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dgehog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影响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

程玉;刘曼;王明娟;薛晶

关键词:胃癌MGC-803细胞, 增殖, 凋亡, Hedgehog信号通路, 缝隙连接蛋白43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5、10、20、30、40、50μmol/L)处理MGC-803细胞24、48、72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0μmol/L),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0、30、40 μmol/L cyclopamine处理MGC-803细胞48 h,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Cx43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cyclopamine组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且随着cyclopamine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其增殖抑制作用增强;30、40μmol/L cyclopamine处理48 h,MGC-80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qRT-PCR检测显示Cx43 mRNA表达显著升高,免疫印迹检测显示Cx4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可影响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Cx43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故事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故事的初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颖的载体,走进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中,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1].因其便捷、形象、活泼、感染力强等特点,在丰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以及生命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因其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而言,繁多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的难度,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陆俊捷;侯瑜超;赵英侠;姚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与断层解剖学课程对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作用

    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硕)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全部时间不脱离临床工作[1-2],所承担的课题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在临床中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并通过临床实践完成毕业课题.如何要让专硕生既有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而且还要能够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撰写原创性论文的水平.要培养具有这方面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课程训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专硕课程与科学型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学硕)的课程设置没有明显差异性,专硕课程没有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创新[6-7].

    作者:姜平;杨鲲;马瑞;欧阳琦;许文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的非对称性

    目的:探讨贵州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的非对称性,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和鞋型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足部测量方法,测量556名(男266,女290)贵州地区苗族大学生足18项指标.结果:所测项目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左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男性占44.44%、女性占83.33%;足长左侧>右侧差值均数,男性为(4.09士1.97)mn、女性为(4.41±1.74) mm;足长左侧<右侧差值均数,男性为(4.27±2.35) mm,女性为(4.33±2.21)nn.足长左、右侧差值D>1 mm、-1 mm≤D≤1mm和D<-1 mm构成比,男性分别为26.69%、44.36%和28.95%,女性分别为18.62%、40.69%和40.69%.结论:苗族大学生足部形态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作者:骆文斌;张万;李建富;余跃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透射电镜在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透射电镜技术在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罗氏血糖仪检测大鼠尾血血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回肠上皮细胞连接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回肠组织claudin、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稍感松弛,电子密度有所降低;中间连接、缝隙连接则出现缝隙异常增宽现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透射电镜技术可应用于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病理形态学分析,对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志尚;毋亚仙;刘立娜;谭金山;刘颖;梁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建设与应用

    教材建设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基本建设之一,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5年末启动并组织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并于2016年6月出版发行,一年来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材建设是每位教师长期而艰苦的职责,身为高校教师体会颇深,特撰此文与同行分享.

    作者:赵海军;王媛;王世军;刘黎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梨状肌下孔血管神经变异一例

    在局部解剖学课的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穿经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均存在变异,臀下血管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及阴部内血管均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坐骨神经属“V”型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身高约180 cm.左侧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肌腹长7.2cm,宽4.0cm.臀上血管神经未见异常,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并分支进入臀中肌支配该肌.

    作者:徐明健;冯逸文;冯杰;聂秀秀;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体的奥秘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前提,强调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通识教育个性化的实践路径[1],重视总结和传播,获得全面发展为其教学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作为实施通识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已逐渐被我国很多高校应用到本科教育教学中,构建和加强在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评价制度方面的建设[2-3].重视通识教育的生活化,从关注心智的陶冶转变为公民的养成[4].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校正面向大学生开设了人体的奥秘或相似的课程,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及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秦向征;玄延花;崔春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常的胸肌

    笔者在对1具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时,剥离胸前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发现,于胸大肌后下方,胸小肌前外侧方有一变异骨骼肌.此变异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平英;陈仕杰;李莹;陈勇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数字化穿支皮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穿支皮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已逐渐成为临床皮瓣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传统的标本剥制技术耗时长、破坏性大,标本不能重复使用,难以显示皮肤微血管立体构筑.Saint-Cyr等[1]于2009年对不同部位的多个单穿支进行了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利用CT自配软件首次绘制出3D可视化皮瓣.而随着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2-6],唐茂林等[7-9]、周小兵等[10-12]将造影剂氧化铅与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配制成混合填充剂进行人体血管灌注,通过CT数据重建血管三维图像,成功地将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全身动脉三维可视化研究.然而,该方法在皮肤血管灌注显示上仍然存在不足.本研究结合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的优点,采用多点分部灌注,选择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混合造影填充剂分量行全身动脉造影,经X线摄影、CT扫描采集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制做动脉穿支皮瓣的三维重建,为临床外科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科研数据.

    作者:郭东铭;谢巍;谭建国;曹宇辉;姚婕;邓南星;周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持续光照后雌性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后雌性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人工光照24 h,光照强度控制在300 LUX.光照80天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正中隆起表面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正中隆起无纤毛区细胞结构清楚,在室管膜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分泌颗粒.实验组正中隆起无纤毛区细胞结构不清,分泌颗粒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光照后雌性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分泌功能明显下降,这种改变可能与生殖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秦永;郝庆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

    随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日趋高发的严峻态势,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具有提出临床科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索的能力.因此,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了“本科生实践计划”,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我国也于2007年开始“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对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2008-2017年期间,将大学生创新计划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既解决了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教学任务重造成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利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医学本科生在开展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医学高校贯彻实施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娟娟;龚敏;王茜;袁云;李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侧旋肱后动脉变异一例

    上肢旋肱后动脉变异是临床上少见的上肢动脉变异类型,偶见个案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例成年男性标本的双侧上肢旋肱后动脉变异的解剖学观测和报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考.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该标本双侧旋肱后动脉均发生变异,且变异类型不尽相同.右侧尚存在旋肱后动脉主干,口径较粗大,穿出四边孔处外径为4.68 mm,其主干长度为34.00 mm,与腋神经伴行.之后立即分为3支主要分支,即升支、中支以及因变异而出现的降支.升支起始处外径2.70 mm,斜向外上行走15.60 mm后再分为3支细支,进入三角肌.

    作者:彭鸿翔;杨炳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的指长波动性不对称

    目的:分析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患者指长波动性不对称(FA).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比较分析宁夏汉族男性186例(对照组93例,胃癌患者组93例)指长FA(2FA、3FA、4FA、5FA)及复合FA(CFA)的均值及其差异性,分析指长FA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间的关系.结果: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患者组各指长FA均值均高于对照组,2FA、3FA、4FA有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组4FA在左右手差值(| L-R|)≥0.04 mm组显著增高;胃癌患者组4FA均值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无相关性.结论:指长FA水平与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有关,4FA可能是胃癌早期筛查的间接指标之一.

    作者:李可可;王璐;于皓臣;霍正浩;陆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Authorware的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麻醉解剖学是临床麻醉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之前必修的桥梁课程.而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构成了本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使用的《麻醉解剖学》(第3版)教材[1]包括11章、51节内容,其中理论讲述多而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少,以目前的教学时数难以全面传授.以往的麻醉解剖学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以挂图黑板或PPT课件讲解理论,剩余时间为学生示教标本内容,让学生自己观察标本,后简单实验操作.学生感觉听课枯燥难记,标本内容难以形成立体形态概念,进而勉强应付实验操作,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2].笔者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制作麻醉解剖学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结合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作者:陈华勇;朴成哲;金润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龙血素A与MCF-7细胞体外共培养(药物组)干预手段,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标志性蛋白Ki67 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ax、Bcl-XL/S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药物组Ki67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Bcl-XL/S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增高,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玉英;杨炳翠;贾琴;吴爽;李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建设的探索

    郑州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2007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原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与创新,于2013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并在爱课程网站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于2016年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就在不断推进课程内涵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以期破解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中实效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示范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作者:朱晓燕;丁一;邢文英;张钦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体解剖学微课合适语速探讨

    微课是一种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较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借助移动终端及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便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1].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知识点多、名词多,授课时间长,不能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很短时间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掌握课程要点,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较好的适用形式[2].笔者发现,人体解剖学微课在录制时,除了要编写好脚本,准备好标本外,授课语速特别重要,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而其合适语速的研究,经检索无相关报道.为探讨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合适语速,本人做了实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LARITY组织解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在神经系统研究领域,为了实现从完整的生物组织中获得其详细的形态结构及分子信息,科学家们做出了长久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也因此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技术的革新[1-2].传统方法中,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科研中采用多成熟的方法是组织切片和结构重建技术[3].然而,该技术大的缺点是大多数研究只能在极小范围的神经组织中进行,而切片会导致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或破坏,同时所获得的组织信息仅为20~50μm的厚度[3],即使是使用当前先进的双光子显微镜,其可视厚度也不超过600~800 μm[4],这极大地限制了对脑内一些物质分布不同脑区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也完全不能满足从组织的整体水平研究其结构-功能相关性的需求,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领域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满才;王向文;马玉婧;张昕;魏振刚;张亚武;马建忠;徐小东;张有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脑组织,经匀浆,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脑微血管段后,置于CO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体外培养24~48 h后,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单个细胞为短梭形或多角形,呈团簇状单层贴壁生长,待细胞密集融合后,则成典型的“铺路石样”涡旋状排列;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细胞胞质显棕黄色,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马华根;唐元瑜;纪立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遗体捐献者病案库的建立及应用

    病案资料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而完整地记录了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情况、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过程,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也是医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资料,对于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临床对疾病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因而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将病案资料的管理情况作为医院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沈良华;姜华东;顾传龙;叶小康;凌树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