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 C 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王全懂;李松;杨华

关键词: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半胱氨酸, C 反应蛋白质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关系,评价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有颈动脉内膜(IMT)增厚或颈动脉斑块的入院患者126例,同时记录患者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 Hcy 及 hs-CRP 表达水平。结果依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声学特点,126例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7例、稳定斑块组44例及易损斑块组45例。3组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损斑块组血浆 Hcy、hs-CRP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32±8.60)μmol/L,(9.78±3.16)mg/L,(3.28±0.31)mmol/L]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4.26±4.22)μmol/L,(4.32±3.56)mg/L,(2.32±0.44)mmol/L]及内膜增厚组[(14.02±4.61)μmol/L,(4.22±2.37)mg/L,(2.28±0.60) mmol/L ],稳定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 Hcy、hs-CRP 及 LDL-C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 Hcy、hs-CRP 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905、0.870,P <0.01),Hcy、hs-CRP 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越不稳定。结论血浆 Hcy、hs-CRP 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测定其表达水平可能对斑块易损性有预测价值。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更要警惕冠心病伤害

    女性作为占人口总数近一半的特殊群体,与男性比较在冠心病的各个方面有其特殊性。本刊推出女性冠心病专题,对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征、无创冠心病检测手段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治疗策略以及女性心律失常特征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女性冠心病的认识水平、探讨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促进针对女性冠心病病理特征的精准治疗、改善女性冠心病的预后。

    作者:彭应心;刘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荟萃杂志2015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比值的变化及与 MELD 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SACLF)患者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比值变化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2例 SACLF 患者(SACLF 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 组)以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的比值。研究 SACLF 组 Th17/Treg 与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的相关性。结果 SACLF 组及 CHB 组 Th17频数分别为(2.51±0.57)%、(0.96±0.35)%,均较健康对照组(0.34±0.22)%明显升高(P <0.05);SACLF 组与 CH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 Treg 频数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CHB 组 Treg 频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与 CH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及 CHB 组患者 Th17/Treg 比值分别为(0.43±0.16)、(0.23±0.18),均较健康对照组(0.07±0.15)明显升高(P <0.05),且 SACLF 组与 CH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患者 MELD 评分与 Th17、Th17/Treg 与呈正相关(r =0.647、0.566,P <0.05),与 Treg 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h17/Treg 失衡可能是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机制之一,SACLF 组免疫失衡程度尤其是 Th17的升高均与预后呈正相关。

    作者:陈丽;黄小平;黄燕;孙蔚;朱海超;甘建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糖、血压稳定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地尔(凯时)组20例、血塞通组22例、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联合)组23例。凯时组予以凯时10μg,每日1次,连续14天;血塞通组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 ml(加入木糖醇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连续14天;联合组静脉给予凯时10μg 及血塞通注射液4 ml,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只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本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凯时组、血塞通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凯时组、血塞通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24小时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P <0.01),凯时组、血塞通组血β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P <0.05),联合组血β2微球蛋白降低更明显(P <0.01)。联合组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较凯时组和血塞通注射液组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前列地尔与血塞通注射液短期静脉应用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但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但对尿素氮及肌酐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SPOT.TB 检测不同年龄组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菌阴肺结核,由于其诊断缺乏“痰菌阳性”的金标准,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而 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是新引进的一种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检测方法[1-2]。本研究对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10例菌阴肺结核患者,按年龄段(新国际标准)分为3个年龄组进行 T-SPOT.TB 检测,同时与结核抗体(TB-Tb)、痰 TB-DNA、结核菌涂片及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测方法逐一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洁;罗贤惠;崔爱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女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和特点存在性别差异;且在女性患者不同的生理阶段和生理周期的不同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和特点也有所不同。了解女性患者电生理特点和不同时期心律失常性质,对于女性心律失常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瑞芹;张艳;门汝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micro RNA-106b 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微小 RNA-106b(microRNA-106b)表达水平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68例肝癌患者行 TACE 术前后血清 microRNA-106b 表达水平,分析 microRNA-106b 与肝癌患者 TACE 术后疗效、复发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 TACE术前血清 microRNA-106b 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对照组的(5.94±2.17)倍,术后为正常对照组的(3.05±1.08)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ACE 术后1月 microRNA-106b 相对表达水平在部分缓解组、稳定及进展组分别为2.24±0.52、2.79±0.83和3.8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进一步分析表明,部分缓解组和稳定组microRNA-106b 表达水平均低于进展组,部分缓解组 microRNA-106b 表达水平低于稳定组。microRNA-106b 相对表达水平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为3.11±0.94和2.3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47,P <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ACE 术前 microRNA-106b 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χ2=10.193,P <0.01)。结论血清 microRNA-106b 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 TACE 术后疗效、复发及总生存率均密切相关。

    作者:张志勇;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频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利用高频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滑膜厚度、滑膜血流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的价值。方法临床明确诊断的 RA 患者36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24周。治疗前后对双手第2掌指关节(MCP2)、双腕关节进行滑膜厚度、滑膜血流积分检查,同时进行血沉、C 反应蛋白(CRP)及 DAS28检查,以超声指标与 DAS28、血沉、CR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论治疗前后,MCP2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厚度、MCP2滑膜血流积分与 DAS28的相关性强(P <0.05),MCP2滑膜血流积分与 CRP 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利用高频超声检测 MCP2以及腕关节的滑膜厚度和滑膜积分,均能有效评估 RA 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并作为疗效评价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磊;郑桂敏;李丽;于织波;闫永龙;张风肖;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81例住院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2组白天以及夜间的血压变异系数。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白天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朱斌;王永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瘤体部位、瘤体大径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79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7.0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洁转移、TNM 分期、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术前白蛋白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01)。结论瘤体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虎艳;蔡飞;黄普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动脉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予动脉溶栓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术后6小时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2次/d,2周为1疗程;对照组在溶栓术后24小时予以抗凝治疗。两组降压、降糖、强化降脂、神经保护、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相同,监测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值。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治疗7、14天后 NIHSS 分和 BI 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而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事件并未增加(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未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喜格;张淑娟;路峰;华卫东;陈玉涛;张瑞燕;李利峰;杜远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第八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5年会第四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第八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5年会、第四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于2015年11月13~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太行国宾馆隆重召开。本届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是华北地区及河北省心血管界各位同仁直接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大会,是华北地区唯一的跨省联合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大会学术气氛空前浓厚,代表的参会热情空前高涨。大会共完成讲座110余场,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天津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历时3天的大会安排紧凑、内容新颖、会风端正、学术氛围活跃、会场秩序井然,深受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图1)。

    作者:傅向华;汪雁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二甲双胍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是经典的降糖药物,可以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系统,改善糖脂代谢,发挥多种临床作用。二甲双胍特别适合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动物实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延缓心室重构,但临床研究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的认知必然会逐步加深。

    作者:张坤;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 C 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关系,评价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有颈动脉内膜(IMT)增厚或颈动脉斑块的入院患者126例,同时记录患者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 Hcy 及 hs-CRP 表达水平。结果依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声学特点,126例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7例、稳定斑块组44例及易损斑块组45例。3组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损斑块组血浆 Hcy、hs-CRP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32±8.60)μmol/L,(9.78±3.16)mg/L,(3.28±0.31)mmol/L]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4.26±4.22)μmol/L,(4.32±3.56)mg/L,(2.32±0.44)mmol/L]及内膜增厚组[(14.02±4.61)μmol/L,(4.22±2.37)mg/L,(2.28±0.60) mmol/L ],稳定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 Hcy、hs-CRP 及 LDL-C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 Hcy、hs-CRP 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905、0.870,P <0.01),Hcy、hs-CRP 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越不稳定。结论血浆 Hcy、hs-CRP 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测定其表达水平可能对斑块易损性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全懂;李松;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女性胸痛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核素心肌灌注显像(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T)对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女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入选因胸痛就诊于我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的女性患者55例,根据MPT 检查结果,分为 MPT 阳性组及 MPT 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试验、血脂指标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中 MPT 阳性组24例(43.6%),MPT 阴性组31例(56.4%);MPT 阳性组运动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 MPT 阴性组(P <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各血脂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在 MPT 阳性组明显高于 MPT 阴性组(P <0.05)。结论女性胸痛患者仅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诊断正常误诊率较高,对运动试验阳性、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行核素心肌灌注检查。

    作者:彭应心;姚文静;王学超;李鑫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痛风的治疗进展

    痛风已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近些年在痛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和急性痛风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给予积极抗炎镇痛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联合治疗。急性发作期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可给予降尿酸治疗,不影响急性发作的缓解。除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外,新型降尿酸药物 lesinurad 有望与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联合应用,达到更好的降尿酸效果。

    作者:武东;刘湘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介素13基因+1923C/T 及+2044G/A 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第3内含子+1923C/T 及第4外显子+2044G/A 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0例哮喘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 IL-13基因+1923C/T 及+2044G/A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IL-13+1923C/T 位点基因型 CC、CT 和 TT 在哮喘组分布频率为21.0%、41.0%和38.0%,对照组为41.0%、44.0%和15.0%。IL-13+2044G/A 位点基因型 GG、GA 和 AA 在哮喘组分布频率为51.0%、39.0%和10.0%,对照组为70.0%、25.0%和5.0%。IL-13+1923C/T 和+2044G/A 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P <0.01;χ2=7.71,P <0.05)。结论 IL-13基因+1923C/T 和+2044G/A 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相关,携带+1923T 或+2044A 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哮喘的风险更大。

    作者:席素雅;张玲;张新;王少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首位死亡原因,亦是女性首位死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性别、年龄等传统危险因素在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等亦是女性特有的危险因素。本文将围绕女性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王宁;秦明照;崔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2例并文献复习

    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fibrocalculous pancreatic diabetes,FCPD)好发于热带发展中国家营养较差的人群,以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同时受累、胰管结石、胰腺钙化及糖尿病为特征;国内外报道较少,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 FCPD 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邓英英;张晶露;邱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细胞外组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 RFA 亦可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判断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标志物。本研究拟探讨细胞外组蛋白在肝癌患者 RFA 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接受 RFA 治疗的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内和手术后4周留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 Luminex 方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酐水平。结果肝癌患者经 RFA 治疗后血浆 ALT 和 AST 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肝脏发生损伤。患者细胞外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4.576 mg/L),和治疗前相比(0.83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周后下降至治疗前的水平。RFA 治疗后患者 MPO、IL-6和 IL-10水平均异常升高,提示发生了明显炎症反应。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外组蛋白水平与 MPO、IL-6和 IL-10水平均密切相关(r =0.568,0.485,0.357,均 P <0.01)。结论 RFA 可导致患者肝细胞损伤,因而释放大量的细胞外组蛋白,后者可激活天然免疫细胞和促进炎症因子生成。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 RFA 相关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作者:顾涛;刘立杰;孟玮;华海侠;张运捷;张秋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