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王画鸽;杨梅;牛素桃;付秋容;刘军杉;杨银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强直性脊柱炎,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A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按照CNP实施健康教育.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比较,出院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士满意度进行评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和入院时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改善(P<0.05),出院时实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士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照CNP对A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患者1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角膜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患者中,可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晓敏;姜朝霞;邵阳;王珍;王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CM.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CM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胡晓萍;熊迎春;徐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我们在临床用药中发现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配制药液时,护士发现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加入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后,瓶内澄清液变成白色混浊液,无絮状物.随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乳白色,肉眼无沉淀物析出,表明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因尚未输入患者体内未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未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易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A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按照CNP实施健康教育.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比较,出院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士满意度进行评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和入院时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改善(P<0.05),出院时实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士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照CNP对A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画鸽;杨梅;牛素桃;付秋容;刘军杉;杨银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各个维度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工作量为基础评价和优化护士配备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护理人员配备的方法.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将护理工作量化,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各护理单元人员配备,并通过线性规划法得出应配备人数.结果:各单元护理人员配备不均衡,计算得出的护士配备较为公平合理.结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可为护理管理者借鉴使用.

    作者:秦阳;吕胜南;张婷婷;郝圆圆;唐丽娟;束余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制新生儿胃肠引流器的设计与应用

    胃肠引流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胃肠引流装置大多数为负压引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很难调节合适的负压数值.根据观察,负压过大易导致患儿出现胃出血、呕吐等不良反应,负压过小容易出现引流不畅,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我们自制了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经两年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家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由在住院期间管理的责任护士采取电话、家访等相关方式监督患者自身情况,根据家庭条件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PCI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PI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娟娟;卢红;吴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

    护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服务的对象是由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层面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的人[1].因而护理工作,不仅用精湛的专业技术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且要具备人文关怀的能力,解决患者心理、精神层面的问题.作为医护人员,平时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不重视、不敏感、不作为,常常导致工作中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患者入院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疾病的困扰,会在心理上产生或多或少的压力[2].

    作者:韩俊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干预组(希望戒烟)和对照组(希望继续吸烟)各59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对两组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两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临床综合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1);干预组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方案能有效使COPD患者戒烟,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荣;胡秀丽;孙惠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及画钟测验(CDT)对两组进行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抑郁状态;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两组临床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CDT、NOSIE、SF-36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ADL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状态.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护合作培训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培训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评价其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省级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由医生护士合作对35名ICU专科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考核按OSCE方式进行,记录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得分情况,将前后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与技能得分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可以提高ICU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有利于护士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提高,使其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陈希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我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前后应用Herth希望量表、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及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希望水平、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心理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及希望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颖;秦烨;郭爱宁;赵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肾危象1例临床护理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除皮肤受累外,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0%~15%的弥漫性SSc和1%~2%的局限性SSc患者可发生肾危象[1].硬皮病肾危象(SRC)是SSc引起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早期和皮肤硬化迅速进展的患者,以恶性高血压、进行性肾衰竭为特征性临床表现[2].硬皮病肾危象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14年10月收治1例SSc合并肾危象的患者,经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秋燕;严丽君;张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肝病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肝病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按QCC活动的步骤实施活动,依据实施前后针刺伤发生数的变化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QCC活动后肝病病房针刺伤发生数显著下降;目标达标率为122%,进步率为75%.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显著减少肝病病房针刺伤的发生次数,避免和减少护理人员感染疾病.

    作者:朱正云;孟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压脚提臀法在开胸术后患者初期锻炼中的应用

    开胸术后伤口的剧烈疼痛,各个引流管的放置,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活动及不愿意活动.鉴于开胸术后不活动或少活动易造成诸多并发症如压疮、静脉血栓形成及肺不张等.2014年3~8月,对20例食管癌及18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初期活动干预,发现一种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为压脚提臀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膝俯卧位在宫颈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膝俯卧位对于缓解产程中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出现宫颈水肿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手-膝俯卧位,对照组选择常规的侧卧位同时配以利多卡因+阿托品多点宫颈注射.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膝俯卧位纠正胎方位异常,缓解产程中的宫颈水肿,有助于产程进展,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张艳春;白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人际关系平衡理论对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医患关系现状,从医惠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关系层面探索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方法:以人际关系平衡理论为指导,采用自制问卷对2所综合性医院的40名医务人员和4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下滑,医患间吸引力减小,医患双方在诸多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P<0.01).结论:由医患主体构成的人际关系失衡,医患间信任度下降将加速医患间认知的不一致,故调节医患关系的关键在于增加信任度,强化共同抵抗疾病的目标.

    作者:袁滢子;罗彩凤;吕妃;林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150名临床护士和20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培养目标体系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对职业价值和能力目标总体认知的评分低于临床护士(P<0.05);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专业承诺、法律和伦理意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成本效益观念的认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对药理学和临床用药知识、科研知识和方法方面重视不足(P<0.05);临床护士在临床决策能力、科研能力和法律伦理实践能力方面认知需要高于本科护生(P<0.05).结论:教育管理者应以护理岗位工作需要为依据,强化本科护生正向需求,纠正、消除其思想误区,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岗位,被社会所接受.

    作者:刘梦丹;温肇霞;贾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