治疗房颤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基础治疗药均为安体舒通20mg/d,地高辛0.125mg/d,速尿20mg/d,卡托普利25mg/d,高血压者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d.治疗组加用中药化痰复脉汤水煎服,药物组成:半夏、胆星、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生晒参、阿胶、丝瓜络、桂枝、陈皮等加减,日一剂.并用针灸,取穴:内关、神门、心俞、足三里等穴位,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通过本观察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化痰活血法治疗房颤并心力衰竭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信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LIDP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00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5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愈显率77%,总有效率91%.结论 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LID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嘉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撷取介绍了日本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部分学术思想精粹:尊崇东方医学及其经典的思想、适应病体取穴的思想、用太极疗法进行根本治疗的思想、重视脐下肾间活气的思想以及身心并治的思想,以供我国业医者借鉴.
作者:林存奇;李国臣;呼兴华;陈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