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解剖学教学浅析

武志兵;李建忠;刘学敏;李富德

关键词:麻醉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临床麻醉学, 麻醉学专业, 解剖学教师, 培养工作, 临床操作技能, 高等医药院校, 系统解剖学, 人体形态学, 局部解剖学, 解剖学知识, 专业学生, 专业教材, 一门科学, 麻醉学科, 疼痛诊疗, 临床实践, 麻醉医师, 临床应用
摘要: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它侧重研究与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病监测与治疗等学科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也可以说它是整个麻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其特点决定了麻醉解剖学教师必须与临床麻醉工作者密切合作,尤其要鼓励麻醉解剖学教师到临床实践中了解麻醉操作技术、新的进展和需求,共同研究和探讨科研课题和教学内容,以利于麻醉解剖学和临床麻醉学的紧密结合,使教师熟悉麻醉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我国培养专业的临床麻醉医师起步相对较晚,1991年由谢荣教授任总编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麻醉学专业试用教材,是培养工作的起点;1996年由曾因明教授任总编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教材,才使培养工作步入正轨[1].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马发生以及细胞与纤维构筑的形成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了解多的器官之一.有关海马结构研究很多,但对其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的了解还很不够.海马属于异形皮质(allocortex),其片层化结构较为简单,仅为3层,而不同于具有6层结构的同形皮质(isocortex).在功能上,海马属于边缘系统,与情绪变化、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故海马历来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受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因此对海马的发育以及细胞与纤维构筑的形成做一概述,有利于对海马功能及病理学意义的理解.

    作者:邓锦波;赵善廷;符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库的使用与评价

    优质的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教育工作的终目标.考试仍然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教学质量检验方法[1].近年来,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按照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本教研室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分别采用相应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同时建立和使用模块化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库,试卷库共包含100套试卷,分7个组别设置: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专业定为99学时模块(含普本、本三两组);护理和检验专业定为63学时模块(含本二、本三两组);康复医学、临床医专和成人教育定为36学时模块(含本科、专科两组).以上6组均各有试卷15套,各组别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和考查范围上均有所差异,同组试卷题型、题量相同,难度相当,内容各有侧重,整组试卷几乎涵盖了本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所有内容.另有备选组试卷10套,该组试卷综合题较多,难度较大,用于本课程知识竞赛或作为有兴趣的学生练习使用.本次考试采用的试卷均从试卷库相应的模块中随机抽取.

    作者:夏平;徐邦生;姚健;王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量皮纹学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数量皮纹学参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指纹及掌纹多项指标.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第3、4、5指纹嵴线数、总指纹嵴线数、a-b间距值及变异型掌褶纹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皮纹变异明显,主要表现为atd角增大,a-b嵴线数降低,以及较高的变异型掌褶纹出现率.

    作者:党洁;霍正浩;彭亮;钟慧军;焦海燕;陆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BDNF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pEGFP-N1-BDNF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OS-7细胞中,用RT-PCR鉴定BDNF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BDNF的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BDNF,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免疫印迹法分析显示,转染48 h时,COS-7细胞以分泌pro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在96 h以分泌成熟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BDNF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BDNF前体及成熟体同时分泌到胞外,在不同时间点分泌组合不同.

    作者:欧阳长杰;滕大才;曲德伟;王德广;徐铁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口腔解剖生理学CAI课件的开发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应用解剖学[1].学好口腔解剖生理学可为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后期临床学科打下坚实基础[2].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特点为结构细小、不易观察、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研究开发其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D课件,积极推进其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对建立多元化智能的佳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荣耀;凌雁武;黄秀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在局部解剖学验收环节的应用

    局部解剖学(简称局解)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桥梁课,它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和提高局解授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局解课堂教学中,一次授课按照时间顺序一般主要包括以下4个环节:(1)教师提示主要内容和操作步骤,即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后将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讲解提示;(2)学生操作,即学生在教师提示完毕后,分组进行解剖操作;(3)教师验收,即教师在学生解剖操作完毕后,逐一对每组学生的解剖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4)教师小结,即教师在检查验收完毕后,对本次课堂上学生解剖操作情况进行讲评以及主要学习内容进行总结[1].在上述验收环节中,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检查验收上,体现了教师授课的主导作用;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环节缺少了学生的参与,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张喜;杨向群;许家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结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SAN)细胞的凋亡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窦房结组织行TUNEL染色法,检测窦房结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窦房结内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多分布于窦房结中央;在糖尿病组,可见窦房结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呈不均一分布,凋亡细胞数量多,集中在窦房结中央;虽然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比糖尿病组减少,但仍比对照组多见.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16周后出现结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行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可减少结内凋亡细胞发生.

    作者:林乐迎;徐燕;王庆志;张红旗;李启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在中老年常见病中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发病机制是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或长时间低灌注,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然而,新近文献报道心源性栓塞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另一个重要病因[2-5].另有文献报道,AS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表达增多,进而引起纤维成分大量降解和斑块破溃,形成的附壁血栓容易脱落,进而导致脑梗死等疾病发生[6].

    作者:赵春;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成年鼠和幼鼠卵巢组织冻融后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选择合适发育阶段卵巢组织进行冷冻,以提高冷冻保存效果.方法:分别对10日龄幼鼠和6周龄成年鼠的卵巢组织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比较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在冻融前后形态学的改变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幼鼠卵巢组织冻融后各级形态正常卵泡和活卵泡所占的比例与新鲜卵巢组织没有差异,而成年鼠卵巢组织冻融后各级形态正常卵泡和活卵泡所占的比例低于新鲜卵巢组织.卵巢组织冻融后肾被膜下移植实验显示,幼鼠卵巢组织建立血供的成功率高于成年鼠的卵巢组织.结论:幼鼠卵巢组织的玻璃化冷冻效果好于成年鼠,建议在青春期前进行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作者:潘晓燕;李质馨;王正朝;马华华;常爱玲;毛辉;孙光浩;窦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阻滞和非阻滞品系小鼠体外发育2-细胞胚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目的:检测阻滞品系昆明小鼠和非阻滞品系B6C3F1小鼠体外发育2-细胞胚内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昆明小鼠植入前胚体外发育阻滞与哪些基因表达调控有关.方法:分别收集昆明小鼠和B6C3F1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运用基因芯片分析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303个,其中昆明小鼠2-细胞胚表达上调基因有168个;下调基因有135个.昆明小鼠2细胞胚表达上调的基因以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结构和运动、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发育进程等为主;而下调基因与电子转移、蛋白质代谢和修饰、氨基酸代谢以及蛋白质靶向运输和定位等相关.结论:胚内能量供应不足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可能是昆明小鼠植入前胚体外发育出现2-细胞阻滞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翠英;史河秀;张燕琴;姜雨飞;初晨凤;王世鄂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因沉默对缺血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对缺血性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干扰组,每组再分0.25、0.5、1、2、4及6h组.分别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组)、注射无意义短发夹(short hairpin) RNA-AQP4脂质体(shRNA-AQP4+ MCAO-对照组)及干扰剂(siRNA-AQP4+ MCAO-干扰组),随后进行右侧基底节组织的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的AQP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4在0.25h出现表达增强,2h内快速增加,4~6 h期间缓慢上升.干扰组与对照组对比,0.25、6h时AQP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h期间AQP4表达轻度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 h AQP4表达回升.病理显示对照组与缺血组相似,在2h内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4~6 h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干扰组在2h内的细胞内水肿明显减轻,4 h后的血管源性水肿无明显改善.结论:AQP4表达上调是缺血性细胞内水肿的分子基础,AQP4基因沉默能有效减轻细胞内水肿,但对血管源性水肿的AQP4表达干扰作用下降.

    作者:鲁宏;胡惠;何占平;涂蓉;舒庆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RUNX3蛋白在不同分化胃癌、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RUNX3蛋白在不同分化的胃癌、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免疫印迹检测104例胃癌、82例直肠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结果:RUNX3蛋白在胃癌、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在癌旁相应正常胃、直肠黏膜组织;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结论:RUNX3蛋白表达降低、缺失与胃癌、直肠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晓宇;朱兴国;陈晓蓉;王栋;胡闻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凋亡相关蛋白在小鼠海马发育和老化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和Bax在C57/BL6小鼠海马发育和老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胚龄(E) 18、20 d和生后(P)1、3、5、7、14、21、28 d以及2、3、6、15、18个月(M)的C57/BL6小鼠海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E18 d~P7d,海马CA区及齿状回Bcl-2和Bax阳性细胞逐渐密集.P14~P21 d,CA区两种阳性细胞稀疏;齿状回Bcl-2阳性细胞逐渐稀疏,Bax阳性细胞P14 d密集,P21 d稀疏.P28 d后均趋于稳定.图像分析显示,E18 d~P21 d,除DG区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外,Bcl-2和Bax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Bcl-2和Bax表达E18 d~P7 d逐渐增多,P14~P21 d减少;P28 d后趋于稳定.Bcl-2/Bax在P1 d降低,P3 d~P5 d增高,P7 d~P21 d降低,P28 d后趋于稳定.结论:Bcl-2和Bax在小鼠海马发育早期表达较多,成年及老年期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它们可能参与了海马的塑形过程.

    作者:邵姝元;李潮;张敬坤;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促进大鼠体内Ⅰ型胶原蛋白支架血管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作为促血管新生药物促进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血管化.方法:通过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Ⅰ型胶原蛋白支架的形态及表面结构,然后将支架植入大鼠体内,阿托伐他汀灌胃.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伊红染色可见,支架结构疏松、多孔.扫描电镜可见支架表面光滑,有少许皱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见CD34阳性细胞多位于支架边缘,均匀分散于胞膜中,VEGF染色阳性颗粒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外基质中.实验组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多.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促进大鼠体内Ⅰ型胶原蛋白支架中VEGF基因的表达,刺激VEGF的分泌,增加CD34阳性细胞数量.

    作者:连辉;田晓红;柏树令;范军;侯伟健;佟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结构及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

    目的:体内外探讨caspase-3在海马结构神经元及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的表达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24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10μg 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aspase-3在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表达.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0 μmol/L Aβ25-35组),流式细胞术观察两组PC12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C12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海马结构3个亚区神经元的caspase-3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C12细胞实验组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实验组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结论: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凋亡,Aβ可通过激活促凋亡基因caspase-3诱导PC12细胞凋亡.

    作者:高旭红;赖红;赵海花;唐忠艳;姜薇;李秀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右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笔者在解剖1例国人成年男性尸体颈部时,观测到右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该标本右锁骨下动脉第1段未见椎动脉和甲状颈干,其前下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20.22mm处发出胸廓内动脉(始端外径10.36 mm);其前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26.12mm处发出颈升动脉(始端外径4.82 mm),紧贴前斜角肌内侧缘向后上方上升,行走在前斜角肌的表面,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右锁骨下动脉第2段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32.22mm处发出甲状腺下动脉(始端外径3.84 mm),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转而向内在颈升动脉、右迷走神经、右颈总动脉的后方达甲状腺下极,沿途发出2个小分支;锁骨下动脉后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49.68mm处发出颈深动脉(始端外径7.50 mm);锁骨下动脉上壁距右侧头臂干分叉点37.00mm处发出椎动脉(始端外径11.36mm).

    作者:高昆;王斌全;杨桂姣;皇甫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各120例进行CD151和整合素α3β1检测,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D151和整合素αβ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51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2.5%、72%,腺瘤和腺癌组织分别与正常黏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素α3β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4.2%、55%、70%,腺瘤和腺癌组织分别与正常黏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腺癌中,CD151和整合素α3β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的部位、大小无相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经双变量相关分析,表达呈正相关.从图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可知,CD151+、α3β1+、CD151+α3β1+与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期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因素.结论: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大肠癌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CD151与整合素α3β1复合物存在于大肠癌,其表达对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CD151与整合素α3β1联合表达是临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刘婷;吴淑琴;艾中伟;刘得水;刘海燕;荣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的比较

    目的:为脑出血发病机制和/或干预性治疗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ICH)模型,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干湿重法、伊文思蓝(EB)测定法、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别比较两组脑出血模型的血肿体积、脑含水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组脑出血模型在MRI、BWC、EB含量和AQP4的表达变化均存在差异.结论:自体血模型是较为接近临床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作者:张波;孙善全;邱国平;甘胜伟;朱淑娟;钟小燕;伍修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纹状体谷氨酸递质含量和NR2B亚基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纹状体中谷氨酸递质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基的变化,从受体前和受体层面探讨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阿片类精神依赖机制.方法:吗啡剂量递增连续皮下注射10d,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生理盐水组和吗啡模型组各取10只断头处死,取脑纹状体采用谷氨酸试剂盒测定谷氨酸含量;另取6只经灌注固定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纹状体中NR2B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含量和NR2B表达均增加.结论:纹状体中谷氨酸递质含量及其受体NR2B表达水平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在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

    作者:杨明理;钱刚;罗素元;郭萍;杨培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胚胎发育速度对山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山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速度与胚胎发育能力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哺乳动物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观察比较在不同时间点逾越第1次卵裂和发育阻滞期的山羊体外受精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能力.结果:山羊精卵共孵育后,在超过42 h才出现卵裂的2-细胞胚胎比36 h之前出现卵裂的胚胎更难越过发育阻滞期,精卵共孵育后78h以内逾越发育阻滞期的胚胎桑葚胚发育率高于84 h以后逾越发育阻滞期的胚胎.结论:受精卵逾越第1次卵裂和胚胎发育阻滞期的时间对受精卵随后的发育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孙新明;王家禄;杨赣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