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髓性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曹俊杰;吴德沛;李彩霞;张学光;吴小津;刘跃均;常伟荣;朱子玲;孙爱宁;马骁;傅铮铮;唐晓文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CD11c+DC, CD123+DC
摘要: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早期重建情况.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移植方法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Lin-HLA-DR+CD11c+)、DC2(Lin-HLA-DR+CD123+)水平.结果: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包括同胞全相合干细胞移植和HLA半相合移植,移植后14 d DC1分别为0.093%±0.091%,0.090%±0.064%,DC2为0.056%±0.026%,0.130%±0.036%,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 d DC1为0.223%±0.084%,DC2为0.360%±0.023%,非清髓性干细胞组DC1、DC2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髓性移植组相比,非清髓性干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影响树突状细胞亚群重建.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牛MBP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样反应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采用从新鲜牛脊髓中提取的MBP免疫诱导非敏感品系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检测,较成功地建立了C57BL/6、BALBL/c小鼠的EAE模型,实验方法稳定可靠.

    作者:贾怡;陈文捷;李虹;张林;李明远;官鹏;蒋中华;吕梅励;梁伟波;周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血液中GMP-140、sICMA-1及VEGF的检测分析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中GMP-140、sICMA-1及VEGF水平变化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脑梗塞组GMP-140 (36.7±5.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2±3.1)ng/ml(P<0.05);脑梗塞组sICAM水平为(670.2±206.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0±80.5)ng/ml(P<0.05);脑梗塞组VEGF水平为(317.3±105.2)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1.6±10.6)pg/ml(P<0.05).此三个变量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上述三项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评价脑梗塞患者的病理状态及转归.

    作者:黄红宇;魏云玉;徐默玲;许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鼠白介素18与白介素1β转化酶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为了制备白介素18前体(proIL-18)和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共表达肿瘤疫苗,从小鼠脾细胞克隆proIL-18和ICE基因,构建小鼠proIL-18和ICE共表达质粒(pIRES-proIL-18-ICE),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转染细胞RT-PCR及转染细胞培养上清IL-18 ELISA检测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可以表达并分泌成熟的IL-18.培养上清的IL-18可显著诱导Con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表明其具有功能活性.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实验证实与未转染的肿瘤细胞相比,转染空载体pIRES、pIRES-proIL-18、pIRES-ICE、pIRES-proIL-18-ICE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IL-18白血病瘤苗的成功制备表明,利用pIRES载体在同一肿瘤细胞中共表达的proIL-18和ICE能够完全模拟生理过程,在真核细胞内有效酶切,分泌出成熟并有功能活性的IL-18;构建的IL-18瘤苗为进一步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抗白血病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徐玢;马小彤;董成亚;石洋;林永敏;宋玉华;吴克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通过与T细胞间的作用诱导免疫耐受.这种特性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文章就耐受性D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顾春瑜;郑磊;王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清髓性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早期重建情况.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移植方法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Lin-HLA-DR+CD11c+)、DC2(Lin-HLA-DR+CD123+)水平.结果: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包括同胞全相合干细胞移植和HLA半相合移植,移植后14 d DC1分别为0.093%±0.091%,0.090%±0.064%,DC2为0.056%±0.026%,0.130%±0.036%,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 d DC1为0.223%±0.084%,DC2为0.360%±0.023%,非清髓性干细胞组DC1、DC2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髓性移植组相比,非清髓性干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影响树突状细胞亚群重建.

    作者:曹俊杰;吴德沛;李彩霞;张学光;吴小津;刘跃均;常伟荣;朱子玲;孙爱宁;马骁;傅铮铮;唐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熊果酸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研究熊果酸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机制作初步探讨.采用半定量RT-PCR和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PHA和PMA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mRNA的表达及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Th1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熊果酸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表明熊果酸可能对IFN-γ和IL-2在转录和(或)转录后水平发挥抑制作用,有可能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而熊果酸和地塞米松分子结构相似,可能通过类似机制下调糖皮质激素受体发挥作用.

    作者:董兴高;邓涛;谢珞琨;陈会敏;胡志芳;江华;谭锦泉;张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雌二醇对小鼠正常淋巴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

    为探讨雌二醇(E2)对正常和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E2对ConA活化的小鼠正常和致敏淋巴细胞增值、抗体产生及TGF-β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理水平尤其是相当于小鼠动情间期水平的E2对致敏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初始脾淋巴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水平E2诱导活化的脾细胞生成TGF-β,促进免疫鼠脾细胞生成特异性抗体;较低水平E2抑制特异性抗体生成,且抑制程度与脾细胞活化状态相关.

    作者:李霞;王世婷;侯芸;刘奔;王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IV感染者血清TNF-α、IL-2、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机制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研究HIV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进一步探讨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治疗方案,对30例HIV感染者血清TNF-α、IL-2、IL-6和IL-10水平进行了测定.

    作者:杨兰泽;高静;付朝宏;谢顺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周T细胞TCR基因的重排(编辑/修正)与选择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TCR通过VDJC基因重排(rearrangement)和选择(细胞水平选择或克隆选择,cell or clonal selection),而组成了外周多样性的T细胞库.现证实外周的T细胞存在着TCR的第二次重排(编辑/修正,editing/revision)与选择(受体水平或分子水平的选择,receptor or molecular selection),即外周的T细胞能重新开放RAG酶等进行VDJC基因的重新编排,修正原来的TCR或产生全新的TCR,再一次选择成为产生耐受或特异应答的新的T细胞,这种机制在外周T细胞库的扩展、自身免疫病、T细胞的外周耐受、肿瘤和感染、免疫缺陷和移植等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姚新生;王小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柘树根多糖的体外免疫增强作用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属桑科植物,在<本草纲目>等资料中记载可治疗关节疼痛、黄疸等.研究了提取的三种柘树根多糖直接及协同有丝分裂原ConA或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三种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MФ)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国霞;陈靠山;石磊;宋锦平;李莹辉;徐誉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冠状病毒合成肽同SARS患者血清的反应性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表位并合成了7条多肽,研究合成肽与SARS患者早期血清的反应性.利用中和吸收实验筛选合成肽,得到一条肽1,并分别用SARS患者早期血清和健康献血员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它在SARS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5.85%(53/205),健康献血员中为9.57%(9/94),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合成肽1可能是SARS相关抗体靶抗原的一个表位,为靶抗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何卫平;赵军;文翠蓉;李伯安;李靖;陈昊;戚扬;程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iRNA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NF-kB p65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索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小鼠EOMA细胞,RT-PCR测定细胞内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m blot检测细胞内NF-κB p65蛋白水平.同时观察siRN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转染siRNA后的第24小时,细胞内NF-κB p65mRNA水平降低,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在第48小时、72小时细胞内NF-κB p65蛋白已经无法测出;在TNF-α刺激后,转染siRNA的细胞组内NF-κB p65的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说明RNAi技术可以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晓彤;沈振亚;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焦鹏;滕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制剂诱导单个核细胞IL-23、IL-12亚基表达的对比分析

    为探索并比较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3、IL-12亚基表达的诱导剂和调控模式,分离正常人PBMC、单核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各种细菌、细菌产物、细胞因子、丝裂原对上述细胞IL-23和IL-12亚基表达的诱导作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各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未经刺激的PBMC可表达IL-23 p19和IL-12 p35mRNA;脂多糖(LP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C)可上调PBMC IL-23和IL-12各亚基的表达;γ干扰素(IFN-γ)预处理后予LPS刺激可使单核细胞IL-23 p19、IL-12 p35和IL-12p40表达高于LPS直接作用的表达水平.植物血凝素(PHA)可促进CD4+、CD8+T细胞IL-23 p19表达,而对IL-12 p35、p40表达无调节作用.本文结果提示,IL-23的两个亚基的表达都处于紧密调控之下,易受各类诱导剂调节;人类外周血细胞IL-23 p19的表达和调控模式与IL-12 p35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不同点.

    作者:马小彤;葛薇;张秀军;徐玢;林永敏;李戈;宋玉华;吴克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在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免疫隔离效应的研究

    分别将游离胰岛和微囊化胰岛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及腹腔内,在实验终点取各组大鼠脾细胞,采用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观察胰岛移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的应答能力.结果表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和游离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周和(6.6±2.07)d.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的刺激指数(S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胰岛移植组SI和IL-2、IFN-γ活性显著高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可见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化胰岛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体外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表现为免疫低应答性,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作者:张梅;刘超;刘翠萍;覃又文;董凌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CoV 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为了研究SARS-CoV病毒N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N基因,分别克隆到pcDNA3和pET32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N和pET32a-N.以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pET32a-N转化的BL21细菌裂解液中的重组N融合蛋白,并以ELISA方法检测pcDNA3-N质粒基因免疫小鼠诱导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pET32a-N转化BL21细菌后可检测到重组SARS-CoV N融合蛋白表达并分离纯化,pcDNA3-N基因免疫能够诱导产生N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研究的结果表明,SARS-CoV N蛋白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血清学诊断提供条件.

    作者:高海峰;熊凌云;汪晓华;储以微;王缨;熊思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人B7.2基因的L929细胞对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0的作用

    应用RT-PCR法,从由LPS刺激的人的DC细胞中抽提mRNA,扩增获得编码人B7.2分子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确证,进而构建PEGZ-term-B7.2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上清感染L929细胞,经Zeocin筛选,建立稳定表达人B7.2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株.并证实了B7.2基因转染细胞能有效地促进T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促进IL-10的分泌.

    作者:陈洁;邱玉华;王勤;孙中文;陶怡;毛一香;陈永井;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AVU6-cJun siRNA干涉质粒的构建及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与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

    采用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将合成的两段有回文结构的c-Jun互补cDNA序列插人PAVU6 siRNA表达载体,构建PAVU6-cJun siRNA干涉质粒,电转化U937细胞,观察沉默c-Jun的基因表达对GR蛋白表达和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探讨c-Jun与GR功能的相互关系.PAVU6-cJun siRNA转化U937细胞后GR的表达和转录激活活性均有所增强.提示抑制U937细胞c-Jun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GR表达及增强其转录激活功能.

    作者:程晓刚;粟永萍;罗成基;刘晓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L-60细胞ATRA诱导后MMP-9/TIMP-1表达的变化

    为了检测HL-60细胞经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意义.采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WST1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变化,NBT还原实验测定细胞分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MMP-9、MMP-2、TIMP-1、VEGF的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HL-60细胞经ATRA作用24 h后,随着细胞增殖降低与分化的发生,MMP-9 mRNA表达增加,TIMP-1 mRNA和VEGF表达降低,MMP-2 mRNA未见明显表达.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MMP-9表达增加,而TIMP-1表达降低,MMP-9不促进HL-60细胞表达VEGF.

    作者:王俊伟;张玉昆;唐天华;任海全;张伟;姜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液中IL-10、IL-12和sFasL含量的检测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和凋亡分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分析了26例RA患者滑膜液和血清中IL-12、IL-10和可溶性FasL(sFasL)的含量.结果表明RA患者滑膜液中IL-12、IL-10含量分别为(419.9±89.2)pg/ml和(187.7±34.5)pg/ml,外周血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较低,分别为(65.3±34.2)pg/ml(IL-12)和(85.0±12.7)pg/ml(IL-10).滑膜液中sFasL的含量为266 pg/ml,明显高于血清含量(36 pg/ml).这一结果提示,RA患者滑膜液中IL-12含量和sFasL增高,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可能参与了关节滑膜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继而造成免疫损伤.

    作者:邱潮林;徐莉敏;谢秋华;费新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人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利用RT-PCR技术,从稳定分泌抗人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L-PGDS)单克隆抗体的鼠杂交瘤细胞中获得抗体可变区基因;通过一柔性连接短肽[(Gly)4Ser]3,SOE PCR法将此重、轻链可变区拼接成完整的抗人L-PGDS单链抗体基因,并装入表达载体pET-28a(+),在BL21宿主菌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检测显示,在低剂量0.02 mmol/LIPTG诱导和较低温度25℃或28℃条件下培养,重组菌表达了一定量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后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得率为2 mg/100ml,纯度达92%;双夹心ELISA和免疫荧光竞争抑制实验证实,纯化后的单链抗体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作者:朱国华;陈德宇;黄宇烽;宛传丹;许晓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