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给锂小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时程变化

杨芳;李积胜;杨烽;张珩;王华仁;陈俊

关键词:锂, 一氧化氮合酶, 大脑皮层
摘要:目的:为阐明锂对脑发育影响的机理,探讨急性给锂不同时程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锂,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性给锂后24h内不同时程小鼠大脑皮层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急性给锂即刻小鼠大脑皮层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1h后达到高峰,6h和12h恢复到正常水平,24h较12h又有所增高,但仍处于正常水平.结论:急性给锂对小鼠大脑皮层nNOS活性有一定影响,这种变化可能是锂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胚胎生殖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目的:体外培养人胚胎生殖干细胞(EG),在不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条件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取5~10周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进行组织块培养,采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4d后,在成纤维细胞的上面出现EG细胞集落;培养2周后,显示细胞呈圆形,胞质染成深蓝色;细胞染色体均为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强阳性;并检测到SSEA-1.结论:体外培养人胚胎生殖腺嵴,利用源于自身胚胎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可观察到EG细胞集落的形成;培养的细胞初步鉴定为人胚胎干细胞.

    作者:陈永珍;朱旻;张苏;李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动磨盘机粘贴砂布的技术改进

    在解剖技术工作中,我们经常利用电动磨盘机来进行有机玻璃磨口的磨削加工制作.在以往粘合电动磨盘机上的砂布时,由于粘胶剂使用量不当,涂抹得不够均匀,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几种条件因素的影响,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把砂布粘牢.为了缩短粘合砂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笔者在磨盘机砂布的粘合技术上做了多次的实验和改进,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永春;杨景武;郭连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胚胎视网膜祖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分化特性

    目的:建立大鼠胚胎视网膜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特性. 方法:取孕18 d大鼠胚胎,用无血清培养技术扩增视网膜祖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技术对祖细胞的特性及诱导分化的细胞类型进行鉴定.结果:从胚胎大鼠视网膜神经部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球能表达Nestin并具有掺入BrdU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其中,Thy1.1+细胞多,Opsin+细胞次之,GS+细胞较少,PKC+细胞少,Syntaxin+及Peripherin+细胞极少,不表达Calbindin D-28K.结论:从胚胎大鼠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属于视网膜祖细胞;诱导分化产生5种视网膜细胞,以节细胞多,未见水平细胞.

    作者:李艳;佘振珏;周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部测量项目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人体体部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宁夏回族256例成人的22项体部测量项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体部高度项目彼此相关显著,与围度项目、皮褶厚度项目多无相关;(2)体部宽度项目彼此相关,与高度项目、骨骼发育多呈相关,与体重及部分围度项目相关,与皮褶厚度项目无相关;(3)皮褶厚度项目彼此相关非常显著,但与体部高度、宽度项目无相关.结论:人体体部测量项目中,一些项目呈相关关系,反映体部生长发育的一致性;一些项目间无相关,反映体部生长发育在某些方面的异步性.

    作者:郑明霞;郑连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1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1(GM1)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组、NGF组、G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mm缺损,术中硅胶管内局部加药、术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定期光、电镜观察L 4~ L6脊髓前角神经元结构变化,测定损伤远段和近段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以及神经传导速度4周时,NGF组和GM1组均多于或快于NS组,NGF+GM1组则多于或快于NS组、NGF组和GM1组, 8周时NGF+GM1组、NGF组、GM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多于或快于NS组.结论: NGF+GM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与单用NGF或GM1相比, 能更早期地发挥作用, 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或GM1.

    作者:黄飞;王怀经;邢毅;李振中;高薇;李永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视觉感光系统的研究进展

    自从人们研究感光系统以来,对于视网膜内主要细胞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认为:经典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对光线敏感并且其视色素发生相应化学变化;双极细胞是联系感光细胞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中间神经元;而节细胞作为视网膜的第一级输出神经元,产生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对来源于上一级神经元的信号进行整合与传递.这些认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2002年Science杂志刊登了有关非视觉感光系统(non-visual photosensitive system, NVPS)的两篇研究论文[1,2],打破了传统的视网膜内各主要细胞的分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眼睛以及它所具有的功能.

    作者:熊鲲;黄菊芳;罗学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元合酶激酶-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细丝(NF)的磷酸化状态.进一步采用GSK-3特异性的抑制剂LiCl处理上述细胞,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WT处理N2a细胞1h后,GSK3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NF被过度磷酸化.而采用WT和LiCl联合处理N2a/wt细胞,GSK-3活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NF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少.结论:GSK-3过度激活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NF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NF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

    作者:陈娟;周洁;王建枝;冯友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松质骨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改进

    骨尤其是松质骨代谢的基础研究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已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上述研究中松质骨的形态学研究是重要指标,大多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摄片,然后进行计量分析[1~7].已往所采用的SEM制样方法应用到已经骨质疏松的松质骨以及作高倍电镜观察时,还有不足.本实验中作者采用短时间脱钙后制样和用酶消化骨髓组织的方法,避免了机械损伤和骨髓组织腐蚀不尽的缺陷,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晓人;袁莉民;夏卫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补肾方药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中药对顺铂(DDP)所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注射DDP诱发大鼠肾毒性,同时给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益气补肾中药,观察大鼠肾组织在光镜及电镜下形态的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中剂量益气补肾中药能明显减轻DDP所致大鼠的肾损害,并使BUN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适当剂量的益气补肾中药是拮抗DDP引起的肾毒性的有效药物.

    作者:高丽萍;马润宇;周俊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改革效果初探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的两门基础学科.两门学科在长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推进、密切关联.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组织学与胚胎学被列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并习惯于将两者分别先后讲授.但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复杂的人体,一直到人体衰老死亡,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体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认识日益深刻,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紧密交叉,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并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涛;高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颅脑伤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mRNA及加压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下丘脑生长抑素(SS)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治疗颅脑伤时的变化.方法:建立颅脑伤模型并用CNTF进行治疗,采用SS原位杂交和AVP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进行观察.结果:颅脑伤时,下丘脑室周核SS神经元数目减少,视上核SS与AVP共存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经CNTF治疗均明显增多.结论:提示及时给予CNTF治疗颅脑伤,有利于神经元的恢复,进而促进SS与AVP的作用.

    作者:汤淑萍;冀凯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体外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分析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 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作者:王彦永;娄淑杰;顾平;王铭维;路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 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输尿管、膀胱、尿道、卵巢、子宫、阴道、结直肠、股骨共12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上述结构可单独显示,也可整体显示,图像还能转动任意角度进行观测,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可视化,为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提供了参考,也可用于解剖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作者: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硝普钠和Nω-单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去垂体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

    目的:阐明NO对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去垂体,观察硝普钠(SNP)与Nω-单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生精功能的直接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含量;Greiss法测定血清NO-x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生精细胞DNA含量,计算1c、2c及4c期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各组血清LH、FSH和睾酮浓度显著下降或逐渐下降.SNP组血清内NO-x含量显著升高,L-NAME组血清内NO-x含量显著降低;对照组、L-NAME组和SNP+L-NAME混合注射组的细胞分布均以1c为主;而SNP组的细胞以2c为主.结论:体内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可屏蔽LH和FSH的分泌,进一步抑制睾酮的分泌;SNP与L-NAME可通过NO直接影响生精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美香;谢远杰;张晓红;温南;龙治峰;刘月顺;贺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壳寡糖对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壳质衍生物-壳寡糖在新西兰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兔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后,每日灌胃给予壳寡糖0.28g/kg.术后9、17、30、42d 4个时间段,X-线片、地衣红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各时间段的骨折愈合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在9、17d时,实验组骨折端中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壳寡糖能促进兔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胶原形成、提高骨折愈合早期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若武;王守彪;夏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药物干预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黄精口服液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黄精口服液灌胃,应用透射电镜观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微血管病理变化和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组织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模糊或消失,微管断裂、排列紊乱,神经毡中突起肿胀、变性,突触结构参数明显改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局部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也有病理改变.黄精口服液干预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海马CA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活性区增长.结论:(1)突触结构变化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之一;(2)黄精口服液促进突触重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赵小贞;王玮;康仲涵;周琳瑛;陈金水;钟秀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的应用解剖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如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日渐广泛.为积累有关股薄肌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对股薄肌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度、外径、走行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

    作者:吴樾;田奉宸;刘庚辰;袁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结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光子数均高于对照组,血C-肽光子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肥胖大鼠的胰腺腺泡间或小叶间,出现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某些腺泡和胰岛细胞出现脂肪或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发大鼠肥胖,并出现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与胰组织通道阻塞、胰淋巴回流障碍、胰岛素等多肽激素转运异常有关.

    作者:李媛;王保芝;曹雷;焦力波;申新华;陈凯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 AG+MSCs组、AG+MSCs+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MSC组和AG+MSCs+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 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作者:项平;黄锦桃;李海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皮细胞信息反馈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丙二醛代谢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信息反馈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丙二醛(MDA)代谢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下丘脑-垂体轴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调控方式.方法:将有、无联胺刺激的内皮细胞信息反馈下丘脑-垂体后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正常和受损内皮细胞,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其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NOS的表达.结果: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液(HP、HP-、HP+)对正常内皮细胞MDA代谢、NOS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变化;而作用受损内皮细胞后,HP+能使其MDA含量下降,NOS表达显著增强.结论:下丘脑-垂体轴对内皮细胞MDA代谢、NOS的表达有反馈调控作用.

    作者:徐能全;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