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姝;林玉莲
目的 研究六神丸对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S180实体瘤、裸鼠BEL-7402人移植性肝癌瘤2种肿瘤的动物模型,考察六神丸对在体动物的抗肿瘤作用.六神丸选用低(75 mg/kg)、中(150mg/kg)、高(300mg/kg)3个剂量,以紫杉醇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1、对小鼠S180实体瘤动物模型影响,六神丸连续灌胃给药14d,高、中剂量组肿瘤质量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且肿瘤质量抑瘤率均大于306,抑瘤率范围在35.1%~47.8%,表明六种丸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2、对裸鼠BEL-7402人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影响,六神丸连续灌胃给药14d,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相对肿瘤体积(RTV)均出现了显著减小(P<0.001),相对肿瘤增殖率(T/C)分别为39.0%,38.1%,均小于40%,显示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 六神丸对小鼠S180实体瘤、人移植性肝癌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蔡国琴;张聪;郑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对近10年有关柴胡毒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对柴胡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柴胡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柴胡皂苷和柴胡挥发油是柴胡的主要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肝损伤机制同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不同品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提取方式等对柴胡的毒性有影响.柴胡的毒性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其毒性大小与柴胡皂苷和含挥发油量有关.
作者:刘亚旻;刘新民;潘瑞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中[注意]项下有记载内容的品种进行了统计,对比了各种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可作为修订新版中国药典之参考.
作者:王庆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掩)牛儿酮和β-榄香烯的影响.方法 以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生、醋炙和醋煮莪术饮片中的挥发油,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莪术二酮、莪术醇、(抛)牛儿酮和β-榄香烯.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 30 min,40%~60%(A),30~40 min,60%~80% (A),40~60 min,80%~90% (A);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1.O mL/min;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与生品相比,莪术的醋煮品和醋炙品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莪术醋炙品高于醋煮品.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莪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陆兔林;黄致君;毛春芹;胡俊扬;蔡宝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中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2,2-二苯基-1-苦味基肼自由基清除(DPPH)实验、还原力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清除DPPH活性研究表明,甲醇提取物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还原能力实验证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只略低于甲醇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则表明两种提取物均具有很高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及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作者:张珂;肖娅萍;邵显会;王晶;梁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建立元胡止痛系列制剂中(延胡索、白芷)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分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剂型间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固定相C18,乙腈-0.03 mol/L乙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pH6.0)梯度洗脱的方法,测定去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3种生物碱类,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两种香豆素类成分.通过对制剂巾各成分含有量比值与药材中相应成分含有量比值之间的关系的比较,建市定量测定标准.结果 建立的元胡止痛系列制剂中5种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表明不同剂型间各成分含有量差异明显,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比例相对稳定.结论 对元胡止痛系列制剂质量监控应测定去氢延胡索甲索、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和欧前胡素.
作者:肖凌;侯俊杰;聂晶;张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萆薢分清丸治疗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萆薢分清丸,对照组给予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萆薢分清丸治疗中年男性ⅢA型前列腺炎,药效明显.
作者:郁超;何晓锋;陈磊;周智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桃核承气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探讨其释药机理.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大黄酸、大黄素的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L值为指标,优选HPMC、乳糖和MCC用量,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桃核承气缓释片优化制备工艺为HPMC的用量为15%,乳糖用量为1%,MCC的用量为5%;其释药模型为Higuchi方程.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释放度数据较稳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作者:刘文;杜清;徐剑;汤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藏药七味螃蟹甲丸(螃蟹甲、诃子、石灰华、甘草、丛菔、檀香和丁香)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丁香、檀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诃子中没食子酸和甘草中甘草酸,以Hypersil ODS2(4.6mm× 1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1%冰醋酸(5:95)为流动相;没食子酸检测波长为273 nm,甘草酸检测波长为250 nm.GC法测定丁香中丁香酚,以PEG-20M(30.0 mm ×0.32 mm,0.25 μm)为色谱柱;载气为N2,检测温度为240℃,FID检测器.结果 没食子酸在0.061 ug ~0.6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同收率为98.9%,RSD为2.1%.甘草酸在0.0464 g ~0.2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5%(n=9).丁香酚在11.7 ng~234.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9%(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七味螃蟹甲丸的内在质量.
作者:董海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 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四妙君逸软膏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散剂,24h软膏透皮量是散剂的1.876倍,软膏透皮大量是散剂的2.295倍,皮内储存量是散剂的3.715倍,透皮速度小于散剂.结论四妙君逸软膏各项透皮参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透皮特性优于四妙君逸散剂;每天用药一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24h,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何群;韩军涛;陈光宇;何永恒;周逸群;李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消炎灵片(苦玄参、肿节风、千里光、毛冬青、甘草)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和苦玄参苷ⅠA含有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消炎灵片中异秦皮啶、迷迭香酸和苦玄参苷ⅠA.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柱;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前25 min为330 nn,25 min后为264 nm.结果 异嗪皮啶在0.018 ~0.16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8%(n=6);迷迭香酸在0.027 ~0.2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L.1%(n=6);苦玄参苷ⅠA在0.271 -2.43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1.4%(n=6).结论 本方法可同时测定消炎灵片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和苦玄参苷ⅠA,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作者:石天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对肝气逆证的中枢干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0.2 g/kg)、巴氯芬组(0.008 g/kg),采用“社会隔离结合居住入侵”方法制备愤怒情绪大鼠模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7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OT%)降低,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OE%和OT%值升高,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降低可能与愤怒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平肝理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海马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作者:蔡洪信;许莉莉;田溪;张惠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半制备ODS反相柱色谱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吴茱萸碱(1)、13-methyl-13H-indolo [2',3':3,4] pyrido [2,1-b] quinazolin-5-one(2)、吴茱萸碱(3)、吴茱萸次碱(4)、羟基吴茱萸碱(5)、二氢吴茱萸新碱(6)、吴茱萸新碱(7)、1-甲基-2- (6z,9z) -10-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8).结论 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有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志欣;孟永海;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榅桲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测定榅桲果实的总黄酮含有量及其稳定性.方法 用40%乙醇和水浸提总黄酮,比较不同溶剂条件下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在单因索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 40%乙醇醇提液的总黄酮得率为16.28%、水提液的总黄酮得率为6.458%.佳提取工艺为含乙醇量45%,料液比1:4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40 min.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榅桲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佳工艺条件,不仅为其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而且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此种植物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作者:古兰班尔·阿布都米吉提;高娅;苏力坦·阿巴白克力;克热木江·吐尔逊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在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压力和解析温度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 响应面分析法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优的工艺条件.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3h,解析压力8 MPa,解析温度60℃.在佳的提取条件下,总香豆素得率验证值为0.812%,理论值为0.822%,两者的相对误差为1.22%.结论 优化所得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条件简便易行,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高,可用于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提取.
作者:严优芍;孙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线叶菊总黄酮部位的镇咳、祛痰、抗慢性支气管炎作用.方法 小鼠氨水引咳法制造咳嗽模型,比较给药前后小鼠咳嗽潜伏期和3 min内的咳嗽次数;小鼠酚红排泄法研究线叶菊总黄酮部位对气道分泌液量的影响;烟熏法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研究给药前后大鼠胸腺和脾脏的脏器系数、血清降钙素和血清IL-2值,并对支气管和肺进行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线叶菊总黄酮部位低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单位时间内小鼠的咳嗽次数,但不能增加小鼠气道酚红的排泄量.线叶菊总黄酮部位高剂量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胸腺系数、脾脏系数和IL-2值均大于模型组,降钙素值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在降低降钙素的同时提高血清IL-2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光镜结果显示其能改善肺和气管的病理改变结果.结论线叶菊总黄酮部位具有镇咳作用,能够增强大鼠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肺细胞的钙化,对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玉婕;王秋红;肖洪彬;唐波;吕邵娃;匡海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改进前列泰片药品标准盐酸水苏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S法);供试品溶液制备中将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调整为甲醇溶液提取;对照品质量浓度由1 mg/mL调整为2 mg/mL,点样量为2μL和4μL;供试品点样量由2μL调整为4 μL;显色条件改为薄层板在105℃加热15 min,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1)的混合液显色.结果盐酸水苏碱在2.284~ 11.4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对照品斑点与供试品斑点显色更加清晰、集中,分离度、稳定性、重复性好.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有效地控制前列泰片的质量.
作者:汪爱霞;张惠萍;安双生;范富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X射线衍射法评价雄黄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比较雄黄药材及饮片X衍射图谱的异同,为矿物药雄黄的鉴定、炮制和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X射线衍射法对8批雄黄药材和6批雄黄饮片进行测试分析,使用Origin7.5软件以及参照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雄黄的标准卡片对比分析,比较图谱间的相似度及异同点.结果 雄黄药材和雄黄饮片均为α雄黄(AsS)和β雄黄(As4S4)的混合体,均未检出砒霜(As2O3),但基本能检出伴生矿雌黄( As2S3)和二氧化硅.雄黄药材中特征峰较多,饮片的特征峰较相应药材少.结论 X射线衍射法可证明炮制过程可以明显减少雄黄药材中的杂质,使雄黄饮片的质量趋同.
作者:曹帅;夏晶;杨新华;王欣美;王柯;季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不同处方成分的槲皮素传递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的比较.方法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分别由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纳、Brij-30、Tween80)组成的槲皮素传递体,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和皮内中槲皮素的含有量,考察其透皮效率以及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结果 三种处方的传递体及对照组24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88±0.29) μg/cm2、(2.71±0.22) μg,/cm2、(2.81 ±0.19) μg/cm2、(0.72±0.07)μg/cm2.传递体中药物累积透过量和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药物的丙二醇溶液,并且传递体1的活性皮肤层的药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传递体.结论 槲皮素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且以传递体为载体,可以促进槲皮素的透皮转运及增加皮内的药物滞留量.
作者:胡英;许娇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2-4期气虚湿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被确诊为CKD2-4期气虚湿瘀型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爱西特和尿毒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月分别检测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月,治疗组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Scr、BUN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胱抑素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血清胱抑素C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能通过降低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的毒素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潘菊香;任云城;蒲冠军;陈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