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志;张明霞;刘珊
目的 考察马钱子Strychni Semen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饱和溶解法测定2种成分在乙醇(10%、20%、30%、60%、90%、无水乙醇)、三氯甲烷、正辛醇、表面活性剂(0.5%吐温、0.5%去氧胆酸钠、0.5%油酸)中的平衡溶解度;摇瓶法测定两者在PBS(pH 2.5、4.0、5.0、5.8、6.8、7.0、7.4、9.0)中的油水分配系数;改良Franz扩散池法评价其在PBS、20%乙醇、无水乙醇中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 马钱子碱、士的宁均在三氯甲烷中的平衡溶解度高,表面活性剂中低;在体积分数大于20%的乙醇或pH小于8.0的PBS中,士的宁平衡溶解度高于马钱子碱,并分别在60%乙醇和pH 2.5 PBS中达到高.2种成分油水分配系数相近,均随pH增加而升高,在pH9.0时高.两者分别在无水乙醇、pH9.0 PBS中的累计透皮吸收率高.结论 溶剂种类对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透皮吸收均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马钱子总碱经皮给药生物利用度的改善及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宏;齐笑;关枫;冯宇飞;李永吉;陈大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黄连等)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成分在水、0.1 mol/L盐酸、pH4.5缓冲液、pH7.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0.1%、0.4%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不加SDS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较低,在各介质中的溶出区分度不明显;加入0.4% SDS后,120 min时黄芩苷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分别为68%、54%、46%、56%,盐酸小檗碱分别为52%、41%、46%、42%,栀子苷分别为81%、91%、88%、80%.与未加入SDS相比,加入SDS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明显减小(P<0.05),但栀子苷的T5o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0.4% SDS后,各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或T50均小于加入0.1% SDS后.结论 为了全面评价栀子金花丸的质量,需要在含有0.4% SDS的4种溶出介质中考察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
作者:肖娅;常金花;薛禾菲;刘翠哲;刘喜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光绪《黔江县志》载有118种药物,与咸丰《黔江县志》及《黔江县乡土志》相比,药物品种和数量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药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以及资源贫富之变化.该县志记载了20条药物治病信息,对临床用药和研制新药,以及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医药民俗、药物诗歌、药物俗名、植物形态、药物生长特点、药物毒性等医药文化知识多有涉及,为开发黔江及其所处武陵山区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其他地方志所载医药科技信息提供了示范效应.
作者:胡安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评价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品(麸炒、土炒)质量.方法 通过UPLC法建立5个产地(浙江磐安和於潜、安徽、湖南、河北安国)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cquityUPLC(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0 nm.再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评价其质量.结果 28批麸炒品、27批土炒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802~0.986、0.623~0.995,均聚为3类.其中,浙江磐安、於潜产样品与其他产地区分较明显,并且前者各批次之间差异较小.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白术的质量控制.
作者:盛云杰;严斌俊;穆朝峰;白雪;尹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等)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R)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40℃.再采用SIMCA14.0软件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8.45%~101.38%,RSD 1.70% ~ 2.40%.10批样品质量偏差均在2 std(标准偏差)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芪参益气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霖;姜晓芳;孙志;左莉华;刘新;贾清泉;张菡;康建;赵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128例中老年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免疫调节作用、PASI(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78.13%)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4%)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CD4+明显降低,CD4 +/CD8+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CD4+和CD4 +/CD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31%)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1%)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西医常规疗法鳖甲煎丸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琳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药典》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提出要求已实施了10多年,但目前它仍是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论述了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研究的必要性,对比现版与旧版药典相关要求与方法的差异,以帮助药品检验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正确解读、执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并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庞云娟;樊文研;刘康连;梁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受体胞内段ICN1、靶基因He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示G./G1期细胞增多(P<0.01),S期细胞减少(P<0.01);ICN1、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并阻滞细胞于Go/G1期,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杨春秀;陈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Heymann肾炎大鼠尿液足细胞、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分子nephrin及podocin mRNA排泄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作为对照组,余下4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羊抗Fx1A抗体制作Heymann肾炎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治疗组(n=20),青蒿素治疗组每日给予青蒿素100 mg/kg灌胃,4周后计数各组尿液足细胞排泄,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尿液nephrin、podocin mRNA排泄量.结果 Heymann肾炎大鼠足细胞脱落明显增加,青蒿素治疗组尿液足细胞脱落数、nephrin、podocin mRNA排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青蒿素能减少糖尿病大鼠足细胞脱落,有效保护Heymann肾炎大鼠足细胞.
作者:刘伦志;张明霞;刘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西洋参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目标模型,以浸膏中总皂苷的含有量和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函数进行寻优.结果 佳条件为加7.4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26h,提取1次,总皂苷含有量为205.4 mg/g,提取率为3.70%.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西洋参总皂苷.
作者:李囡囡;卢莉蓉;刘芳;李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方法 8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汤剂+六神丸外敷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石膏加压固定法治疗,观察3个疗程(21 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3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87.5%,非显效5例治疗3周后无变化.对照组治疗2周后显效2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4例好转病例3周后显效,其余无变化,显效率6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复发率12.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为患者接受,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马胜民;郭伟;胡芳;卫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 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作者:高擎;金鑫;葛亚中;李燕舞;巫燕莉;陈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将Fe3O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 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4~1 232.0 μg (R2 =1)、7.1 ~3 648.0 μg(R2=0.999 9)、4.7 ~4 840.0 μg(R2=0.999 9)、4.8~2440.0 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99.33%、99.26%、98.67%,RSD分别为2.04%、1.40%、1.76%、1.7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去除了杂质干扰,可用于覆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有量的测定.
作者:马亚娟;白文婷;朱小芳;黄丽萍;谢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选取标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中风恢复期治疗的18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的90.11%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肢体的运动能力,祛瘀舒络,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边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方法 以均匀度为指标,优选表面包覆剂(食用淀粉、药用二氧化硅、β-环糊精)的包覆比例.以水分、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含有量为指标,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超微粉在24个月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面包覆剂佳包覆比例为微粉∶药用二氧化硅4∶1、微粉∶食用淀粉3∶1、微粉∶β-环糊精3∶1.广藿香在储存过程中,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表面包覆能有效降低其速率,其中以β-环糊精效果较好,药用二氧化硅和食用淀粉无明显差异,佳包覆条件为微粉∶β-环糊精3∶1.结论 表面包覆技术对减缓广藿香微粉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具有明显效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作者:张洪坤;郭长达;黄玉瑶;高贯彪;曾仑;莫子瑜;周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MS)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方法 该复方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C) BEH C1.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再通过质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鉴定所得成分的结构.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皂苷、黄酮、木脂素等.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参芪降糖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张慧;张晓静;姜慧洁;颜继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方法 大鼠灌胃药物浸膏后取血浆,分析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1 mu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正离子采集模式下进行质谱全扫描.结果 检测出36种入血原型成分,主要来源于旱墨莲和山茱萸.同时,鉴定出3种代谢产物,分别为原儿茶酸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丹参素的甘氨酸结合物、隐丹参酮的D环开环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研究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体内的药效物质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龙红萍;秦裕辉;刘峥嵘;王宇红;喻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后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取40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左归丸组(9.45 g/kg左归丸)、右归丸组(10.26 g/kg右归丸)和补佳乐组(0.09 mg/kg戊酸雌二醇),另取10只作为空白组(1.0 g/kg蒸馏水),10只双侧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作为假手术组(1.0g/kg蒸馏水),各组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股骨和胫骨体外培养BMS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观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左、右归丸对BM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左归丸效果更佳.成骨分化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 <0.05,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蛋白上调(P <0.05,P<0.01).成脂分化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下调(P<0.05),成骨、成脂分化后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右归丸均能抑制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的凋亡,且左归丸有益于成骨分化,右归丸有益于成脂分化.
作者:孙千惠;任艳玲;吴琼;葛心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水提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MTT法检测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35,多糖提取率3.62%.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中NCI-H1460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S期比例、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1);Caspase-3表达、Bax/Bcl-2比例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该优化水提黄芪多糖的方法快捷、稳定可靠;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阎力君;洪涛;王福玲;李健;田硕;张多;高原;雒江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A.C.Smith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 短柱八角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1)、methylabieta-8,11,13,15-tetraen-18-oate (2)、majusanin A(3)、豨莶丙苷(4)、(+)-lyoniresinol-3 a-O-α-L-rhamnopyranoside (5)、junipercomnoside D(6)、南烛木糖苷(7)、nudiposide(8)、尖瓣海莲苷A(9).化合物2、6、9对NF-κB的抑制率分别为47.81%、37.33%、33.37%.结论 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9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作者:叶全知;黄豆豆;陈伟;吕闪闪;孙连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