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TNF-α的变化及辛伐他汀抗炎作用研究

张梅;田英;刘翠平;张秀云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B组25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检测3组入院时及A组、B组治疗2周后CRP、TNF-α水平,并比较轻、中、重型患者CRP和TNF-α水平.结果 A组、B组治疗前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C组.治疗2周后,A组CRP、TNF-α亦明显高于C组;B组CRP水平低于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TNF-α水平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轻型脑卒中组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中型脑卒中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脑卒中组,TNF-α 2组无显著性差异;轻型脑卒中组、中型脑卒中组与重型脑卒中组CRP和TNF-α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炎症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相关性,炎症反应是急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辛伐他汀除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虎杖苷抑制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研究

    目的 观察虎杖苷(PD)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D 50μmol/L组、PD 100μmol/L组和PD 200μmol/L组.应用隔离灌流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区的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PD(50,100,200μmol/L)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B)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D组大鼠压力感受器曲线明显向右上方移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压力感受器反射曲线大斜率(PS)和MAP反射性下降的大值下降.Bay K8644(500nmol/L)预处理后,PD抑制CSB的效应被完全阻断.结论 PD可抑制CSB,并且此效应与阻断钙通道有关.

    作者:郭赞;杨晶;徐鹏;高璐;袁芳;张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肌电介导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肌电介导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4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肌电介导生物反馈治疗,6周的治疗由独立的生物反馈治疗师实施.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由患者详细记录每天的问卷调查表.治疗前后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治疗前行胃肠道症状评分.结果 64例完成治疗并获随访6个月,没有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6周和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是77%和72%.排便弛缓反射异常48例,治疗6周后,37例(77%)排便弛缓反射异常患者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肛管静息压、初次排便感的直肠容量、有效肛管长度、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均有明显降低.治疗15次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持续6个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使用缓泻剂或灌肠、既往肛肠手术史、胃肠症状评分以及肛肠动力学相关参数对疗效无显著影响.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应推荐作为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一线疗法,治疗次数和患者的意志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郑伟琴;任东林;张大景;宋乃忠;姜雨昕;颜景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药治疗初探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为基础,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斑块表面黏附、活化和聚集,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如今中医治疗ACS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中药在治疗AC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文琦;陈妙峰;马文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药影响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雌激素通过骨细胞上雌激素受体(ER)介导骨代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ER数量和功能的下降[1],因此骨细胞上的ER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

    作者:林丽琼;吴银生;段晓敏;林燕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4608例阴道炎分泌物常规检查分析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对其进行检查,是诊断、治疗、预防妇科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感染,查找病原有利于防治.我院2010年1-8月临床确诊阴道炎患者4608例,笔者对其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英;王杰;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纤维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纤维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参加体检的1679例女性应用MINDRAY DP-1100plus B超机检查,探头频率7.5~12.5 MHz.对24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回访.结果 病理组织学证实乳腺纤维瘤240例.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具有清晰的边缘、规则的形状、均匀的内部回声.结论 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乳腺纤维瘤的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致密或具有严重乳腺小叶增生的腺体较为清楚.

    作者:邢丽;邢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尿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小儿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小儿肾脏诊治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应用迈瑞32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小儿血RDW与尿RDW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肾性血尿患儿组血RDW与尿RDW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非肾性血尿患儿组血、尿RDW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RDW测定简便、快速、客观、无创伤,更适合鉴别小儿血尿来源.

    作者:李晓梅;田薇薇;田敏丽;宋明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提高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临床与CT检查资料较全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周围性肺癌32例,结核瘤12例,球形肺炎5例,转移瘤4例,错构瘤2例,纤维瘤1例.结论 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对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都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何敬;杨连发;雷亿成;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在外阴血肿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外阴血肿患儿的舒适护理措施.方法 对14例外阴血肿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4例患儿住院期间经舒适护理后,安静无哭闹,生命体征稳定,安全度过恢复期,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能让患儿感到安全、满足,有利于患儿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曲欣青;王向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不同时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GDNF和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与模型组缺血半暗带的GDNF和bF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半暗带,bFGF和GDNF在缺血再灌注6h都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bFGF表达逐渐增加,而GDNF表达逐渐减弱;不同时间开始针刺的各组与相应时段的模型组相比,GDNF和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不同时间进行针刺的各组之间,12h组、24h组与6h组比较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可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而对缺血半暗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针刺介入的佳时机应在脑缺血的早期.

    作者:刘丹;孙申田;樊爽;邢晓东;王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不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尤被关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性骨病的一种,它是以骨量的减少或骨组织结构的破坏为特征的周身性骨骼疾病.

    作者:钱语;王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羟氨苄分散片的溶出度

    目的 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羟氨苄分散片溶出度的效果.方法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项下第二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63 nm.结果 20min内产品溶出度达到80%,辅料对主药无干扰,头孢羟氨苄线性范围为2.5~50mg/L(r=0.9999),回收率为100.2%(RSD=0.52%,n=9).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作者:张敬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 对82例糖尿病(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hs-CRP、β2-MG、mALB进行检测.结果 DM组的hs-CRP、β2-MG、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hs-CRP、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预防DN.

    作者:熊永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法治疗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法治疗的要点.方法 对64例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根据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予不同手法调整,并予封闭术治疗,通过VAS、活动能力及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8~42个月(平均22.7个月),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论 根据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予手法调整,辅以封闭术治疗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简单、安全、目的 性强的方法.

    作者:汤建华;陈剑峰;田小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1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根据肩关节有无疼痛,活动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优24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Ⅲ度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席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便携式化疗泵用于持续化疗的护理

    便携式化疗泵能控制进药的速度、定时、定量将药注入患者体内,恒定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能减轻患者因化疗需长时间卧床的痛苦.便携式化疗泵对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是一种极有效的化疗方法[1].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应用便携式化疗泵(百特泵)对9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行5-Fu持续输注,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云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5例百岁髋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百岁以上患者各脏器功能下降,基础病多,一旦卧床时间太久,就可引起各并发症而导致患者再也无法站起,甚至死亡.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5例百岁髋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社会效益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待产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65例待产妇女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并与185例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 待产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期育龄妇女明显缩短(P均<0.01),FIB水平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待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阴立爽洗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阴立爽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50:10:1)为展开剂,对其中黄柏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以苦参碱为对照品,以甲苯-丙酮-甲醇(8:3:1)为展开剂,对其中苦参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蛇床子素为对照品,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3:3:2)为展开剂,对其中蛇床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阴立爽洗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为流动相,测定波长为265nm.结果 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0908~2.27μg,平均回收率(99.8±1.2)%,RSD为1.2%(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松;陈志良;刘永刚;杨家庆;张国祥;李世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36例患者中异物161个,不同形态异物经由相应的器械取出.结果 161个异物共取出159个,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方便.

    作者:贾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