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姜海涛;孙晓路
目的 探讨BCL-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BCL-6和BCL-2两种蛋白在46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6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4.3%(25/46),BCL-6阳性组和BCL-2阴性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BCL-6和BCL-2的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冠星;曹祥山;李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1,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Glut)家族基本的成员,主要负责细胞的基础代谢,其表达是细胞糖代谢的主要限速步骤,肿瘤细胞中,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利用增加,Glut-1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肿瘤的演进及预后有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检测120例胃癌中Glut-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的表达程度及相关性,为判断胃癌预后及肿瘤的多途径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陈艳昕;刘庆滨;黄江梅;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与紫杉醇洗脱支架(Coroflex)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Firebird组(112例)和Coroflex组(108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支架内再狭窄.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Firebird组与Coroflex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irebird组和Coroflex组死亡(2.7% vs 1.8%,P>0.05)、心肌梗死(2.7% vs 1.8%,P>0.05)、靶血管重建(2.7% vs 2.8%,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4.5% vs3.7%,P >0.05)及支架内血栓形成(2.7% vs 1.8%,P>0.0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rebird支架与Coroflex支架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是一致的.
作者:宁尚秋;刘文娴;杨鲲;陈立颖;康铁朵;李江;朱佳佳;马长生;吕树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为主)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重症患儿可并发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病死率高,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寻找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和诊治指标甚为关键.我院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20例,对其进行脑脊液检查,探讨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质增高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英;高艳霞;石庆生;黄广丽;周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脂肪肝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单纯用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很难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尤其是脂肪肝背景下的病灶.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不仅可反映病灶的二维声像图,还可以反映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特点,显著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率.本研究采取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同一性质病灶在是否合并脂肪肝的背景下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杰;秦昕;李晓侠;吴丽娟;刘杰;宗晓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一种无创正压通气,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羊水吸人性肺炎,而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的改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治疗效果,现研究分析60例新生儿羊水吸人性肺炎患儿应用NCPAP治疗前后血气中pH、PaCO2、PaO2的变化,以探讨NCPAP对新生儿换气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桂军;任蓉;杨慧;杨国颖;宋宴宏;李瑛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肾癌.PRL发病率低,仅占结外淋巴瘤的0.62%[1].现将我院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帮助临床进行术前诊断.
作者:李颖;马林;王英伟;张肖;王岩;张啸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们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患者冠状动脉1支或多支主要血管内径均匀增粗在4mm以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冠状动脉扩张症不同.目前有关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与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很少,我们通过回顾性研究对6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4例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内径在4 mm以上,通过对其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冠状动脉内径>4mm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肖世南;王彦军;刘涛;鲁轩浩;张海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古兰巴雷综合征(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临床常见周围神经疾病,发病率为1~2/10万.人类发现这种疾病已经100多年,至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大约5%患者死于急性期,10%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有些因素可以预测其治疗效果,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但没有十分一致的结论.现回顾性分析108例GBS患者的资料,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项宁;尹立勇;郭红梅;胡文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回顾2011年,国内外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空前活跃,数十场大型消化病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为全球消化病学专家之间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而岁末在杭州成功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更成为我国消化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为不平凡的2011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年中,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国内外数部诊疗指南和共识报告的相继出台和更新更是本年度的一大亮点,现将2011年度国内外消化领域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岚;刘蕾;牛国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神经源性肺水肿又称脑源性肺水肿或中枢性肺水肿,是重症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如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深部脑手术、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脑膜炎等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而无原发性心、肺、肾等疾病.本病起病急剧,病死率极高,治疗困难,起病速度常与脑损伤程度成正比,及时有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5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金香;常荣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发病,单时相、自限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特别是下肢弛缓性瘫,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常累及脑神经[1].目前认为GBS包括,AIDP、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nd 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milerfisher综合征(Miler-Fisher syndrome,MFS)、急性泛自主性神经病( acute pan-independent neuropathy,APN)和急性感觉神经病(acute sensory neuropathy,ASN)等亚型[2].现汇总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GBS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丛林;姜海涛;孙晓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人的一生约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中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使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目前医学界对人们睡眠质量引起重视,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对机体产生危害,现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ena syndrome,OSAS)对机体各系统危害,复习相关文献,做一简述.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51岁.主因发热伴腹泻6天、右侧眼痛3天于2008年1月13日人院.人院前6天受凉后出现寒战、弛张高热,伴腹泻,稀水样便,4~5次/d,无黏液脓血、无腹痛;伴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无咳嗽、胸痛;入院前3天,出现右眼肿胀、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右眼视力迅速下降,伴右侧偏头痛,曾给予环丙沙星、补液及对症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住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6年,间断口服降糖药物,空腹血糖9~11 mmol/L.查体:体温39.6℃,呼吸18次/min,脉搏108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差,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视力缺失,左眼0.8;左眼眼压17.7 mmHg,右眼眼压31.0 mmHg.
作者:徐健;赵秋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占到30%~40%[1],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截至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DN的进展,因此早期发现致病危险因素是防治DN的关键措施.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我们通过分析血压及血脂在糖尿病无肾病组、DN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探讨两者与DN的相关性,以期为制订预防和控制DN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方法 用TEG方法检测ACS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性别、年龄、吸烟、家族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对PCI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以及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意义.结果 67例ACS患者中13例(19.4%)存在阿司匹林反应低下,9例(13.4%)患者存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3例(4.5%)同时存在阿司匹林反应低下和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者44.0%(11/25)合并糖尿病,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者11.9%(5/42)合并糖尿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者女性比例(60.0%)明显高于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者(1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会降低(P<0.05).而两者在吸烟、家族史、使用PPI、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I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结论 对不同性别、年龄的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娜;季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评价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tary(2011年第1期),PubMed、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11.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8个研究,其中食管癌患者1 471例,正常对照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x-2在食管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OR) =24.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8.64~70.02,P<0.05].临床病理结果显示:Cox-2在食管癌侵及纤维膜与未侵及纤维膜(OR =3.46,95%CI=1.74~6.89),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OR=2.04,95% CI =1.12~3.72)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食管癌男性组与女性组(OR =1.13,95% CI =0.81~1.58),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OR =1.06,95%CI =0.68~1.65),肿瘤直径<5 cm与≥5 cm(OR=1.52,95%CI=0.90~2.57),中上段与下段(OR =0.63,95%CI=0.36~1.09),低分化与中高分化(OR =0.49,95%CI=0.23~1.08),T3~T4期与T1~T2期(OR =2.30,95%CI =0.96~5.52),Ⅲ~Ⅳ期与Ⅰ~Ⅱ期(OR =1.25,95% CI =0.64~2.44)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增了食管癌纤维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
作者:孙国贵;胡万宁;李晖;张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母婴生命健康.病因尚不明确,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我们应用BR-MP型妊娠期高血压监测系统通过桡动脉波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并适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静;杨素勉;朱喜春;高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是目前慢性肝病疾病状态评估研究的热点之一.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其所致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失代偿是目前我国肝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病种,其发展过程和病理特点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他慢性肝病,如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不完全相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是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无创诊断指标或模型的基本方法,基于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判别和回归模型是目前开发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无创诊断模型的两个主要方法.现就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无创判别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占卿;陆伟;张利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传统观点认为脂肪组织的作用是单一的、被动的,仅为单纯的脂肪储存组织.现已证实,脂肪组织除了调节能量储存和营养平衡,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和表达各种脂肪因子.迄今为止,已从脂肪组织分离出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实验表明,脂肪因子通过不同的分泌途径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大脑等多个器官,在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飞飞;孙玉倩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