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
光镜酶组织化学方法广泛用于病理、科研及药物毒性检验。冰冻切片法是光镜酶组织化学方法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本人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两点技术小改进。(1)组织切片要求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有效地进行酶反应,厚片在孵育液中常从玻片上脱落下来。……
作者:顾远清;陈显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2例正常,13例人动脉血管可见内膜的增厚及泡沫细胞等AS早期病理表现。9例S100/CD1a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9.29%。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在病变的内膜和外膜,外膜的S100/CD1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滋养血管的周围。结论:在AS早期病变部位有血管树突状细胞的聚集,主要分布在病变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提示血管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AS早期的免疫反应。
作者:梁春;罗育坤;王克强;贾剑国;黄东;葛均波;钟翠平;苏敏;张新华;顾云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切除颌下腺小鼠静止期精母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和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EGF分布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精原细胞、静止期精母细胞、细线期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去颌下腺组EGF阳性反应静止期精母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相应的生精小管的各级生精细胞也显著减少。与去颌下腺组相比,去颌下腺给药组EGF阳性反应静止期精母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同时相应的生精小管的生精细胞也显著增多。结论:睾丸间质细胞和部分生精细胞能分泌EGF。EGF在生精小管上皮的分布与生精周期有密切关系。静止期精母细胞EGF表达减弱是切除颌下腺导致小鼠少精症的原因之一。HCG可促进静止期精母细胞表达EGF,以调节精于发生过程。
作者:何为民;高学勇;陈奕权;王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连学生肢体长和躯干宽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调查了大连市7~17岁的1210(男598,女612)名学生的上肢长、下肢长、肩宽和骨盆宽,并与1987年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大连学生的上肢长、下肢长、肩宽和骨盆宽总体随年龄而增长。男女学生四个项目的发育高峰年龄分别依次为12.50岁和10.40岁、10.74岁和9.63岁、12.76岁和12.63岁、12.58岁和11.12岁。四项数值与身高均呈正相关。结论:肢体长和躯干宽有明显的性差,其生长发育随年龄而增长。
作者:徐飞;李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剪接因子SC35在大鼠体内重要器官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酶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剪接因子SC35从组织学分布到超微结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胸腺内大部分细胞内含有SC35或SC35类蛋白,而在肝和肾内未发现有标记。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间区和染色质周边及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区中。大白鼠胸腺细胞内的金颗粒密度为细胞核内33.05个/μm~2,核仁内21.77个/μm~2,细胞质内9.90个/μm~2,对照组细胞内则金颗粒极少或没有,而在肝和肾细胞内未见。结论:SC35或SC35类蛋白存在于大鼠胸腺内,而非肝和肾。
作者:金玉祥;姚敏;邢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外伤后嘌吟受体亚型P2X4的表达水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结果:脑外伤后P2X4受体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并在损伤后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高的表达水平;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是圆形细胞,中后期主要以具有突起的细胞为主。结论: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小胶质细胞,中后期可能星形胶质细胞为多;由此推测P2X4参与脑外伤时大脑生理或病理生理功能的调节。
作者:向正华;吕军;蒋平;焦炳华;Burnstock G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后早期双侧眼球摘除对金黄地鼠外膝体细胞密度、NOS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Nissl神经细胞染色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生后早期双侧眼球摘除后,大鼠外膝体细胞密度显著减少,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生后早期双眼摘除对外膝体发育有明显影响。
作者:程明亮;杨磊;买鸿宴;于恩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追踪观察染料颗粒由肠腔进入中央乳糜管的途径,证明肠壁内淋巴管前通路的存在。方法:用苏丹黑B标记的脂肪喂食大鼠。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内,小肠各段颗粒出现的部位。结果:(1)上皮细胞内及其间的组织液池内充满染料颗粒。(2)染料颗粒经上皮细胞间的组织液池开口穿过基膜裂隙进入固有层的组织液池。(3)组织液池无内皮细胞形成的壁。(4)中央乳糜管的内皮细胞胞浆内充满染料颗粒,部分颗粒见于小泡内或内皮细胞的连接处。结论:(1)从上皮细胞的组织液池至中央乳糜管前的途径可视为小肠的淋巴管前通路。(2)脂肪进入中央乳糜管是通过空泡转运或内皮细胞连接处。
作者:李玉兰;赵玲辉;张雅芳;刘慧冬;张云芳;刘宝全;杨树才;王云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ET-1与VSMC表型变化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MTT法研究ET-1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3~H-TdR法测定ET-1对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从G_0期向S期的转变,G_0/G_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而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从第2d到第7d随时间延长1-Caldesmon表达逐渐增高。结论:ET-1促进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同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英民;党红波;王克强;葛均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世纪课程教材《局部解剖学》第五版(以下简称‘教材’,括弧内数字为教材页数)为局部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教学范本,乃解剖学界之幸事。但教材除审校方面的不足外,在某些概念认定、归纳叙述方面存在些许瑕疵,撷摘几处供再版时参考。……
作者:洛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并测量颞侧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颞侧角膜缘内界宽约0.65mm,厚约0.72mm。Schlemm氏管前缘与巩膜突及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约0.43mm,0.23mm。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2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作者:吕衡发;周炳华;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对诊疗技术向微创化、无痛化、透视化、窥探化、仪器化、微量化、分子化、程控化、微机化、机器人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亦来越高,报考临床医学硕士生的高峰也随之出现。而对这些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要求的临床医药硕士生,如为他们开设同一内容的课程是不合宜的。……
作者:杨亚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镉(Cd)作为一种重金属微量元素,可引起全身的毒性反应。睾丸更易招致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损害,如诱导睾丸退化,体积缩小,重量下降,质地变硬,充血、出血,生精上皮被破坏,从而引起睾丸组织坏死,严重危害着人类的性功能、生殖功能和后代的健康水平,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作者:张峰;郭峰;马文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方法:取人胚胎内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第6w胚胎半规管上皮为单层柱状,第7w上皮增至3~4层,第9w为单层立方上皮;第11w后,立方上皮逐渐变矮,第23w膜半规管为单层扁平上皮,第31w半规管的扁平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吞饮小泡等结构。第6w胚胎壶腹嵴已出现,由两层细胞组成,第7w嵴上皮分裂分化为4~5层细胞,第8w表层柱状细胞出现纤毛,第13w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分化明显;第15w胶质膜呈帽状,它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纵行小管组成;第18w毛细胞可分辨出Ⅰ型和Ⅱ型毛细胞。结论:补充了半规管组织发生的新资料。
作者:李秀芝;刘月顺;李朝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非贴壁骨髓前体细胞(NASP)的增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骨髓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用碱性磷酸酶化学染色及图象分析测定细胞克隆数;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研究bFGF对NASP的促增殖作用。结果:bFGF能促进NASP细胞增殖,诱导NASP细胞产生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结论:bFGF主要作用于非贴壁生长的基质前体细胞,bFGF能增加骨的数量,促进骨样组织形成。
作者:邵君飞;王旻晨;保泽洛;邢卫星;季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结合是当代医学迈入影像医学时代的重要标志。笔者对其实验教学多媒化进行了探讨。 1软件和硬件建设 1.1 建立教研室教学主页,从教学光盘获取文件,与世界各地的解剖学教学网站建立超级链接,通过网络收集教学科研信息,……
作者:罗滨;彭韶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率分析和DNA片段凝胶电泳测定,研究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低切应力环境下的增殖并阻止其凋亡的作用。结果:(1)处理6h后,~3H-胸腺嘧啶掺入率随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0.5%浓度时~3H-胸腺嘧啶掺入率下降已非常明显,达40%,12h后趋于稳定。(2)在低切应力条件下,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带,在高切应力环境时,内皮细胞凋亡被抑制;给予0.5%的萃取液处理2h后DNA梯形带消失。结论: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可阻止低切应力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凋亡。
作者:范柳;王素春;张旭静;黄久仪;王桂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山羊房室结形态学构筑。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山羊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有三角形、“胡萝卜形”、椭圆形3种形态,大小约2.18mm×2.48mm×0.73mm。结内有3种传导细胞: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浦肯野细胞,以浦肯野细胞为主。山羊房室结可分为上结区和下结区,以其传导细胞的种类分成3型。结论:山羊房室结的形态变异较大。
作者:文小军;郭志坤;马方;李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西北民族学院医学院2000级本科班的局部解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右侧肌皮神经变异1例,报道如下:男尸,身高1.41cm,年龄约60岁。右侧肌皮神经起点异常,分3支由正中神经发出。第1支在正中神经起点处从其……
作者:汪玉堂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