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轴突中局部蛋白质合成及其生理作用

陈万;罗浩;林刚;杨萍

关键词:轴突, 局部, 蛋白质合成, 乙酰胆碱酯酶, 胆碱能神经元, AChE, 蛋白质来源, 系统研究, 恢复, 蛋白功能, 异氟磷, 不可逆, 注射, 现象, 速度, 实验, 失活, 能力, 活性, 胞体
摘要:早期的研究认为轴突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胞体,但是这并不能解释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如向猫的胆碱能神经元注射异氟磷能够使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不可逆地失活,之后却发现AChE活性在轴突的近端和远端能以同样的速度恢复,随后又有大量的研究说明AChE恢复是在轴突重新合成的,轴突自身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并对轴突局部合成的蛋白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褐家鼠消化道的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其分泌的5-HT是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节物,能刺激胃肠黏液分泌、平滑肌收缩和血管扩张,对消化功能有很强的调节作用~[1].

    作者:郭棚;李淑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学好生理学和病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增加,使教学内容量增多,但教学学时数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得精而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刘波兰;张文平;林卡莉;陈同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轴突中局部蛋白质合成及其生理作用

    早期的研究认为轴突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胞体,但是这并不能解释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如向猫的胆碱能神经元注射异氟磷能够使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不可逆地失活,之后却发现AChE活性在轴突的近端和远端能以同样的速度恢复,随后又有大量的研究说明AChE恢复是在轴突重新合成的,轴突自身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并对轴突局部合成的蛋白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作者:陈万;罗浩;林刚;杨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已在我校推行,由于涉及教与学两方面诸多问题,在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但实施双语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趋势~([1-3]).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作为国家教育部2008年度双语示范课程和自治区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学科,本教研室在新形势下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对2005级~2007级5年制本科及7年制本硕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经验.

    作者:何少健;陈维平;黄巨恩;廖红;罗国容;莫发荣;罗彬;林永达;李颀;谢小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猫脊髓胆囊收缩素可塑性终末在腰骶背根节全切后板层Ⅱ的变化

    目的:探讨猫单侧腰骶背根节全切后胆囊收缩素(CCK)可塑性终末的改变.方法:成年雄性猫,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动物深麻,经灌注固定后取脊髓腰6节段做CCK光镜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CCK在对照侧主要分布于背角Ⅱ板层,急性组与慢性组手术侧背角CCK免疫反应均明显弱于对照侧,其中以Ⅱ板层为突出;慢性组手术侧CCK免疫反应强度下降的幅度小于急性组.结论:电镜下观察到的CCK终末可能是光镜下CCK在慢性组回升的结构基础.

    作者:陈建军;杨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表面改性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膜的体外相容性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处理工艺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膜材料上的生长、增殖情况,为组织工程学筛选出一种新型的适合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材料.方法: 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得BMSCs,并行免疫荧光鉴定,同时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成脂诱导后行油红O染色.将不同处理工艺的材料与第3代BMSCs复合培养1、 3、 7d,通过扫描电镜、MTT法和中性红染色法分别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 BMSCs免疫荧光鉴定CD44、 CD106均呈阳性.经成骨诱导后,ALP呈阳性表达,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经成脂诱导后,14d油红O染色呈阳性.细胞在经过碱处理或添加5%、 10%中药涂层的PHBHHx膜材料表面均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力强且分布均匀.结论: 经过碱处理的,且含5%、 10%中药涂层的PHBHHx膜,具有良好的BMSCs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

    作者:张磊;柏树令;潘锋;佟浩;申锋;张二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上括约肌的矢状面断层解剖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食管上括约肌矢状面的形态学特点,并试图阐明其功能产生的机制.方法:选取9例成人食管上括约肌标本进行火棉胶包埋,制作薄层矢状面断层切片,切片进行V-G染色,观察矢状面上食管上括约肌的肌束和肌层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食管上括约肌不同区域均有环行肌存在,在后壁相互重叠;食管上括约肌不同区域结缔组织的形态有所不同,在整个食管上括约肌肌层内有树根形的结缔组织束贯穿全程.结论:食管上括约肌的肌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可能共同参与高压区的形成.

    作者:涂丽莉;徐胜春;张铭;朱有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海马结构β-分泌酶和早老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结构β-分泌酶(BACE)和早老素-1(PS-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b1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1;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结构BACE和PS-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治疗组对应时间段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BACE和PS-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而治疗组BACE和PS-1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论:人参皂甙Rb1可明显改善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制作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结构BACE和PS-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吉平;赖红;吕永利;赵朝华;杨石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d后用脑立体定位仪经脑室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点及再灌注1~7周对移植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SS).再灌注1、 2、 3、 5、 7周末麻醉处死大鼠,脑组织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布.结果:神经干细胞表达巢蛋白,在血清条件下分化为表达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神经元和表达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布于缺血侧皮质、纹状体,再灌注后3、 5、 7周,皮质、纹状体阳性细胞数分别较1、 2周显著增多,第3、 5、 7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3周组织结构疏松,缺损严重,而第5、 7周组织结构较前3周完整致密.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脑缺血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并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杜杰;高小青;陈波;孙珠蕾;杨朝鲜;袁琼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模型比赛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接触的切片、照片和插图等显示的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平面结构,而在机体中这些结构是立体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所看到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事物本身的三维构象.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问题.2004年以来,本教研室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内容之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参与评比,迄今已举办了4届.现就模型比赛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罗彬;何少健;李颀;林永达;莫发荣;陈维平;廖红;罗国容;马步国;黄天明;谢小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上皮钙黏蛋白和CD44v6蛋白在青年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35岁)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青年(≤35岁)和68例老年(≥60岁)胃腺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远离癌组织的正常胃黏膜上皮几乎全部上皮细胞膜着色,即正常表达;而胃癌组织中E-cad呈异常表达,即细胞质着色或异质性着色.青年胃癌组织E-cad异常表达率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和76.5%,而老年胃癌组织E-cad异常表达率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5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淋巴结癌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E-cad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3.6%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淋巴结癌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0.4%;无淋巴转移组阳性表达率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组织中E-cad异常表达和CD44v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cad蛋白异常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朱玉红;吕增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动脉CT数据三维重建与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基于CT数据腹腔动脉三维重建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20例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行腹腔动脉三维重建,评价重建模型的效果并统计各分支的显示率、分支类型、开口位置、走行方向及长度.结果:重建模型形态逼真,能准确显示该血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100%,脾动脉100%,胃左动脉78.3%,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固有动脉98.3%,肝左动脉79.2%,肝右动脉95%.胃脾肝共干型分支多,占89.2%,该型腹腔动脉平均长度为2.76cm.开口位置96.7%位于胸12~腰1之间,83.3%向右走行.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腹腔动脉,可真实反应其形态结构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对介入插管及虚拟手术研究有较高指导价值,为解剖学教学提供了相关数字化图谱.

    作者:陶文强;毕振宇;侯致典;徐达传;方驰华;侯赛榕;牛增志;黄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种塑化材料对断层解剖标本制作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2种不同塑化材料制作的断层解剖标本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硅橡胶技术和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人体断层标本,并进行比较.结果:硅橡胶技术所制备的标本不透明;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的断层解剖标本半透明.硅橡胶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不适于研究组织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适用于标本防腐保存;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的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同时标本的厚度均匀,表面平滑,硬度较高.结论: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优于硅橡胶材料,此方法将会发展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作者:白剑;刘杰;栾炳一;高海斌;孟文件;张健飞;于胜波;宫瑾;张成鸿;隋鸿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成人股骨中下段的解剖学与扁弧形长针的设计应用

    目的:通过对成人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测量及股骨骨髓腔观测,为扁弧形长针的设计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干燥股骨60根,平均分为2组,一组测量股骨长度、内外侧髁、内外上髁等有关数据,另一组测量股骨的密质厚度、髓腔内径及髓腔狭窄区、远端断面皮质骨侧缘切线与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内侧髁宽度为(47.41±3.44)mm;股骨外侧髁宽度为(33.77±4.79)mm;股骨髁干角96.32°±2.30°;远端松质骨的长度为(50.00±7.90)mm;股骨干长度为(382±8.00)mm.成人股骨髓腔形态复杂,近远端呈漏斗状,而中间非松质骨部呈类柱体,中上段1/3部位为狭窄,远端呈冠状面宽,而非松质骨部呈矢状面宽,且股骨髓腔具有一向前弧度.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和股骨髓腔形态特点为扁弧形长针的设计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扁弧形长针其形态结构特点与髓腔顺应性好,可有效抗分离移位、抗旋转,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内固定器械之一.

    作者:张华;赵鹏;曾昭洋;安耀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与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的再分布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与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在出血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建立脑出血(ICH)模型,运用干湿重法、伊文氏蓝(EB)测定法、荧光双标和RT-PCR分别检测ICH后脑水含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AQP4与Kir4.1及两者mRNA的表达变化,并对每一时间点AQP4 mRNA、 Kir4.1 mRNA表达量做比值分析.结果:ICH后3h BWC已明显增高,至48h达到峰值;EB含量在ICH后48h内高于对照组,以6h甚;荧光双标显示,AQP4与Kir4.1强弱不等地表达在双侧软脑膜、室管膜、脉络膜等与水代谢密切相关的界面上.ICH后6h及其以后时段,两者的mRNA均明显增高,且于48h达到峰值;比值分析显示,ICH后6h及以后时段,AQP4 mRNA的增加量明显大于Kir4.1 mRNA的增加量.结论:ICH早期的脑水肿主要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所致,而ICH中后期的脑水肿主要由AQP4与Kir4.1的再分布引起.

    作者:邱国平;孙善全;刘辉;卓飞;杨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D74的表达变化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源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

    目的:借助体外模型验证IRF-1、 CD74、 CD36、 GAP43、 CYP2E1和TCA4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 方法: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将其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5、 15、 25、 30mmol/L和35mmol/L)、波动糖中(25mmol/L和5.5mmol/L葡萄糖交替,每一浓度持续12h)以及持续高糖(25mmol/L)中,48h后运用半定量RT-PCR检测IRF-1、 CD74、 CD36、 CYP2E1和TCA4的表达变化,SPSS分析基因变化与平滑肌增殖的相关性. 结果: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加速.持续高糖中培养平滑肌细胞自第6h起增殖明显.统计分析显示,CD74、 IRF-1和GAP43的表达变化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存在相关性. 结论:IRF-1和CD74参与调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作者:叶勇;熊绍虎;张喜;刘艳春;孙瑜;杨向群;张传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为小脑幕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按其注入小脑幕处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窦汇组(28%)、小脑幕组(36%)和岩部组(36%)3组,3组桥静脉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桥静脉的直径分别为(1.6±0.7)mm, (1.9±0.7)mm, (1.9±0.7)mm.7%的病例缺乏窦汇组桥静脉,13%的病例缺乏小脑幕组桥静脉,每侧显微解剖标本至少存在一根岩部组桥静脉.结论:小脑幕下手术中,旁正中入路损伤桥静脉的机会小,术前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作者:陶伟;邓雪飞;韩卉;朱友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脊髓新鲜组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比较

    在免疫组织化学的实验中,有一些抗体要求必须在新鲜的组织上进行实验才能有较好的表达.本实验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脊髓新鲜组织片,并以NMDA-NR2A和NR2B多克隆抗体(一抗)作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对它们的组织形态和表达结果等进行比较,兹介绍如下.

    作者:郑伟;林国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局部解剖学实验填图光盘的制作和体会

    为了更好地促进局解实验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各个局部结构的进一步掌握,本教研室在自编局解实验教材的基础上,附加了局解实验填图光盘.该光盘用Authorware软件,选取局部解剖学中典型的、重要的图片,以趣味填图的形式实现页面制作,通过开始菜单和上下翻页实现导航.该光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现将制作过程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司道文;张廷才;张宇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如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1].而PBL医学教育模式~[2]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成效显著.麻醉解剖学作为麻醉专业学生的桥梁课,以其班容量小的特点,适合实施PBL教学.

    作者:武志兵;吴海萍;刘学敏;李富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