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伏祥
输尿管走行在腹膜后间隙内,其周围有结缔组织膜包绕,形成输尿管周围鞘[1,2].该鞘对输尿管营养血管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外科手术中为了避免造成输尿管缺血坏死,特别注意保护输尿管的营养血管,因此,对掌握男、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作者已描述[3],而对男性输尿管鞘及鞘膜的结构特点等未见有文献报道,为了给临床外科提供详尽的形态学资料,对男性输尿管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开明;陈秀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离、抑制分化培养获得的多潜能细胞.ES细胞的研究已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1,2].ES细胞在体外培养不仅要保持其增殖能力,而且要维持其未分化的状态.由于饲养层细胞能分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等抑制ES细胞分化的因子,目前,ES细胞的培养主要是以饲养层来维持其干细胞特性.本实验探讨了胎鼠成纤维细胞(MEF)的分离培养、传代及其作为饲养层细胞的处理条件,建立快速稳定的MEF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小鼠ES细胞的适宜培养、传代条件.
作者:盛利琴;叶荣;陈学进;韩甫;张焕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尚需改进完善.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有关股骨头的血管系统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完善的地方[1~3].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解剖观察,为探讨ANFH的发病机制和早期ANFH的介入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直接而可靠的形态学资料.
作者:许本柯;徐达传;王兵;刘行坦;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了大鼠肝、小肠、胸导管淋巴液的收集方法,但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差,收集淋巴量少,此后实验方法不断改进,其中Girardet 1975年利用分流术和侧瘘术来测量胸导管流量和淋巴内细胞[1],但是重复性也不是很好.到现在为止尚未见到实用的淋巴瘘模型报道.因此建立理想的淋巴瘘直接对淋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显微外科手段,对40只大鼠进行了胸导管、肠系膜淋巴管的解剖、插管等探索.
作者:冯永强;王德昌;王坤;冷向峰;肖虎;霍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DZ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CAPON)的表达变化与定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原位杂交与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CAPON mRNA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CAPON mRNA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中,损伤后表达增多,分别在神经夹伤后2周以及切断后1周的近、远侧断端中出现表达高峰.原代培养的SCs中也检测到CAPON的表达,其mRNA分布在核周胞质区域.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CAPON mRNA表达上调,增殖的SCs中表达CAPON可能对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严美娟;陈梦玲;沈爱国;程纯;夏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评价了《解剖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以《解剖学杂志》2000~2003年共24期刊载的论文和被引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载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剖学杂志》2000~2003年共发表论文864篇,被引用309篇、548次.4年中被引率分别为49.49%、39.90%、43.01%、17.65%,平均被引率为35.76%.被引4次以上文献作者群的地域分布16个省、直辖市.被243种中文期刊引用548次,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85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6种.《解剖学杂志》期刊自引率为17.7%,作者自引率为16.79%.引用文献有68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占被引文献的22.01%.结论:《解剖学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是我国解剖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基础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作者:翁淳光;肖廷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测量儿童脊柱解剖学数据,进行脊柱三维重建,为安全开展儿童脊柱侧凸手术及新型器械研发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9例儿童脊柱标本经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对3例脊柱侧弯儿童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出单个脊椎,测量各节段椎体长、宽;椎体前、后高度;椎管纵径、横径;椎弓根横径及高度.结果:测得儿童脊柱各节段数据,与成人脊柱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维重建可直观、立体显示脊柱畸形.结论:为安全开展儿童脊柱侧凸手术及新型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作者:李鉴轶;张余;郑小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大剂量吸入对小鼠脾细胞凋亡和脾脏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分别对小鼠连续染毒7d,用透射电镜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小鼠脾脏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凋亡改变.结果:在二氧化硫染毒组小鼠脾脏的红髓区和白髓区均有典型的脾细胞凋亡发生,在边缘区可见大量核变形淋巴细胞,此外还可见巨噬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改变和网状内皮细胞受损.168mg/m3二氧化硫染毒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大剂量二氧化硫吸入可引起小鼠脾脏超微结构改变,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可引起脾细胞凋亡加速,从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伤.
作者:白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诊断学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海绵窦冠状薄层切片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两侧海绵窦间距为(12.90±1.28)mm;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是硬脑膜,内层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海绵窦内侧壁为薄层的结缔组织,与颈内动脉之间有纤维小梁连接;海绵窦的静脉间隙出现率表现各异.结论:冠状断面能清晰显示海绵窦的详细解剖,对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志兵;崔慧先;李富德;刘学敏;李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5-羟色胺(5-HT)抗血清研究非洲爪蟾消化道内的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并探讨其分布型的成因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非洲爪蟾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分布密度近似呈M形,其中以空肠分布密度高,胃贲门部次之,食管低.5-HT细胞的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主要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固有膜以及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等.结论:非洲爪蟾消化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2种功能.
作者:甄靓靓;邱枫;李淑兰;赵文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MXC)对雄性大鼠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精子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XC和孕酮处理,通过精子考马斯亮蓝染色,镜检计数顶体反应型精子的百分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单纯经MXC处理组的顶体反应型精子百分率明显增加,另加孕酮的各处理组顶体反应型精子的百分率增加尤为明显,MXC终浓度≤6.25μg/ml的处理组顶体反应型精子百分率不增加.结论:MXC可促进大鼠精子发生顶体反应且与其剂量有关,当MXC终浓度≤6.25μg/ml不诱发顶体反应.MXC能加强孕酮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伏祥;黄平;文建国;杨静;王坤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调节着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卵泡进行体外培养来研究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在卵泡体外培养中,经常使用啮齿类动物作为模型动物,其优势是培养时间短,例如小鼠卵泡的体外生长期为11~12d,但是人类长达85d;另外,啮齿类动物卵巢皮质较疏松,卵泡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少,因此分离小鼠腔前卵泡就相对容易一些;从啮齿类动物试验中所得知的卵母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在人类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本文主要探讨促性腺激素、旁分泌因子、血清和其他添加成分在腔前卵泡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杰;孙兴参;毛冠平;周佳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对雪旺细胞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鼠坐骨神经及臂丛神经分离纯化雪旺细胞,从孕11.5d大鼠胚胎分离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含0%、 1%、 5%、 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联合培养雪旺细胞与神经上皮干细胞,收集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1周后MAP-2和GFAP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条件培养液促进神经上皮干细胞存活和分化,分化形成的神经元大体形态与成熟神经元相似,0%、 1%、 5%、 10%血清条件培养液组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分别为1.53∶1、 1.13∶1、 1.03∶1、 0.75∶1.结论:血清影响雪旺细胞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血清浓度增加,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元减少.
作者:暴丽华;李振华;孙晋浩;王家增;杨琳;高英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及其在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MMP-7及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MMP-7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78%.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分别为38.91±12.74和10.37±4.65.口腔鳞癌中MMP-7表达和MVD均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MP-7和MVD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MMP-7的活性将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何家才;周健;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模型,随机分成6组,即非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观察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非糖尿病的缺血预处理组心肌酶CK、CK-MB、LDH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酶无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缺血预处理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不具有同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畅;刘国良;任甫;齐志敏;李艳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体解剖学教育逐渐显示出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积极推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和体会.
作者:马腾;刘学政;王小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凋亡细胞在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分布.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m+小鼠颌下腺,应用TUNEL标记方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凋亡细胞在颌下腺组织中分布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体萎缩及颗粒曲管数目减少,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呈簇状堆集,纤维及血管增多.凋亡细胞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分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随月龄增大均呈增加趋势.结论: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阳性率在糖尿病组随疾病发展而增加显著,这与糖尿病腺体萎缩和功能受损相一致.
作者:刘红艳;高福禄;董福生;宋晓晨;王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细胞增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1~2月龄组,4~5月龄组,11~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4个组.采用H-E染色、Benda胶质细胞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松果体细胞数从4~5月龄组至≥24月龄组递减(P<0.001),而胶质细胞数随增龄递增(P<0.01),松果体细胞凋亡随增龄增多(P<0.01),松果体细胞胞质随增龄电子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扩张、嵴断裂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池扩张,脂滴增多.结论:大鼠松果体随增龄而出现松果体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多,松果体细胞退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作者:朱俊德;王景传;许庭良;付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耳制片的方法在有关组织切片技术的书籍中均有介绍,以火棉胶或石火棉胶双重包埋为主,多选用含汞的固定液,H-E片染,手续繁杂,不易切出较薄的标本.1984年曾小鲁等[1]用抽气等办法实现了常规石蜡包埋和H-E整块染色,效果较理想.多年来,我们应用了此方法,并做了些研究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睿翀;林卡莉;吕军华;刘菲予;廖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常采用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1]、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2]、混合腐蚀法[3]、自然腐蚀法和强碱高温腐蚀法[4].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和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对骨质的损害较大;混合腐蚀法和自然腐蚀法标本制作周期长,需半年以上,且污染周围环境;强碱高温腐蚀法,因碱溶解产热较高,细小血管铸型易被溶解或变形,制作出的血管铸型标本只能保留下粗干,不适用于要求精细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的需要.且脂肪不能完全腐蚀,并生成皂化物,影响标本美观.我们经过长期实验研究,采用Ca(OH)2饱和的乙醇碱液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小田;周小兵;李泽宇;刘畅;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