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于树宏;李倩;郭立杰;王静;查建蓬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是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以及保护的信号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n=6)(1)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3)通心络组1(小剂通心络,0.1 g/(kg·d));(4))通心络组2(大剂量通心络,0.5 g/(kg·d));(5)大剂量通心络+LY294002组;(6)大剂量通心络+PD98059组.LY294002,PD98059分别是P13K/Akt、ERKl/2信号通路阻断剂,摘取大鼠心脏后进行离体Langendorff灌流,多导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心率、心律、左室收缩末压(LVSP)和左室内压力的变化速率(+dp/dtmax);灌流液检测LDH、CPK、MDA水平及SOD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室肌检测iNOSmRNA和eNOSmRNA表达.结果:IR组心律失常较对照组增多,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心肌酶升高.心肌iNOSmRNA和MDA增加,而心肌eNOSmRNA和SOD减少;通心络能使IR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梗范围缩小,心肌eNOSmRNA和SOD增加,而两信号通路阻断剂均能阻断通心络的部分作用.结论:通心络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13K/Akt、ERK1/2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菊香;万磊;夏子荣;苏海;肖鲁闽;吴延庆;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微乳液为展开剂,同时分离鉴别虎杖中白藜芦醇、虎杖苷顺反异构体的方法.方法: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并配以甲酸、甲醇为有机改性剂,考察了微乳液对分离度的影响,通过调节展开剂的组成,寻找出佳的薄层分离条件并分离检测了6个产地的虎杖药材.结果:微乳液-甲酸-甲醇(1.0:2.0:1.0)为适宜的展开剂,其中微乳液含SDS 4%、含水量80%.与硅胶薄层比较,分离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建立了一种分离鉴别虎杖中自藜芦醇和虎杖苷顺、反异构体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作者:张煜;于树宏;李倩;郭立杰;王静;查建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炒牛蒡子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炒牛蒡子的显微鉴别、TCL、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牛蒡苷含量等进行系统的质量标准制定.结果:采用HPLC法对牛蒡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1:1.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牛蒡苷线性方程为y=261.92X-368.44,r=0.999 3,牛蒡苷在2.06μg-7.2l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炒牛蒡子建立显微鉴别与TCL鉴别项,水分不得过7.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O%,以干品计牛蒡仟含量不低于5.0%.这些数据为炒牛蒡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许亮;窦德强;康廷国;贾天柱;康凯;刘杨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工艺各因素对蛹油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为佳提取方法,石油醚是佳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佳的提取工艺.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石油醚为萃取溶剂,在55℃下提取6 h,固液比为1:7,功率100W,提取率为29.67%.
作者:史高峰;吕秋楠;陈学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采用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05%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结果: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通过与文献数据或部分标准品对照,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1-咖啡酰奎尼酸(1-O-caffeoylquinic acid,1-CQA)、3-CQA、5-CQA、4-CQA、3-阿魏酰垒尼酸(3-O-femloylquinic acid,3-FQA)、咖啡酸、二咖啡酰奎尼酸(diCQA)、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Siderin).结论:在白茅根中首次发现含有1-CQA、3-CQA、4-CQA、3-FQA、diCQA.
作者:马长振;陈佩东;张丽;徐丹洋;丁安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为指标,对石榴皮生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用UV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石榴皮经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较生品依次增加124.76%和122.22%,而鞣质含量较生品降低56.55%.结论:加热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石榴皮饮片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崔翠翠;张学兰;李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小柴胡汤载于<伤寒论>,南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治.近年人们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为指导临床拓展运用及传统古方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保国;李昌勤;刘庆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红参、黑附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参附注射液加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33例只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37%,对照组75.76%,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替代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良好效果.
作者:张雪梅;刘彩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索六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影响.方法:以游泳、饮食控制法复制脾虚证大鼠动物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给药组,在用药后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大便性状和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君子汤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大便性状明显改善,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水平升高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结论:六君子汤能改善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异常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仲林;臧志和;钟玲;辛志伟;杨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舒胸片不同组分在四种大孔树脂上的吸附性能随pH变化的规律.方法:以比吸附为指标,考察在不同pH条件下舒胸片混合提取液中6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三七皂苷R_1、川芎嗪、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四种大孔树脂(LSA-7、LSA-30、D101A、HPD-100)上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在三种非极性树脂(LSA-30、D101A、HPD-100)上,6种成分中以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受pH影响较大,pH越低,比吸附量越大;对于相同的成分,树脂不同,pH影响的趋势亦有差异,其中极性树脂LSA-7与三种非极性树脂有明显的不同.结论:pH是影响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大孔树脂上吸附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复方多组分时,根据所选树脂的种类调节适宜的pH以满足多数成分的吸附分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杨平;夏新华;李淑辉;彭买姣;邹婉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石杉碱甲胃漂浮片的的制备工艺处方.方法:以胃漂浮片的漂浮性、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3指标3水平的正交设计.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HPMCK15M60%、PVPP26%、NAHCO33%,漂浮性良好.结论:优选的工艺处方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作者:唐宇;贺福元;刘姹;杨大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研究齐墩果酸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探头超声法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齐墩果酸脂质体和齐墩果酸溶液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齐墩果酸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得的脂质体透射电镜下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小囊泡,平均粒径为(206.4±4.7)nm,包封率为(97.74±1.34)%;齐墩果酸脂质体和自制的溶液剂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t_(1/2)α分别为(4.22±1.86)和(0.80±0.34)min;t_(1/2)β分别为(33.59±12.53)和(15.65±7.91)min;AUC分别为(240.13±23.62)和(168.31±18.47)μg/(mL·min),两种制剂的t_(1/2)β和AUC_(0-1)经方差分析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齐墩果酸脂质体显著增加了齐墩果酸的AUC,延长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结论:制备的齐墩果酸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度均匀;与非脂质体相比,齐墩果酸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作者:陈洪轩;牛江秀;肖衍宇;陈志鹏;和平;游国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荆芥穗炭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筛选荆芥穗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荆芥穗炭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荆芥穗炭品组、荆芥穗炭晶鞣质组均可缩短实验动物凝血酶原时问(PT)(P<0.01、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P<0.05、P<0.05)、凝血酶时间(TT)(P<0.05、P0.05).结论:荆芥穗炭品及其鞣质部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发挥其止血作用,荆芥穗炭品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止血作用.
作者:曹琳琳;李娴;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芪苈强心胶囊(黄芪、附子、丹参、人参、葶苈子、红花、陈皮、泽泻、香加皮、玉竹和棒枝)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7个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评价.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相对危险度为1.21,95%的町信区间[1.08,1.36];6 min步行距离加权均数差为37.39,95%可信区间[22.58,52.20];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MD=3.97[2.09,5.85])、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WMD=2.81[1.41,4.22])、降低血浆B型钠尿肽(WMD=118.00[4.44,231.56])和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WMD=476.90[371.26,582.54])水平及降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计分(WMD=8.00[3.48,12.52]);对于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及心率和血压有降低趋势,结果仍需证实.此外,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后,个别病例出现干咳、上腹部不适、胃胀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效安全.
作者:刘春香;毛静远;王贤良;侯雅竹;张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从研究对象、给药途径、血浆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研究方法、绿原酸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总体水平模型等几个方面着手,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十余年绿原酸药动学研究概况,以期为绿原酸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研究参考依据.
作者:陈少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丹参酮干乳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影响因素试验和初匀速法实验,考察干乳剂的外观质量、复溶效果、丹参酮的溶解度及丹参酮Ⅱ_A的含量变化,并预测其有效期.结果:干乳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稳定,在强光照射下不稳定,有效期约2年.结论:有效期内,干乳剂稳定性良好,丹参酮的溶解度提高显著.
作者:聂阳;李苑新;刘燕;甘柯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叶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3)、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4)、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5)、1,4-dideoxy-1,4-imino-(2-O-β-D-glueopyranosyl)-D-arabinitol(6)、肌醇c(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韩伟立;张晓琦;轧霁;赖烨才;叶文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大鼠颈椎病模型,观察参黄颈康片(丹参、黄芪、白术、姜黄、当归、煅牡蛎)对颈椎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造成试验动物的颈椎病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500 mg/kg、1000 ms/kg、2000 mg/kg)、生理盐水及颈复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各组试验动物给予药物4周后,对颈椎病大鼠的运动、感觉及形态学的影响,并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白介素-6(IL-6)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给予参黄颈康片后,与颈椎病模型组相比,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给药组平均功能角度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降低大鼠颈椎病模型中SOD、MDA及IL-6的表达.另外,对颈椎病理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参黄颈康片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及自由基,对颈椎病的运动、感觉及形态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新宇;刘春娜;武红梅;张晓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苦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比较苦参人工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为苦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个不同产地的苦参野生药材样品和16个不同产地人工栽培药材样品的的指纹图谱,色谱柱C_(18)(150 mm×6.4 m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 C,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结果:建立了苦参样品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以氧化苦参碱为参照.鉴定15个共有峰,分成5个峰群,经相似度计算,19个苦参样品之间相似度为0.93~O.99.结论:人工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现栽培年限越低相似度越低.
作者:纪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提高烈香杜鹃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TLC法鉴别烈香杜鹃药材;采用HPLC同时测定烈香杜鹃药材中金丝桃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TLC鉴别烈香杜鹃药材色谱清晰;金丝桃苷进样量在0.114μg~1.25μg(r=0.999 4)、槲皮素进样量在0.040 76μg-0.4484μg(r=0.999 9)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7%(RSD为1.02%),97.53%(RSD为1.3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烈香杜鹃药材质量.
作者:周燕雪;宋霞;逯雯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