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萍
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TX)是由革兰阳性厌氧产孢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所产生的毒素,它有8个不同的血清型:A、B、C1、C21、D、E、F、G.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是A型BTX(BTA).BTA是150 kD的多肽,它由100 kD的重(H)链和50 kD轻(L)链通过一个双硫链连接起来.
作者:赵丹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固定3例,GSS固定8例,RF固定3例.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10例(56%),良6例(33%),可2例(11%).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邬哲慧;郭汉明;黄玉良;蔡宏华;缪海雄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大黄消炎痛含漱液对固定矫治的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做正畸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A组和B组患者戴入矫治器前1周、戴入后2周、4周、8周下颌前磨牙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结果固定矫治器的放置会使牙周临床指标显著增高,牙龈出现轻、中度炎症,应用大黄消炎痛含漱液漱口能使牙周临床指标明显降低.结论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可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应用抗菌、消炎药物漱口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崔占琴;赵满琳;邱志香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乙肝恐惧心理患者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门诊的成年乙肝患者出现乙肝恐惧心理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 280例乙肝患者中发现有乙肝恐惧心理者63例.63例乙肝恐惧心理患者中,恐怕自己的病会变成肝硬化或肝癌的35例,怀疑自己的病已变为肝硬化、肝癌的11例,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影响学习、工作、劳动和家庭的17例.经治疗痊愈52例,好转8例,无效3例.结论成年乙肝患者恐惧心理的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关注和医务人员重视.
作者:祝丽萍;李颖;李上康;杨一枝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脂肪肝并非为独立性病种,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肝细胞脂肪增加蓄积过多的病理现象.国内近年脂肪肝检出数字已明显增多,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研究还发现重度肥胖性脂肪肝四分之一并存着肝纤维化.可见脂肪肝已成为肝病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共同重视.笔者根据临床治疗及资料汇总,认为根据脂肪肝形成的不同原因进行剖析以及就目前实际的医学水平而言,是完全有能力控制脂肪肝的病情的,且疗效理想者并可使脂肪肝病况从影像学上消失,使之基本恢复至正常.而其关键在于把握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作者:沈于翠;林绿冬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逐步脱机.结果本组38例,31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余国亮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合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倍他乐克,对照组80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2组均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降压幅度及心率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倍他乐克合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用药剂量小,降压效果好、幅度大,不良反应小,也不影响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能较满意地降低心率,使用方便.
作者:颜祖良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随机分成3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A组静脉点滴利巴韦林10 mg/(kg*d),B组肌注干扰素10 μg,1次/d,C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干扰素10 μg,1次/d,观察3组的病情变化.结果 C组咳嗽、发热、喘憋及肺部体征好转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1),B组与C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嫱;孙晓北;王俊怡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是在经十二指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共收治EST术后患者4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8~81岁.急性胰腺炎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65岁.慢性胰腺炎1例,女,年龄45岁.其中胰腺炎患者均经B超证实为胆源性胰腺炎.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护理,笔者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萍萍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低O2和CO2潴留,即Ⅱ型呼吸衰竭,有报道COPD急性发作期需行机械通气的比率(上机率)为10%~68%[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重要手段.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5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兰珍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的危重并发症,产前很难诊断,多在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困难时经B超证实.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不仅发生于足月产,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也有发生,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对于中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处理,我院用5-氟尿嘧啶(5-Fu)配合产康颗粒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宁廷英;赵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影响.方法对182例不同身高患者胃肠减压插管进行观察.结果 182例患者胃管插入长度为45~55 cm,90例达贲门部(49.4%),在贲门上1 cm19例(10.4%),仅73例达贲门下2 cm(40.1%).胃管插入深度55~68 cm时胃管末端可达胃窦部,术后引流效果满意.结论个体身高不同,插管的长度也不尽相同,插管时一定要因人而异,以免胃管插入的长度不够而影响胃肠减压效果.
作者:郑应姬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腹腔穿刺术是急腹症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采用[1].笔者2000年2月-2004年8月对在急诊室就诊的急腹症患者86例采用了腹腔穿刺,现将腹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运鹏 刊期: 2005年第15期
传染病的发病一般与季节、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传染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课间临床见习要求,利用病案教学不失为缓解、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宏章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细菌性肝脓肿(BLA)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故亦称化脓性肝脓肿[1].BLA是肝脏继发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感染途径多,细菌种类复杂,脓肿分布和范围差异大,以及常伴有并发症等原因,过去病死率较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影像学的不断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2].现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陈立军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含量高的一种凝血蛋白,由肝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是急性蛋白之一[1],同时也是血浆中早分离出来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其分子量为330 000~340 000,等电点5.5,沉降系数7.7~7.9,其分子为一个二聚体,呈长条状,长度50~60 nm,含有3对多肽链(Aα2、Bβ2、γ2),由二硫键连接.3条多肽链分别由独立mRNA转录,这3条基因相连成簇,均为不连续的单一拷贝基因,它们共同位于第4号染色体长臂q23-q32不到50 kD的核苷酸上,Fib共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各占分子量的13.1%和14.5%,Fib在溶液中带负电荷,一旦失去这些酸性基因,则有利于聚合.传统上Fib水平主要是作为消耗性凝血的诊断指标,但近年来流行病学和大量的文献表明,它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栓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因而近年来对Fib的测定重新引起了重视,对其测定的精度及临床应用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Fib的实验室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曹海涛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索缬草环烯醚萜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对从缬草中提取分离的总环烯醚萜类物质及其中的环烯醚萜甙与环烯醚萜酯进行体内(小鼠移植性肿瘤)、体外(噻唑蓝染色法)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缬草环烯醚萜甙与环烯醚萜酯对K562,HL60,U937,HepG2和Hale细胞株具有突出的细胞毒作用,对小鼠在体的EAC(腹水型)、S180(实体型)呈现出明显抑瘤作用;其抗癌活性强度为双烯键结构的环烯醚萜酯>单烯键结构的环烯醚萜酯>环烯醚萜甙.结论缬草环烯醚萜类物质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与抗肿瘤作用,尤其是环烯醚萜酯.
作者:薛存宽;何学斌;张书勤;黄晓桃 刊期: 2005年第15期
体外溶出度测定试验是现行药品标准中考察难溶口服固体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主要指标,是考察批与批之间质量差异、控制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体外溶出计划试验可以反映固体制剂以及半固体制剂所含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等对制剂质量的影响.由于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我国中药制剂发展的特殊性,对中药制剂中体外溶出度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的研究方法还不太成熟,国家药品标准中还没有收载含中药溶出度检查的项目.随着国内中药现代化工程的进展和国外对传统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试验研究逐渐增多,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溶出度测定的报道也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制剂溶出度试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对中药制剂溶出度的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作者:陈苏伟;陈琴鸣;陈健苗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无并发症早产儿纤溶活性状态及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出血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健康足月儿35例(胎龄≥37周)和无并发症早产儿35例(胎龄<37周),其中正常体质量儿39例(体质量≥2 500 g),低出生体质量儿31例(体质量<2 500 g).分别检测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D-二聚体含量(D-dimer),计算PAI/t-PA比值.结果无并发症早产儿Plg活性、PAI/t-PA比值、D-dimer含量均表现出较宽的取值范围.与健康足月儿相比,无并发症早产儿Plg活性和D-dimer含量显著降低(P<0.01),PAI/t-PA比值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体质量儿相比,低出生体质量儿Plg活性和D-dimer含量显著降低(P<0.01).胎龄、体质量和Plg活性、D-dimer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早产儿纤溶活性有较大个体差异;无并发症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纤溶活性显著降低,降低纤溶活性对降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血有重要作用.
作者:董先英;田利远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病在老年人群更为常见.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在降低血压、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笔者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68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柏维丽 刊期: 200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