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在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林梅香

关键词:外伤性急腹症, 腹部开放性损伤, 器官损伤, 诊断与治疗, 临床, 检查结果, 功能异常, 腹部器官, 无创伤, 器质性, 出血量, 超声能, 患者, 病因, 病变, 闭合
摘要:临床上,急腹症常由于腹内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及功能异常等病因所致,而外伤引起的腹部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亦常出现急腹症.超声能在无创伤与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迅速完成腹部器官的全面检查,明确腹内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类型及出血量的估计,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就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腹症67例的B超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肺部感染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值得注意的并发症,其重要性在于发生率高,延长患者的恢复期,甚至有一定病死率.据美国Mayo医院统计,大约25%的术后死亡和肺部并发症有关.但如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加强护理,即可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我院普通外科1995~1997年共行腹部手术2556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2%.

    作者:汤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指压内关穴配合胃镜检查效果评价

    纤维内镜是临床上用于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胃镜通过咽喉处时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只能终止检查,临床上常使用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但见效慢,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我院将祖国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从1998年12月起,用点压内关穴配合胃镜检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痛苦,配合检查顺利完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狄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TCD在眩晕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TCD检查眩晕症有一定临床意义,它有助于鉴别中枢性眩晕、颈性眩晕或美尼氏综合征,从而指导临床.1资料与方法眩晕症90例均系1996年3月~1999年10月的门诊患者,均系发作期,年龄22~79岁,平均50.5岁,病程2天~5年,男38例占42.2%,女52例占57.8%,青年组占33.3%,中年组占42.2%,老年组占24.5%;采用BLT-2000B彩色经颅多谱勒血流仪,选择颞窗、枕窗,常规检测大脑中、前、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对每根动脉的频谱、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进行观察.结果参照全国第二届头颅超声学术会议,国人脑底动脉血流速度及PI,RI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卜菊梅;郑茹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76例

    为了减少混合痔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2年来笔者在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加消痔灵注射,取得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中、重度混合痔,女35例,男41例,年龄32~75岁,平均46.5岁.病程8~38年.

    作者:董育京;孟秀琼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二妙龙胆合剂的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

    二妙龙胆合剂主要由黄柏、苍术、龙胆草、黄芪、茯苓、香附、甘草、节菖蒲、人黄、丹参、升麻、车前子、金钱草等组成的复方水煎醇沉提取的口服液.经我院内部多年应用表明,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燥湿、通淋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淋病及性腺炎症等,效果较好.故就本品的药效学与毒理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萍;李连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

    笔者自1996年2月~2000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73岁,平均51.5岁.入院时间为病后2~12天,皮损面积约占体表的1%~5%.发病部位:胸背部15例,头面部2例,腰腹部2例,臀部1例.1.2治疗方法:①口服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10粒;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②采用双黄连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③辅以中药口服,治以清肝泻火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减.④患处则以5%皮维碘外用,必要时加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敷.

    作者:沈友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鲁南欣康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1997~1999年,笔者应用鲁南欣康治疗肺心病,系统观察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6例,女38例,年龄(69±12)岁,病程3~20年.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标准.依诊断标准,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39例,Ⅳ级20例.

    作者:刘华;颜廷侠;孙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1993~1999年共收治右半结肠癌16例,其中误诊5例,笔者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大68岁,小20岁;病程长的6年,短的4天,主要症状是贫血、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

    作者:刘文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物理检查诊断

    腰腿痛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在临床中笔者发现根性坐骨神经痛(其包括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椎体滑脱等),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的病因.笔者将1996年1月~1998年12月的37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病例资料中,112例的物理检查诊断与腰椎CT,X光片、MRI等影象检查诊断作一对比,其表明:物理检查是诊断根性坐骨神经痛的重要方法,是基层诊断的重要手段,利于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赖成辉;米大同;李志明;潘涛;温荣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颅窝底鞍旁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中颅窝底鞍旁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详细研究了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改变以及新的手术入路.结果:疗效满意,手术全切除率可达42.7%.结论:神经影像学的特殊改变以及新的手术入路,为该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作者:郝建忠;王爱丽;郭强;宋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心绞痛38例体会

    1资料与方法按1979年WHO颁布的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8例,其中劳力性心绞痛27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混合型3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小46岁,年龄大75岁.

    作者:张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白血病患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白血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恶性疾病,其出血和感染为主要死因,现将我科对白血病患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出血部位白血病出血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较常见的出血是皮下出血,口腔、鼻出血,较少见的出血是视网膜和耳内出血,可导致视力、眩晕、耳鸣等功能障碍.

    作者:邱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探讨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继发于各种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疾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为30%~50%.我院ICU病房1995年10月~1999年10月共诊治ARDS 1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更;丁新国;刘慧林;王铮;刘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33例临床报道

    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又称渗出性(湿性)或Kuhnt-junins黄斑变性,属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类型,本病较萎缩性(干性)黄斑变性少见.现将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60岁以上部队离退休干部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33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圣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3例贲门癌的X线漏误诊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贲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之一,其解剖部位特殊,结构与功能复杂,是消化道X线检查中的难点区域,极易漏误诊.据资料统计,漏误诊率高达12%~13%.在基层医院,可能更高.笔者回顾了1995年以来在我科行X线检查,并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个漏误诊病例,分析其漏误诊原因,结合实践,提出几点对策,供参考.

    作者:许晓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5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由于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多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自1993~1997年收集甲亢心病例176例,其中153例伴有各类不同的一种或几种心律失常.笔者就153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作一分析.

    作者:谭晓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29例分析

    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的症状.我科自1996~1998年共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者29例.现将其病因、治疗及疗效等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赵有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内外合治慢性再障的治疗体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贫血性疾病.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现代医学治疗再障以雄激素(Adr)为主要药物,辅以免疫抑制剂、神经兴奋药、脾切除、骨髓移植、脐血输注等治疗方法.

    作者:马月;陈志雄;吴顺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肛管松解术治疗肛裂合并肛门缩窄180例

    肛裂合并肛门缩窄是肛肠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肛管松解术,治疗180例慢性肛裂合并肛门缩窄,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率达96.7%.结合病因病理对手术机理进行简要探讨,认为该术式是治疗慢性肛裂合并肛门缩窄较理想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献彬;王献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手术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不同部位手术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输糖)与对照组(不输糖).观察组依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不同分五组:Ⅰ组12例,全麻行胸腔手术;Ⅱ组9例,全麻行腹腔手术;Ⅲ组10例,硬膜外麻行腹腔手术;Ⅳ组9例,全麻行其他手术;Ⅴ组10例,硬膜外麻行其他手术.全部病例术前一天空腹测血糖,术中、术毕复查血糖,所获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术中、术毕血糖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显著,P<0.001;硬膜外麻组与全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腔、腹腔手术较其他部位手术血糖升高显著,P<0.05.结论:胸腔、腹腔手术范围广,牵拉频繁,老年人反应性高血糖明显,应激反应强烈.术中输糖是血糖增高的原因之一,提示3小时以内的手术术中不必输糖,可以平衡液代之.

    作者:申中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