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门诊去除胶布粘痕方法探讨

田玉泉

关键词:胶布粘痕, 社区,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门诊去除胶布粘痕的方法。方法:将140例社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消毒棉棒蘸无菌蒸馏水去除胶布粘痕,干预组分别使用护手霜、橄榄油、天那水、去甲水、清凉油、95%乙醇、汽油、白醋、柠檬汁、0.9%氯化钠注射液、4b橡皮等方法去除胶布粘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统计干预组患者耗时、满意度及选择方法。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干预后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使用护手霜去除胶布粘痕满意度高,为97.14%;4b橡皮低,为54.29%。干预组38例选择使用护手霜去除胶布粘痕。结论:护手霜、橄榄油去除胶布粘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外耳道冲洗3243例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外耳道冲洗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255例行外耳道冲洗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012例和实验组32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一次冲洗成功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一次冲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外耳道冲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冲洗成功率。

    作者:王晓利;张莉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肱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AD)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PAD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手术顺利。术后出现肱动脉处血肿1例,及时发现病情并积极处理后治愈出院;无排尿困难、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李萌;孙秀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FTS)对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手术方式,将80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干预组对钬激光输尿管镜碎石术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适合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模式,能缓解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曹娟;李喆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橡胶手套在严重阴囊水肿患儿中的巧用

    阴囊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疾病高度水肿的合并症。严重阴囊水肿时局部皮肤菲薄、弹性差,加之尿液浸渍及患儿合作性差,很容易发生皮肤破损、感染等,加重病情,增加护理难度。传统的阴囊托多使用折叠的毛巾或小软枕。近年来,我科采用橡胶手套制成水枕阴囊托,预防肾病综合征患儿阴囊破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红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实验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术中加强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肛温、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肛温较高、凝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加强保温护理有利于维持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温,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冯燕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外意外分娩产妇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外意外分娩产妇延误就医的原因,为妇幼保健及孕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研究,以C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归纳主题采用奥马哈护理问题分类法。结果:通过对资料分析,得出3个领域的主题:心理社会,环境,健康相关行为。结论:为减少孕产妇延误就医,应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合作,在心理社会、环境及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框架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麦小妮;何惠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液中胃蛋 ABC 白酶原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液中胃蛋白酶原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空腹血以及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血清和组织中胃蛋白酶原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胃癌患者中2例(6.7%)肿瘤组织胃蛋白酶原C(PGC)表达阳性, PGC在癌组织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和不同淋巴转移情况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GC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实验测得的胃蛋白酶原在血中的含量与这些特征无关联(P>0.05)。结论:胃癌肿瘤组织中PG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但患者血中胃蛋白酶原的量不能反应癌组织中表达情况。

    作者:齐玉娟;王勇强;赵红林;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循证护理干预。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态及围产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儿结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低年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运用能力。

    作者:黄姜霞;王玮;朱伟君;姚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肠造口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是挽救、延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肠造口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大护理人员对肠造口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护理重点及核心由对疾病护理转变为对生活质量护理。通过整体、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都达到佳状态。现将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任洁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分析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结果: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宗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断指再植术31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科31例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经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及康复护理后,再植成功率89.2%,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科学、系统的专科护理对患者断指成活与功能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晓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神经外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出院患者应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IV 阳性孕产妇18例围产期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HIV阳性孕产妇围产期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临床原始数据统计及追踪回访模式,对曾在我院就诊、分娩的18例HIV阳性孕产妇产前检查、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喂养方式、婴儿感染率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HIV阳性孕产妇孕期保健护理过程中早孕建卡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够现象客观存在,HIV阳性孕产妇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保障母婴身心健康关键是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政府相关政策的了解、通过专科医护人员培训及HIV孕产妇围产期护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切实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孕期系统管理率,保证各种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钟际香;孙敏;周金萍;周悦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鼓室成形术中人工听骨植入31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中人工听骨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行鼓室成形术中人工听骨植入术的31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全部成功,术后切口级愈合,听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无面瘫、眩晕、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冯宇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高危妊娠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危妊娠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妊娠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顺产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孕妇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监护与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剖宫产率,确保了母婴安全与健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骆蓓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诊输液治疗相关问题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急诊输液治疗相关问题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5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共29项内容。结果:78%医院急诊科设有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EICU及急诊病房;80%医院的急诊输液患者占急诊总诊治人数91%~100%;80%医院的护理部成立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60%参加输液治疗有关培训每年1~2次;90%急诊科未设静脉配置中心、治疗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57%急诊科使用的静脉穿刺针为留置针和钢针;50%使用安全型穿刺针,97%的护士认为使用安全型穿刺针时先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80%的护士主动使用安全型输液装置,在选择血管通路装置时先考虑的因素50%是治疗方案,只有1人考虑防针刺伤,87%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90%的急诊科配备完善的洗手设备,99%使用利器盒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改善就诊环境、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合理选择血管通路装置、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成立急诊静脉配置中心、制定规范的针刺伤和输液不良事件上报程序能够保证输液治疗时患者和护士的双向安全。

    作者: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上报的19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相应对策。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自身因素、管理者原因、处理及执行医嘱错误和实习带教不规范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意识,实施奖励并无惩罚上报制度,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避医疗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学会;张丽;苏茂玲;孙妮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King 互动达标理论指导配偶陪产进展

    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爱母分娩的倡导,配偶陪产在国内成为优质产房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回顾配偶陪产的相关文献报道,以King互动达标理论为依据,认识分析配偶陪产的意义及不良效果,科学辨证,运用新的护理理论框架及概念,以期与业内人士一起理性看待配偶陪产,构建符合我国生育文化的产科陪产模式。

    作者:杨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齐鲁护理杂志》影响因子上升为1.342

    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于201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齐鲁护理杂志》影响因子为1.342(本次公布的全国62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27,≥1的期刊共398种),基金论文比等评价项目的数据也均有显著提高。这是多年来支持我刊的各级领导、编委、审稿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我刊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刊将继续加大对优秀论文的组稿、约稿和发表力度,不断提高杂志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4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进行ESD前经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及组织病理等确诊为( T1期)肿瘤或癌前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低-高级别内瘤变),经B超、增强CT或MRI检查未见重要脏器转移灶。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及检查、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注重术中、术后护理及严密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结果:本组完成ESD 43例,成功率95.6%;术中发生出血3例,术后24~72 h迟发性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止血好转;发生胃、直肠穿孔各1例,通过金属夹夹闭穿孔和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后痊愈。32例患者2个月后内镜随访创面愈合,11例患者3~6个月内镜随访均未见局部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微创、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围术期精心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贺亚宁;王志勇;马菊妹;胡娇娣;张圣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