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管理与护理

严加霞;陈玉明

关键词:高血压, 降压药物, 管理, 护理
摘要: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5%, 而继发性高血压占1%~5%[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二大类,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只有极少部分高血压病患者依靠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而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药物来维持血压, 因此, 加强降压药品的管理很重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连致变态反应的防治及护理体会

    我院2000年2月-2002年10月,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的治疗过程中有18例出现了变态反应, 其中有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现将防治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锋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克毒清加清开灵治疗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

    2001年1月以来, 笔者采用克毒清加清开灵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朱凤阁;郑建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三脉血注射液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 从而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段的离体培养, 内皮细胞从动脉段切口处向外生长, 形成具有分支结构的微血管样结构, 于不同时间,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样结构的数量, 即能动态、定量的反映微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三脉血注射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可产生特异性的血管生成作用, 明显促进血管生长, 明显增加新生毛细血管数目(P<0.01).二者相比, 前者促进血管生长作用强于后者, 还可使血管新生作用提前(P<0.01).bFGF组对毛细血管的新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 而三脉血组未发现此效应(P>0.05).结论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其效应优于bFGF.

    作者:王海玲;王新春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 有遗传、环境、感染、药物、内分泌等多种因素[1], 临床表现为皮肤、关节、肾脏、浆膜、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 病情为反复活动与缓解交替.本病以育龄女性多见, 发病高峰在15~40岁, 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 尤其是护理理论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笔者临床护理84例SLE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薇;吉承玲;王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126例再入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精神疾病复发率高, 大多数患者会再次住院, 做好再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已成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护理技术.笔者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126例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再次住院的心理进行了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琴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新森田疗法和康复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新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新森田疗法组和康复疗法组, 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IPROS, BPRS、自知力评定进行自身和相互对照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IPROS分量表及总分值、 BPR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自知力恢复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新森田疗法组康复效果、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的减分率及自知力恢复均较康复疗法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新森田疗法和康复疗法对协助临床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部分精神症状, 自知力的恢复和社会功能的提高均有效, 但新森田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曹红军;王书华;尤海峰;范凤兰;张静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药物流产可避免人工流产手术所致的痛苦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临床已广泛应用, 但少数妇女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多或流血时间长, 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231例药物流产后流血超过1周的妇女进行了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冬玲;张立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 迄今为止, 心力衰竭(心衰)仍然是发病率在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病, 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美国Framingham研究显示, 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 心衰患病率为6%~10%, 自诊断心衰起, 2年死亡率为38%, 6年死亡率为82%[1].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心衰并非单纯性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一个不可逆的终末期过程.

    作者:俞金康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莱菔子热敷治疗术后腹胀的护理

    腹胀是腹部手术术后的常见症状, 以往多采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的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我院2001年5月-2002年10月, 采用中药莱菔子配合热敷脐腹部治疗术后腹胀患者60例, 疗效明显, 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马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多发性骨折多由车祸、工伤等引起, 一旦发生就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和心理创伤.本院1996年7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多发性骨折患者67例, 对其有计划地进行了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护理教育, 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肿瘤扩散的分子机制研究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转移造成广泛的癌细胞播散以及异质性的癌细胞成分, 使目前的治疗手段(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均难以奏效.对肿瘤工作者的重大挑战就是要能预测肿瘤的转移力, 阻止浸润转移的发生, 准确并早期测定体内形成的转移灶, 并将之摧毁.为此, 需深入了解转移过程中某些激活或扩增的相关因子(如基因或基因产物), 这些因子与肿瘤恶性倾向关系密切, 可特异地反映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不仅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转移的预见指标, 而且有助于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书静;田道法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静脉高营养在神经科重危患者中的应用及监护

    静脉高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又称完全胃肠外营养, 对于神经科重危患者, 尤其因广泛脑、脑干病损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昏迷或因真性或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及进食困难, 但鼻饲营养又有逆流气道或有胃肠道并发症者,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营养支持供给途径, 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促进脑组织早日康复, 减少并发症.TPN在普外临床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但在神经科应用的报道甚少.我科1996年6月-2000年12月, 对31例重危患者配合TPN营养支持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现将临床应用及监护实践报道如下.

    作者:姚妙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管理与护理

    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5%, 而继发性高血压占1%~5%[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二大类,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只有极少部分高血压病患者依靠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而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药物来维持血压, 因此, 加强降压药品的管理很重要.

    作者:严加霞;陈玉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

    由于电力的普及和人们对安全用电常识了解不够, 以及雷电因素, 使电击事故时有发生.我院1992年1月至今共收治电击伤患者30例, 现将抢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冯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谈中医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医药对肿瘤的防治在扶正祛邪以提高免疫能力、配合手术放化疗以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肿瘤研究多而广泛, 也有一些深入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笔者浅谈中医肿瘤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米渠;严石林;吴斌;李炜弘;高泓;胥方元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中引流管的护理

    1998年1月-2002年10月, 我科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48例, 效果满意.现将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高频电刀致皮肤烧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高频电刀在现代手术中运用极为广泛, 它具有切口齐、 止血彻底、 节省时间等优点。 由于电刀频率高, 有效面积小, 电流密度大, 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各种损伤, 尤其是电灼伤。 现笔者将电灼伤原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周培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扩张阴道辅以会阴按摩保护会阴法应用体会

    为了探索一种更为理想的助产方法, 提高会阴保护的完整率, 我院1992年以来采用扩张阴道辅以会阴按摩保护会阴的方法, 临床上获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瑞琴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乡村医生应注意针刺消毒

    针刺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 为广大农民患者所信赖, 但是乡村医生针刺消毒情况令人堪忧.

    作者:祁晓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骨折患者手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的体会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 常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 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 因而使正常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 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给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现对60例患者给予系统的术前心理护理, 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 缓冲术前的应激反应, 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作者:孔艳霞;徐群;吴丽妍 刊期: 2003年第21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