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角度命名的商榷

徐泽升;米立国

关键词:
摘要:冠状动脉左主干发出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形成分叉、前降支发出对角支形成分叉、左旋支发出钝缘支形成分叉等等,以往研究只关注斑块在分叉部位的分布[1-5],不重视分叉血管之间的角度.由于血管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叉病变的位置直接影响介入技术的选择和预后.国内外关于分叉病变角的名称不统一(图1~3)[6-8],为了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借鉴数学关于“角”(∠)的命名原则,提出新的冠状动脉分叉角名称(图4).命名原则如下.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RNA干扰抑制肌腱细胞V型胶原表达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肌腱细胞中V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探讨V型胶原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设计干扰大鼠V型胶原2个亚基COL5α1和COL5α2表达的siRNA序列,转染大鼠肌腱细胞.检测V型胶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检测组织工程肌腱的胶原含量和胶原原纤维直径.结果:转染特定的siRNA后,V型胶原2个亚基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抑制COL5α1和COL5α2亚基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不同.结论:本实验探究了V型胶原对胶原纤维生长自聚的影响,为肌腱损伤修复提供有用的基础生物学信息.

    作者:张国荣;李铁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常的胸肌

    笔者在对1具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时,剥离胸前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发现,于胸大肌后下方,胸小肌前外侧方有一变异骨骼肌.此变异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平英;陈仕杰;李莹;陈勇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建设的探索

    郑州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2007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原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与创新,于2013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并在爱课程网站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于2016年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就在不断推进课程内涵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以期破解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中实效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示范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作者:朱晓燕;丁一;邢文英;张钦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与断层解剖学课程对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作用

    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硕)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全部时间不脱离临床工作[1-2],所承担的课题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在临床中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并通过临床实践完成毕业课题.如何要让专硕生既有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而且还要能够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撰写原创性论文的水平.要培养具有这方面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课程训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专硕课程与科学型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学硕)的课程设置没有明显差异性,专硕课程没有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创新[6-7].

    作者:姜平;杨鲲;马瑞;欧阳琦;许文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影响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5、10、20、30、40、50μmol/L)处理MGC-803细胞24、48、72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0μmol/L),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0、30、40 μmol/L cyclopamine处理MGC-803细胞48 h,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Cx43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cyclopamine组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且随着cyclopamine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其增殖抑制作用增强;30、40μmol/L cyclopamine处理48 h,MGC-80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qRT-PCR检测显示Cx43 mRNA表达显著升高,免疫印迹检测显示Cx4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可影响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Cx43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程玉;刘曼;王明娟;薛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体解剖学微课合适语速探讨

    微课是一种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较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借助移动终端及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便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1].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知识点多、名词多,授课时间长,不能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很短时间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掌握课程要点,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较好的适用形式[2].笔者发现,人体解剖学微课在录制时,除了要编写好脚本,准备好标本外,授课语速特别重要,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而其合适语速的研究,经检索无相关报道.为探讨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合适语速,本人做了实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东北三省蒙古族四个族群成人体成分

    目的:研究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成人体成分现状与特征.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成人408例(男136例,女272例)、阜新蒙古族成人404例(男158例,女246例)、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成人401例(男177例,女224例)、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成人239例(男85例,女154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体成分的测量.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成人男性和女性身体质量指数值均显示为超重,体脂率男性高于20%,为轻度肥胖,女性高于35%,为中度肥胖.阜新蒙古族男性内脏脂肪等级为标准,其他3个男性族群内脏脂肪等级均超标,4个女性族群内脏脂肪等级均标准.4个族群男性、女性的肌肉均较发达,骨含量均较高.结论: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表现出脂肪含量过高、肌肉较发达和骨含量较高的特征.

    作者:王迪;李咏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巨噬细胞调节胶质瘢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性疾病,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至今未找到确切的治愈方法[1].有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能力有限,主要与损伤后微环境中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等有关,其中胶质瘢痕的形成是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主要的障碍[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为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其中为重要的炎症细胞是巨噬细胞,加之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对胶质瘢痕的形成有调节作用,因此现以巨噬细胞调节胶质瘢痕在SCI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宋公宇;章涛;张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鼠腺胃常规显微制片的技术优化

    基于石蜡制片和H-E染色的常规显微制片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及基础医学的教学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高质量的显微切片应能大程度维持组织的形态,做到切片完整,厚度均匀,无显著人工假象,染色对比清晰等[1].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制片质量,须依靠技术方法的标准化和制片条件的优化.以小鼠腺胃常规制片为例.小鼠的腺胃与人类的胃在层次结构和组织学特点上近似[2],常用于教学和科研观察.但小鼠胃制片时常见腺体结构不完整、标本显微结构不清晰、收缩较严重以及平滑肌层过度分离等人工假像.

    作者:苏璐;秦鹏蕊;郑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尼替尼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索舒尼替尼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舒尼替尼处理BGC-823细胞24、48、72、96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得出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592 8 μmol/L.筛选出比较接近半数致死量的3个药物浓度0.25、0.50、1.00 μmol/L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otch-1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otch-1、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在浓度0.156 25~10μmol/L时可显著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舒尼替尼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多.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舒尼替尼作用48 h后,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舒尼替尼通过抑制Notch-1的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杨旭;刘春灵;徐宛玲;马永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Authorware的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麻醉解剖学是临床麻醉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之前必修的桥梁课程.而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构成了本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使用的《麻醉解剖学》(第3版)教材[1]包括11章、51节内容,其中理论讲述多而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少,以目前的教学时数难以全面传授.以往的麻醉解剖学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以挂图黑板或PPT课件讲解理论,剩余时间为学生示教标本内容,让学生自己观察标本,后简单实验操作.学生感觉听课枯燥难记,标本内容难以形成立体形态概念,进而勉强应付实验操作,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2].笔者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制作麻醉解剖学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结合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作者:陈华勇;朴成哲;金润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博来霉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检测TNF-α和ICAM-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模型组有广泛充血水肿,肺泡腔有大量渗出液和炎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部分肺泡间隔增宽,管壁增厚,不同剂量姜黄素量组肺组织的损伤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模型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不同剂量姜黄素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中剂量姜黄素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低.结论: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以中剂量保护作用强,且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CAM-1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胡亚男;郭志刚;李银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后虫草素增强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的表达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虫草素对脊髓组织内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表达和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神经损伤修复的内在机制.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与损伤组行脊髓半横切损伤,随后治疗组给予虫草素处理,损伤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术后14、21、28、35 d用BBB和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测定脊髓组织内SynDIG1活性.结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均表明术后14d损伤组和治疗组均有神经细胞SynDIG1表达,在28 d达到高峰,之后呈高水平表达,且SynDIG1水平在高剂量治疗组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损伤组,BBB和斜板试验评分在高剂量治疗组均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损伤组.结论:虫草素明显改善损伤区域的微环境,激活神经系统的内源性修复机制,促进神经细胞SynDIG1大量表达,有利于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孙丹华;陈旭东;徐纪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上出现双侧胸骨肌且与双侧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现报道如下.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后,胸骨肌位于双侧胸大肌的前面和胸骨两侧,呈“八”字形,上窄下宽,右侧较粗大,左侧细小.右侧胸骨肌长24.5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1.1cm、3.5cm、2.8 cm;左侧胸骨肌长17.9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0.6cm、1.5 cm、1.7cm.右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第7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及腹外斜肌腱膜,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胸骨角处移行为肌腱,末端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一起.左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肋弓内侧缘,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第3胸肋关节处移行为肌腱,分两个头,内侧头止于胸骨角,外侧头继续向上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一起.左、右胸骨肌的肌腱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相连形成联合腱,相互靠拢且由结蹄组织相连于胸骨柄,呈X形状(图1).

    作者:崔涛涛;丘继哲;邵水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的指长波动性不对称

    目的:分析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患者指长波动性不对称(FA).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比较分析宁夏汉族男性186例(对照组93例,胃癌患者组93例)指长FA(2FA、3FA、4FA、5FA)及复合FA(CFA)的均值及其差异性,分析指长FA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间的关系.结果: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患者组各指长FA均值均高于对照组,2FA、3FA、4FA有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组4FA在左右手差值(| L-R|)≥0.04 mm组显著增高;胃癌患者组4FA均值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无相关性.结论:指长FA水平与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有关,4FA可能是胃癌早期筛查的间接指标之一.

    作者:李可可;王璐;于皓臣;霍正浩;陆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丹参酮ⅡA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在与模型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不作处理.模型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降低,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增多,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在一定程度减轻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弱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田新红;徐玉英;郝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的非对称性

    目的:探讨贵州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的非对称性,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和鞋型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足部测量方法,测量556名(男266,女290)贵州地区苗族大学生足18项指标.结果:所测项目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左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男性占44.44%、女性占83.33%;足长左侧>右侧差值均数,男性为(4.09士1.97)mn、女性为(4.41±1.74) mm;足长左侧<右侧差值均数,男性为(4.27±2.35) mm,女性为(4.33±2.21)nn.足长左、右侧差值D>1 mm、-1 mm≤D≤1mm和D<-1 mm构成比,男性分别为26.69%、44.36%和28.95%,女性分别为18.62%、40.69%和40.69%.结论: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作者:骆文斌;张万;李建富;余跃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参与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损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程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细胞是否启动内质网应激,并通过影响HPA轴,引发神经细胞病理性改变,为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每日束缚固定8h加冰水游泳5 min的应激大鼠模型,分为1、3、7、14、21 d组及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硫堇染色观察下丘脑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下丘脑神经细胞中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ATF4和CHOP的表达变化以及采用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MMTC),进行蛋白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从应激第3天开始显著升高,7d达到高峰,21 d时又显著性降低;硫堇染色显示随应激时间的延长,下丘脑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尼氏体消失,细胞固缩浓染的病理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及MMTC法分析显示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趋势,ATF4和CHOP的表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增加.结论:应激导致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性改变,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提示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性损伤.

    作者:史为博;易善勇;王贺;牛世霸;王松军;李英敏;丛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左右髂总动脉缺如一例

    在对实验室标本进行考察时,发现1例标本左、右两侧髂总动脉均缺如(图1),鉴于此类变异对临床外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标本来源于长沙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为一老年男性标本(身长178 cm),经甲醛防腐固定,腹部结构和腹腔内器官完整.采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法,对比相关解剖结构进行综合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赖育鹏;孙建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龙血素A与MCF-7细胞体外共培养(药物组)干预手段,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标志性蛋白Ki67 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ax、Bcl-XL/S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药物组Ki67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Bcl-XL/S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增高,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玉英;杨炳翠;贾琴;吴爽;李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