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妃;罗彩凤;张敏;蔡利娟
目的:探讨沙培林(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顺铂( DDP)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胸腔内注入DDP行局部化疗,化疗前不做预防性用药;治疗组胸腔内注入DDP+沙培林行局部化疗,并使用地塞米松、镇痛剂、止吐剂以预防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比较两组胸水引流量、局部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结果: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治疗前预防性用药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于化疗前预防性用药,提高了疗效,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护理管理中,高素质的护理管理者可领导高素质的护理队伍,而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是主体,是各方面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科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角色定位和工作方法,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现将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侯玉玲;陈宏美;张丽君;李明明;李德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I)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EL-BWI临床护理资料,通过体温管理、建立动静脉通路、呼吸道管理、合理喂养、监测生命体征、合适体位、发育支持、健康宣教等进行护理。结果:本组18例ELBWI痊愈出院10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出院标准为呼吸平稳、体温正常、神经系统稳定、进食正常,体重>2000 g。结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ELBWI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施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进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营养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重进行连续动态测量,并对照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体重生长标准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入院至病后1个月的体重变化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入院时平均体重略低于2005年国家标准中位数,其余时间点平均体重均在中位数之上,各时间点的总体体重呈上升趋势;患儿入院时体重与病后7d、2周、1个月体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邻测量时间段之间体重均呈上升趋势,以病后2周至病后1个月之间体重增长快,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体液平衡关注不够,对护士、医生尚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管理考核;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出院营养指导要具体,有条件可建立电话回访或营养咨询门诊,分阶段指导家属对患儿的喂养。
作者:许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6名心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57名和对照组11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制进行临床教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带教;比较两组临床教学满意度及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临床教学满意度调查总得分、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医院临床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改变了传统带教的盲目性,使教学对象满意度不断提升,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江小燕;龚永;黄瑜;黄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该例患者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皮肤黏膜护理、眼部护理、大小便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坠床与跌倒的防护和教训。结果:该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及黏膜护理,精心有效的对症护理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是本病护理的关键。
作者:林美芳;何银珠;胡兰娇;王锦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有研究显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在无禁忌情况下,维持30°~45°的床头角度,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生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将30°~45°作为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体位,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床头抬高≥30°的依从性较差,且对床头抬高角度的判断主要采用准确率较低的目测法。目前临床上床头抬高率的偏低及床头抬高角度的不准确,不能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为此我们采用挂钩、铁丝、贴纸等制作经济、简易的床头抬高角度指示器,为临床护士提供准确判断床头抬高角度的工具,使质量控制更加直观快捷,并提高床头抬高的依从性。经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国强;张家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的优势,为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将480例全胃肠外营养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对照组各240例,PICC组采用规范化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全胃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反应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PICC组留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感觉较对照组舒适、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于输入全胃肠外营养患者施行PICC 置管静脉输液,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保证输入顺利完成,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作者:刘俊丽;高秋;李楠楠;邸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临床死亡病例中,癌症患者占30%左右,其中80%的患者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护理[1-2]。临终关怀一般是针对生存时间有限(小于6个月)的患者所进行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护理,以期达到缓解疾病及心理恐惧、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们对65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了临终关怀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琳;屈红;刘红;于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现役文职护士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第4期全军海、陆、空文职护士骨干培训班的80名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文职护士SCL-90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P<0.05),提示文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不同职称和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源有明显差异(P<0.01);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压力源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现役部队文职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很大的工作压力,故部队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着力改善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缓解心理压力。
作者:韩禄禄;叶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应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观察4680例次的血液透析,并研究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时给予干预。结果:本组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原因:患者因素117例次、设备材料原因91例次、体内肝素化不足22例次、穿刺因素18例次、血流速度太慢15例次。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分析静脉压高报警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作者:贾翠梅;娄景秋;于选卿;于蓉;赵璐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扩张、充盈、静脉动脉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辖区内自愿接受管理的490例孕产妇作为访视组进行系统化管理,未接受管理的181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访视组孕产期保健知识、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提高,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孕期和产褥期并发症,对增进母婴健康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留守儿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9月收治的70例住院留守儿童,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儿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对患儿早日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照顾好患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地成长环境,减少留守儿童患身心疾病的机会,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曹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6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对照组,按照使用说明书常规操作。7~12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观察组,除常规操作外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湿包控制。结果:对照组湿包率为12.45%,观察组湿包率为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控制,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综合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运娣;程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2年4月,切口专科护理小组会诊1名下咽癌气管切开术后切口迁延不愈并瘘管形成的慢性切口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汶霞;谭惠仪;叶雪梅;李海燕;许毅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门诊注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注射护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1~12月为对照阶段,采取传统管理模式,2012年1~12月为观察阶段,采取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阶段年门诊注射护理投诉案例发生(4.23±0.23)件,明显少于对照阶段的(23.21±2.12)件;对本院护理质量评价为(92.12±11.21)分,明显高于对照阶段的(68.32±12.12)分,两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门诊注射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兰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专业承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某大学在校所有护生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本科层次、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专业承诺的差异,并分析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护生承诺总评分为(86.74±15.91)分;大一护生专业承诺评分高,大四护生评分低;统招护生评分低于独立学院护生(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专业兴趣、学校重视程度、护理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可度对护生专业承诺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中等,不同年级、不同本科层次护生专业承诺不同,因受多因素影响,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作者:吕妃;罗彩凤;张敏;蔡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通过对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际护理过程及其效果的记录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整体护理模式和健康教育方法。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病情特征和预防保健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学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