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形势下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体会和对策

金建华;邵华信;陈成春

关键词:局部, 解剖学, 教学体会, 临床医学, 解剖小组, 学生学习积极性, 基础医学, 多种教学手段, 改革与实践, 招生规模, 应用意义, 学习兴趣, 实验技巧, 培养能力, 教学质量, 教学时数, 教学任务, 教学模式, 动手操作, 传授知识
摘要: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我校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班教学,6个同学一个解剖小组,在每堂课开始时,老师首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剖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尸体来源的限制及教学时数的减少(由原来的72学时减为现在的48学时),由原来的6人一组增到14人一个解剖小组,致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与以往相比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技巧的基础上[1],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几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5-氮杂胞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5-氮杂胞苷(5-aza)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中获得MSCs, 培养传代,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MTT法检测bFGF和5-aza对MSCs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ctin、 desmin、 myoglobin、 NSE、 GFAP的表达. 结果: 有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变化;MSCs经5-aza以及5-aza加bFGF联合诱导 actin、 desmin、 myoglobin、 NSE和GFAP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经bFGF诱导后,前4种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仅GFAP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5-aza对MSCs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而bFGF有明显促增殖作用.MSCs被5-aza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bFGF可使MSCs分化为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样细胞.

    作者:陈莉;买霞;徐瑞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海绵窦的巨微冠状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诊断学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海绵窦冠状薄层切片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两侧海绵窦间距为(12.90±1.28)mm;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是硬脑膜,内层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海绵窦内侧壁为薄层的结缔组织,与颈内动脉之间有纤维小梁连接;海绵窦的静脉间隙出现率表现各异.结论:冠状断面能清晰显示海绵窦的详细解剖,对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志兵;崔慧先;李富德;刘学敏;李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股骨头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尚需改进完善.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有关股骨头的血管系统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完善的地方[1~3].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解剖观察,为探讨ANFH的发病机制和早期ANFH的介入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直接而可靠的形态学资料.

    作者:许本柯;徐达传;王兵;刘行坦;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氧滴滴涕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MXC),属新型有机氯类杀虫剂,其杀虫效果明显优于滴滴涕,并且易于降解,因而已取代滴滴涕成为一种日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目前,在我国MXC也有生产和使用.但是近年来,MXC及其代谢物的毒性作用不断被发现.经研究已确认,MXC的毒性作用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生殖系统的毒性尤其突出.因而,对MXC的生殖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XC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伏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大剂量吸入对小鼠脾细胞凋亡和脾脏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分别对小鼠连续染毒7d,用透射电镜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小鼠脾脏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凋亡改变.结果:在二氧化硫染毒组小鼠脾脏的红髓区和白髓区均有典型的脾细胞凋亡发生,在边缘区可见大量核变形淋巴细胞,此外还可见巨噬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改变和网状内皮细胞受损.168mg/m3二氧化硫染毒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大剂量二氧化硫吸入可引起小鼠脾脏超微结构改变,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可引起脾细胞凋亡加速,从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伤.

    作者:白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及其在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MMP-7及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MMP-7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78%.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分别为38.91±12.74和10.37±4.65.口腔鳞癌中MMP-7表达和MVD均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MP-7和MVD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MMP-7的活性将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何家才;周健;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脊柱测量及三维重建对脊柱侧凸治疗的意义

    目的:测量儿童脊柱解剖学数据,进行脊柱三维重建,为安全开展儿童脊柱侧凸手术及新型器械研发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9例儿童脊柱标本经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对3例脊柱侧弯儿童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出单个脊椎,测量各节段椎体长、宽;椎体前、后高度;椎管纵径、横径;椎弓根横径及高度.结果:测得儿童脊柱各节段数据,与成人脊柱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维重建可直观、立体显示脊柱畸形.结论:为安全开展儿童脊柱侧凸手术及新型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作者:李鉴轶;张余;郑小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建立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行Y迷宫检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组明显下降.模型组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减少到正常组的21.62%和17.70%;细胞周长和面积降低,灰度值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192-IgG-saporin免疫毒素可使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

    作者:罗秀梅;龙大宏;潘学兵;杨丹迪;冷水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DZ配体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DZ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CAPON)的表达变化与定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原位杂交与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CAPON mRNA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CAPON mRNA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中,损伤后表达增多,分别在神经夹伤后2周以及切断后1周的近、远侧断端中出现表达高峰.原代培养的SCs中也检测到CAPON的表达,其mRNA分布在核周胞质区域.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CAPON mRNA表达上调,增殖的SCs中表达CAPON可能对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严美娟;陈梦玲;沈爱国;程纯;夏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凋亡细胞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分布

    目的:观察凋亡细胞在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分布.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m+小鼠颌下腺,应用TUNEL标记方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凋亡细胞在颌下腺组织中分布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体萎缩及颗粒曲管数目减少,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呈簇状堆集,纤维及血管增多.凋亡细胞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分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随月龄增大均呈增加趋势.结论: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阳性率在糖尿病组随疾病发展而增加显著,这与糖尿病腺体萎缩和功能受损相一致.

    作者:刘红艳;高福禄;董福生;宋晓晨;王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体会和对策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我校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班教学,6个同学一个解剖小组,在每堂课开始时,老师首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剖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尸体来源的限制及教学时数的减少(由原来的72学时减为现在的48学时),由原来的6人一组增到14人一个解剖小组,致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与以往相比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技巧的基础上[1],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几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金建华;邵华信;陈成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计算机技术在中专卫校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时数被一减再减.但是解剖学教学的质量不能因此而降低.我在解剖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将计算机技术贯穿于解剖教学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李学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中的作用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调节着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卵泡进行体外培养来研究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在卵泡体外培养中,经常使用啮齿类动物作为模型动物,其优势是培养时间短,例如小鼠卵泡的体外生长期为11~12d,但是人类长达85d;另外,啮齿类动物卵巢皮质较疏松,卵泡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少,因此分离小鼠腔前卵泡就相对容易一些;从啮齿类动物试验中所得知的卵母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在人类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本文主要探讨促性腺激素、旁分泌因子、血清和其他添加成分在腔前卵泡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杰;孙兴参;毛冠平;周佳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银杏内酯对拟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拟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微量注射冈田酸(OA),银杏内酯灌胃.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银染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脑内bax、 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NFT表达增多明显,bcl-2免疫阳性神经元减少明显,bax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内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NFT表达减少明显,bcl-2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明显,bax免疫阳性神经元减少明显.结论:银杏内酯提高拟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OA对tau蛋白的磷酸化,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李清春;刁汇玲;蒋淑君;高嵘;蒋乃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体解剖学教育逐渐显示出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积极推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和体会.

    作者:马腾;刘学政;王小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右肾动脉异常一例

    笔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肾动脉异常.现报道如下:右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经下腔静脉后方,在右肾门内侧,距右肾前面高处水平距离为42.5mm处发出4干;根据其与肾盂的关系将其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两干,其中上干又发出3个分支,1支为肾上腺下动脉,另1支经肾门入肾脏,为上前段动脉,后1支为不经肾门直接入肾的下段动脉,入肾脏处位于其前面下部,距肾下极距离为23.9mm,与肾内侧缘和外侧缘的距离分别为20.4mm和25.3mm;前组下干直接经肾门入肾脏,为下前段动脉.

    作者:陶伟;崔英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及GAP-43的表达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1~3].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形态学参考资料.

    作者:鞠学红;刘光义;李晓双;李若葆;王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模型,随机分成6组,即非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观察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非糖尿病的缺血预处理组心肌酶CK、CK-MB、LDH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酶无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缺血预处理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不具有同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畅;刘国良;任甫;齐志敏;李艳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过量维甲酸对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维甲酸受体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量维甲酸(RA)对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半定量分析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正常发生及RA致神经管畸形过程中RARα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RARα表达水平随胚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实验组在灌服过量RA后3h,RAR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h时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22、46h其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96h其表达增强,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过量RA引起的RARα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与RA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有关.

    作者:芦志红;刘凯;高英茂;刘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松果体细胞增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细胞增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1~2月龄组,4~5月龄组,11~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4个组.采用H-E染色、Benda胶质细胞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松果体细胞数从4~5月龄组至≥24月龄组递减(P<0.001),而胶质细胞数随增龄递增(P<0.01),松果体细胞凋亡随增龄增多(P<0.01),松果体细胞胞质随增龄电子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扩张、嵴断裂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池扩张,脂滴增多.结论:大鼠松果体随增龄而出现松果体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多,松果体细胞退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作者:朱俊德;王景传;许庭良;付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