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明;石守为;胡小平;胡春鹏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是丹参脂溶性主要成分之一,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白血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作者:李瑞环;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骶管封闭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年龄21~62岁,病程0.5~10a,其中15例合并轻度椎管狭窄.本组排除马尾综合征、峡部裂、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多个平面的椎间盘突出或复发突出患者,并不包括妊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及穿刺部位有感染或皮肤病而禁止骶封治疗之病例.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 or Kikuchi disease)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的颈部,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1].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淋巴结活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不典型的HNL患者,很容易误诊.我科现收治2例,诊治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邵华;王雅杰;孙武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笔者2000年1月-2005年8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0例,其中采用骶管冲击治疗者30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4例中,男142例,女162例;年龄20~64岁;病程短1g,长4a.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者190例,下肢麻木伴肌无力者114例,感觉及温觉下降者154例.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证实确诊,其中L4-5突出者116例,L5-S1突出者114例,L4-5、L5-S1双节段突出者58例,L3-4、L4-5双节段突出者16例,硬膜囊受压迫,伴椎管狭窄者61例.
作者:卢有志;李巨民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本院2002年1月-2004年11月共收住中期妊娠引产病例234例,随机抽取120例,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同时服用米非司酮50mg;其余114例单纯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观察2组引产时间、胎膜胎盘残留、产后出血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利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 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黄建波;郑小伟;包素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1].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以避免中心静脉置管造成的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由于导管前端已达上腔静脉位置,受外周静脉的影响小,故输液速度快,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2].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月对16例ICU危重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输液时行抢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贞;张林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期打鼾,上呼吸道阻塞至呼吸暂停频繁发作,使患者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导致恶梦多,白天精神萎靡、嗜睡、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1].常见于40~70岁肥胖者.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组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疾病,易并发心律失常、高血压甚至呼吸衰竭或猝死.我院耳鼻喉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傅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我院用经颅多普勒(TCD)对59例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检查.根据血流速度的血流信号的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血流加速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血流信号消失型.患者均行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
作者:叶青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紫癜性肾炎患者4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来氟米特口服12周,部分同时使用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以及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环磷酰胺为对照,监测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以及治疗过程中感染和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短期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联合黄芪、刺五加及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何建英;高妍婷;任晓慧;闫晓辉;舒宝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在临床中很常见,有切口红肿、积液、感染甚至裂开等,后期可导致切口疝.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为广大医护人员所关注.我院自从应用光子治疗仪照射手术切口辅助治疗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慧琳;郎云琴;应莲琴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全麻苏醒期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升高等心脑血管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更甚,而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又因易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而不宜通过加深麻醉的方法来减轻应激反应.有研究证明可乐定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并有麻醉性镇痛作用[1],从而能抑制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来研究麻醉前预服可乐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张英;王希;陈涌鸣;陈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活血化瘀法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近年来该法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中,恶露不绝者多有瘀血,故本法在治疗上就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总结临床上有以下几种证型及治疗.1 气滞血瘀型
作者:王花玲;张学亮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鼻出血的治疗包括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黏膜烧灼、前后鼻孔堵塞和输血等方法,一般都能控制出血[1].然而有些严重出血,应用上述方法有时效果不佳,这时就必须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开始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1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濮礼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以往小儿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常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并取得满意效果.用氯胺酮麻醉镇痛效果好,但可引起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术后苏醒慢、有精神症状.本研究改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行基础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作者:周纲;陈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确诊活动性慢性胃炎伴有H.pylori阳性的患者,进行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结果 H.pylori根除38例,根除率为83%.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纳差、腹胀、头昏,但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结论 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苏江;吴鑫洪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麻醉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高低与院内交叉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安全的诊疗和护理,近2a来,我院对麻醉科所用的各种洗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麻醉科的设备,包括喉镜、面罩、麻醉机及附件的洗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形成制度化,初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传光;吴兴娇;胡兆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胫骨干骨折均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结果 28例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主钉、锁钉松动断裂,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王善明;石守为;胡小平;胡春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低血糖是临床常见病,急性低血糖常先表现为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但临床上经常遇到以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诊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春玲;赵瑞花;李晓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提高患者围麻醉期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室利用率、麻醉科工作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小儿年龄越小,其解剖、生理与成人差别越大,生理代偿能力越有限.据报道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2],故对全麻后未清醒患儿送恢复室内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十分必要.
作者:钱智燕;胡晓斌;钱玉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