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断层影像解剖学实验教学多媒化

罗滨;彭韶平

关键词:断层影像, 解剖学实验教学, 影像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断层解剖学, 重要标志, 硬件建设, 影像医学, 网站建立, 通过网络, 世界各地, 科研信息, 教学主页, 教学光盘, 当代医学, 超级链接, 教研室, 多媒化, 文件, 收集
摘要: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结合是当代医学迈入影像医学时代的重要标志。笔者对其实验教学多媒化进行了探讨。 1软件和硬件建设 1.1 建立教研室教学主页,从教学光盘获取文件,与世界各地的解剖学教学网站建立超级链接,通过网络收集教学科研信息,……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再灌注耳蜗核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核组织损伤方式及其可能的损伤机理。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1h、6h、24h组。耳蜗核组织Nissl染色及电镜观察、bcl-2、bax基因蛋白、DNA-AP(凋亡峰)含量检测。结果:耳蜗核神经元病理改变,bcl-2、bax在正常耳蜗核细胞中表达,缺血-再灌注耳蜗核细胞中bcl-2、bax表达改变,DNA-AP值明显升高。结论: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豚鼠耳蜗核细胞损伤,其损伤方式为神经元凋亡,bcl-2和bax参与了耳蜗核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叶放蕾;董明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作者: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延边地区朝鲜族牙内层解剖测量

    牙的牙髓腔和根管形态是根管治疗的解剖根据,一个牙齿只有一个髓室,比较恒定,但根管形态变异很多。这就为牙齿根管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在研究朝鲜族牙外层及微量元素测定的基础上,对朝鲜族牙内层解剖形态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为口腔临床牙体牙髓疾病治疗,同时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积累一些数据资料。……

    作者:方贤浩;金永哲;金昌洙;朴正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刍议《局部解剖学》(第五版)中的几个问题

    新世纪课程教材《局部解剖学》第五版(以下简称‘教材’,括弧内数字为教材页数)为局部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教学范本,乃解剖学界之幸事。但教材除审校方面的不足外,在某些概念认定、归纳叙述方面存在些许瑕疵,撷摘几处供再版时参考。……

    作者:洛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山羊房室结形态学观察

    目的:了解山羊房室结形态学构筑。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山羊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有三角形、“胡萝卜形”、椭圆形3种形态,大小约2.18mm×2.48mm×0.73mm。结内有3种传导细胞: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浦肯野细胞,以浦肯野细胞为主。山羊房室结可分为上结区和下结区,以其传导细胞的种类分成3型。结论:山羊房室结的形态变异较大。

    作者:文小军;郭志坤;马方;李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苏木素染色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苏木素-伊红染色(HE)在组织学、病理学、细胞学及病理诊断、科研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HE染色质量的好坏与细胞核着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多采用Harris(1900)氏法来配制苏木素染液,该方法存在着媒染剂析出结晶多、染液表面有亮膜污染切片及氧化程度不易控制等缺点。……

    作者:熊正文;安赵栓;胡海霞;苏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磁珠技术在分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应用

    近年来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分离主要根据各种细胞的不同的物理性状及表面受体或抗原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分离技术。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 IMB)技术是由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兴起的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唐岩;唐军民;李银生;伊焕发;戴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光镜酶组织化学方法中两点技术小改进

    光镜酶组织化学方法广泛用于病理、科研及药物毒性检验。冰冻切片法是光镜酶组织化学方法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本人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两点技术小改进。(1)组织切片要求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有效地进行酶反应,厚片在孵育液中常从玻片上脱落下来。……

    作者:顾远清;陈显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方法:取人胚胎内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第6w胚胎半规管上皮为单层柱状,第7w上皮增至3~4层,第9w为单层立方上皮;第11w后,立方上皮逐渐变矮,第23w膜半规管为单层扁平上皮,第31w半规管的扁平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吞饮小泡等结构。第6w胚胎壶腹嵴已出现,由两层细胞组成,第7w嵴上皮分裂分化为4~5层细胞,第8w表层柱状细胞出现纤毛,第13w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分化明显;第15w胶质膜呈帽状,它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纵行小管组成;第18w毛细胞可分辨出Ⅰ型和Ⅱ型毛细胞。结论:补充了半规管组织发生的新资料。

    作者:李秀芝;刘月顺;李朝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庭大腺是女性内生殖器还是外生殖器

    女性的前庭大腺属于内生殖器还是外生殖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解剖学》,后改为《系统解剖学》。该书第1、4版将其归于外生殖器,第2、3、5版将其归于内生殖器,其中第2、3版同时又将其作为外生殖器的组成之一在外生殖器中进行描述,这样使学生和教师尤其是我们教师无法适从,……

    作者:安月勇;曲永松;刘润涛;孙文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剪接因子SC35在大鼠胸腺细胞内的定位

    目的:观察剪接因子SC35在大鼠体内重要器官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酶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剪接因子SC35从组织学分布到超微结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胸腺内大部分细胞内含有SC35或SC35类蛋白,而在肝和肾内未发现有标记。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间区和染色质周边及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区中。大白鼠胸腺细胞内的金颗粒密度为细胞核内33.05个/μm~2,核仁内21.77个/μm~2,细胞质内9.90个/μm~2,对照组细胞内则金颗粒极少或没有,而在肝和肾细胞内未见。结论:SC35或SC35类蛋白存在于大鼠胸腺内,而非肝和肾。

    作者:金玉祥;姚敏;邢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并测量颞侧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颞侧角膜缘内界宽约0.65mm,厚约0.72mm。Schlemm氏管前缘与巩膜突及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约0.43mm,0.23mm。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2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作者:吕衡发;周炳华;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令忠教授逝世

    作者:《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回曲式尸体灌注加药装置

    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常规技术,目前多以高位瓶滴注法进行。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加药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电动泵加药,则技术复杂,成本过高。以前,我们曾研究安装过负压流射式尸体自动加药装置[解剖学杂志,1996,19(3):282]。……

    作者:李光宗;杜晓东;鞠学红;鞠晓华;王金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雌性大鼠室旁核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周期性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动情周期雌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SABC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动情期大鼠PVN中NOS神经元数量多,细胞深染、突起明显;动情前期和后期神经元数量中等;动情间期神经元数量少,细胞元数量中等;动情间期神经元数量少,细胞染色浅。经方差分析,不同动情周期各组PVN中NOS神经元细胞数、灰度值总体有显著差异动情期组与动情间期组两项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可能与雌性动物生殖周期的调控有关。

    作者:陆利;杨桂姣;高雨仁;闫八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胎儿舌下腺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内的神经肽

    目的:对人胎儿舌下腺组织中神经肽SP、VIP、NPY、SOM和铬粒素A(CGA)的分布特点及共存关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方法:采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在第19w人胚胎舌下腺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可见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节,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分别呈SP、VIP、NPY、SOM和CGA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增龄变化,但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数量随增龄略有增多。结论:SP、VIP、NPY、SOM等神经肽和CGA共存于人胚胎舌下腺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内,它们可能调节局部血流量,对腺体的发生和发育有一定作用。

    作者:贾雪梅;王盛花;陈乔尔;王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脊髓神经元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调节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SD大鼠30只,分为福尔马林致痛组、痛刺激前和后腹腔注射氯胺酮组及相应对照组,取脊髓切片。结果:(1)痛刺激后,刺激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os免疫样阳性(FLI)神经元,其中部分为FLI/NOS双标记神经元;(2)痛刺激之前或之后给予氯胺酮,背角各层FLI神经元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作者:颜明;曾因明;张励才;戴体俊;段世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医学硕士生解剖学课程探讨

    随着社会对诊疗技术向微创化、无痛化、透视化、窥探化、仪器化、微量化、分子化、程控化、微机化、机器人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亦来越高,报考临床医学硕士生的高峰也随之出现。而对这些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要求的临床医药硕士生,如为他们开设同一内容的课程是不合宜的。……

    作者:杨亚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胎儿呼吸道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人胎儿呼吸道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分型、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材料和方法:对12例6月~9月胎龄人胎儿鼻粘膜和气管组织进行透射电镜标本制作和观察。结果:胎儿期呼吸道肥大细胞的颗粒多为粗粒状或细粒状,有的有致密核芯,少量颗粒内有晶格状结构;并且肥大细胞有活跃的脱颗粒现象。结论:人胎儿呼吸道肥大细胞为不成熟的MCTC型,肥大细胞通过脱颗粒积极参与呼吸道的发育。

    作者:崔慧林;赵春花;杨美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脑外伤时嘌呤受体P2X4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脑外伤后嘌吟受体亚型P2X4的表达水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结果:脑外伤后P2X4受体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并在损伤后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高的表达水平;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是圆形细胞,中后期主要以具有突起的细胞为主。结论: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小胶质细胞,中后期可能星形胶质细胞为多;由此推测P2X4参与脑外伤时大脑生理或病理生理功能的调节。

    作者:向正华;吕军;蒋平;焦炳华;Burnstock G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