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才;周健;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常采用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1]、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2]、混合腐蚀法[3]、自然腐蚀法和强碱高温腐蚀法[4].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和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对骨质的损害较大;混合腐蚀法和自然腐蚀法标本制作周期长,需半年以上,且污染周围环境;强碱高温腐蚀法,因碱溶解产热较高,细小血管铸型易被溶解或变形,制作出的血管铸型标本只能保留下粗干,不适用于要求精细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的需要.且脂肪不能完全腐蚀,并生成皂化物,影响标本美观.我们经过长期实验研究,采用Ca(OH)2饱和的乙醇碱液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小田;周小兵;李泽宇;刘畅;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Ⅳa、Ⅳb两亚段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肝铸型标本供应第Ⅳ段的门静脉分支进行详细地观察和测量.结果: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可发出供应肝Ⅳa亚段的分支;肝门静脉左支发出供应第Ⅳ段的分支数目为3~10支,供应Ⅳa亚段的分支为1~4支,供应Ⅳb亚段的分支为1~8支;门脉左支供应第Ⅳ段的分支直径平均为(2.95±0.98)mm; Ⅳa亚段的门脉分支类型只有一种,Ⅳb的分支类型有两种.结论:肝Ⅳa、Ⅳb两亚段的肝门静脉分支解剖学数据,可为临床上肝第Ⅳ段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及亚段手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健飞;于胜波;隋鸿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肤纹(dermatoglyphics)是灵长类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有关灵长类肤纹的研究较多,作者曾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的花纹强度进行了详细的报道[1],但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太行山猕猴肤纹脊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相应花纹区肤纹脊数的比较研究,获得较为详实的资料.
作者:胡春红;史留功;赵晓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及其在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MMP-7及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MMP-7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78%.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分别为38.91±12.74和10.37±4.65.口腔鳞癌中MMP-7表达和MVD均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MP-7和MVD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MMP-7的活性将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何家才;周健;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大剂量吸入对小鼠脾细胞凋亡和脾脏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分别对小鼠连续染毒7d,用透射电镜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小鼠脾脏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凋亡改变.结果:在二氧化硫染毒组小鼠脾脏的红髓区和白髓区均有典型的脾细胞凋亡发生,在边缘区可见大量核变形淋巴细胞,此外还可见巨噬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改变和网状内皮细胞受损.168mg/m3二氧化硫染毒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大剂量二氧化硫吸入可引起小鼠脾脏超微结构改变,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可引起脾细胞凋亡加速,从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伤.
作者:白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MXC)对雄性大鼠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精子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XC和孕酮处理,通过精子考马斯亮蓝染色,镜检计数顶体反应型精子的百分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单纯经MXC处理组的顶体反应型精子百分率明显增加,另加孕酮的各处理组顶体反应型精子的百分率增加尤为明显,MXC终浓度≤6.25μg/ml的处理组顶体反应型精子百分率不增加.结论:MXC可促进大鼠精子发生顶体反应且与其剂量有关,当MXC终浓度≤6.25μg/ml不诱发顶体反应.MXC能加强孕酮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伏祥;黄平;文建国;杨静;王坤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输尿管走行在腹膜后间隙内,其周围有结缔组织膜包绕,形成输尿管周围鞘[1,2].该鞘对输尿管营养血管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外科手术中为了避免造成输尿管缺血坏死,特别注意保护输尿管的营养血管,因此,对掌握男、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作者已描述[3],而对男性输尿管鞘及鞘膜的结构特点等未见有文献报道,为了给临床外科提供详尽的形态学资料,对男性输尿管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开明;陈秀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拟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微量注射冈田酸(OA),银杏内酯灌胃.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银染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脑内bax、 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NFT表达增多明显,bcl-2免疫阳性神经元减少明显,bax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内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NFT表达减少明显,bcl-2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明显,bax免疫阳性神经元减少明显.结论:银杏内酯提高拟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OA对tau蛋白的磷酸化,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李清春;刁汇玲;蒋淑君;高嵘;蒋乃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我校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班教学,6个同学一个解剖小组,在每堂课开始时,老师首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剖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尸体来源的限制及教学时数的减少(由原来的72学时减为现在的48学时),由原来的6人一组增到14人一个解剖小组,致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与以往相比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技巧的基础上[1],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几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金建华;邵华信;陈成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叶皮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CREB(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Western印迹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手术侧顶叶皮质CREB和p-CREB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顶叶皮质CREB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CREB表达高于假手术组;NGF组和CGRP组顶叶皮质CREB和p-CREB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NGF组和CGRP联合应用时CREB与p-CREB的表达更高.结论: NGF与CGRP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元内CREB和p-CREB来实现的,NGF和CGRP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正洪;曲鹏;刘玉丽;张宝辉;方秀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培养的胚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表达Pitx3、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方法:取胚鼠SVZ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分为GDNF+NSCs共培养组和NSCs单独培养对照组.用Pitx3、TH、Pitx3/TH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及Nestin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结果:共培养组5d时形成神经球,10d时球体积不断增大,12d后开始贴壁生长,并向四周伸出突起并开始分化.对照组神经球明显少于共培养组.14d共培养组Pitx3、TH、Pitx3/TH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DNF能上调SVZ区NSCs表达Pitx3和TH,诱导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
作者:李凤飞;李升;刘钟;刘云龙;姜宇;朱建宝;曾水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我校于2005年秋季招收了首批尼泊尔医学班留学生.为此,我院对留学生教学予以了高度重视和研究.我们课程组率先承担了尼泊尔留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经过1年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教学体会具体如下.
作者:傅晓艳;丁明星;胡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DZ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CAPON)的表达变化与定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原位杂交与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CAPON mRNA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CAPON mRNA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中,损伤后表达增多,分别在神经夹伤后2周以及切断后1周的近、远侧断端中出现表达高峰.原代培养的SCs中也检测到CAPON的表达,其mRNA分布在核周胞质区域.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CAPON mRNA表达上调,增殖的SCs中表达CAPON可能对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严美娟;陈梦玲;沈爱国;程纯;夏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及顶叶皮质内神经元凋亡数增加而NF-κB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较正常组减少,注射CGRP或NGF后神经元凋亡数减少,NF-κB免疫阳性反应产物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结论: CGRP和N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NF-κB的调节,两者对缺血神经元有协同修复作用.
作者:邢雪松;吕威力;张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男性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阴茎血管的构筑特点,探讨其与勃起生理相关的解剖学.方法:制作成人阴茎血管铸型标本,再取下两侧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进行观察.结果:阴茎海绵体内纵行的动脉发出无数树状分支,其毛细血管汇合后注入白膜下静脉丛;部分形成螺旋动脉,与海绵窦相交通.引流海绵窦血液的窦后小静脉相互吻合形成白膜下静脉丛,再汇合形成导静脉.坐骨海绵体肌平均肌重(2.13±0.26)g,肌长(7.36±0.16)cm,羽状角5.2°:球海绵体肌平均肌重(2.14±0.58)g,肌长(7.25±0.76)cm,羽状角28.63°.结论:会阴浅层肌尤其是坐骨海绵体肌的收缩,进一步压迫阴茎静脉,勃起得以维持.
作者:夏武宪;林秋凤;张雁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调节着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卵泡进行体外培养来研究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在卵泡体外培养中,经常使用啮齿类动物作为模型动物,其优势是培养时间短,例如小鼠卵泡的体外生长期为11~12d,但是人类长达85d;另外,啮齿类动物卵巢皮质较疏松,卵泡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少,因此分离小鼠腔前卵泡就相对容易一些;从啮齿类动物试验中所得知的卵母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在人类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本文主要探讨促性腺激素、旁分泌因子、血清和其他添加成分在腔前卵泡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杰;孙兴参;毛冠平;周佳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胎儿心室条索的类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胎儿心室条索的类型及超微结构.结果:左、右心室均存在心室条索,出现率分别为88.89%和85.19%;心室条索分为肌型、传导型、混合型和腱型4种类型,肌型由普通心肌细胞构成;传导型含有Purkinje细胞、移行细胞和少量的P细胞;混合型含心肌细胞和少量P细胞;腱型由结缔组织构成.结论:心室条索是左、右心室的正常结构,部分心室条索是心室传导通路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心室条索组织结构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功能不同有关.
作者:张金华;徐振平;郭志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5-氮杂胞苷(5-aza)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中获得MSCs, 培养传代,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MTT法检测bFGF和5-aza对MSCs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ctin、 desmin、 myoglobin、 NSE、 GFAP的表达. 结果: 有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变化;MSCs经5-aza以及5-aza加bFGF联合诱导 actin、 desmin、 myoglobin、 NSE和GFAP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经bFGF诱导后,前4种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仅GFAP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5-aza对MSCs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而bFGF有明显促增殖作用.MSCs被5-aza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bFGF可使MSCs分化为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样细胞.
作者:陈莉;买霞;徐瑞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1~3].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形态学参考资料.
作者:鞠学红;刘光义;李晓双;李若葆;王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评价了《解剖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以《解剖学杂志》2000~2003年共24期刊载的论文和被引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载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剖学杂志》2000~2003年共发表论文864篇,被引用309篇、548次.4年中被引率分别为49.49%、39.90%、43.01%、17.65%,平均被引率为35.76%.被引4次以上文献作者群的地域分布16个省、直辖市.被243种中文期刊引用548次,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85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6种.《解剖学杂志》期刊自引率为17.7%,作者自引率为16.79%.引用文献有68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占被引文献的22.01%.结论:《解剖学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是我国解剖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基础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作者:翁淳光;肖廷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