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旋甲状腺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活动期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李莉华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 Graves眼病, 甲状腺素, 泼尼松, 促甲状腺受体抗体, 免疫球蛋白类, 甲状腺刺激
摘要:Graves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复杂的眼部疾病,可见于大部分Graves病患者和一些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偶尔也发生于无任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1-2].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组织中细丝蛋白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肿瘤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晚期肿瘤复发和淋巴结转移仍较为多见.因此分析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直肠癌治疗的新途径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近年研究发现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基因在某些肿瘤中表现出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具有肿瘤抑制基因的特性,但其与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作者:张钧;梁健;孙国贵;许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2].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60%,相关病死率达13%~60%[3].现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8例基础疾患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燕;王磊;葛燕萍;张冬惠;李万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异常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1].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筛查动脉闭塞疾病的一种有效、无创的手段,ABI异常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和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2].本研究以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创伤性ABI检测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影响ABI的主要因素,为PAD的预防工作进一步提供依据.

    作者:张旭;孙振学;吕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替米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阻断剂,除降压作用外,因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or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的部分特性,影响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1].近年,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受到重视[1].本研究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前后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损伤可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及邻近器官,由此可产生的相应的症状,如头晕、上肢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1].据统计30~50岁人群有25%患过或者正在患颈椎病,60岁以上的则达50%[2].近年来,此病的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3].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发病人群的10%~20%L4].现就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及保守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刘亚梅;徐振奇;刘岩;崔向宇;祝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常用4种不同真空采血管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脂蛋白(a)的影响

    血清脂蛋白(A)[Lp(a)]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子和心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我室对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过程中发现,肝素锂抗凝(绿)管与促凝剂(黄)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紫)管、枸橼酸钠(蓝)管之间的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而后三管之间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燕;周琰;李宝全;秦光艳;安翠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10年神经病学临床主要进展

    2010年国际神经病学领域有诸多新的进展,但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论点有如下几个方面: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学会(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发布了自发性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管理指南和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并对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

    作者:李震中;李世平;贾丽景;董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恶性度高、进展快,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4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失去手术机会,故化疗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吉西他滨是胰腺癌化疗中有显著疗效的药物[1],但化疗后骨髓抑制,尤其血小板减少致出血风险增加,防治棘手,使药物剂量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继院;刘兴安;单国用;张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泵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血肌酐浓度只有在严重的肾小球损害时才会明显升高,对心力衰竭预测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是新发展起来的评价肾功能的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对肾小球滤过率(GFR)早期轻微改变较肌酐更为准确敏感.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CysC水平,探讨血清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泵衰竭和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宗文仓;孔令军;冯晓云;刘丽霞;刘淑红;王继清;安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左旋甲状腺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活动期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Graves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复杂的眼部疾病,可见于大部分Graves病患者和一些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偶尔也发生于无任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1-2].

    作者:李莉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lpathy syndrome,RPLS)是1996年由Hinehey等[1]首次提出的临床及影像学概念,近年来受到重视并见陆续报道.现对2000~2010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唐山市第九医院及迁西县人民医院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继发RPLS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段丽;孙静涛;高惠丽;高慧;刘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儿便秘的原因分析

    便秘是小儿排便功能障碍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生率为0.3%~28,0%[1],在早期由于症状较轻,常被家长忽视,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症状严重才就诊.便秘症状如长时间内不能有效缓解常影响患儿的食欲,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便秘还是其他一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早期发现也有利于对原发疾病的诊治.现将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便秘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漂浮导管球囊充液在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定位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由于球囊内注入压缩气体,难以控制球囊外径大小,影响了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定位效果.为此,我院应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对8例气胸患者采用球囊充液方法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平;李艳肖;金普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74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其常见临床类型,如不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治疗以改善缺血区血液灌流及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主,改善缺血区血液灌流主要以溶栓为主,但是严格的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我们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依达拉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红;李广义;杜国良;杨东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毛细血管恢复率评估糖耐量异常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功能

    目的 测定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恢复率评价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微血管舒张功能.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和糖耐量正常者各48例.微循环显微镜测定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恢复率,比较微血管舒张功能差异.结果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者48例平均年龄(60.4±6.7)岁,平均毛细血管恢复率为(35.4±8.7)%;糖耐量异常者48例平均年龄(62.4±7.7)岁,平均毛细血管回复率(30.1±7.7)%比糖耐量正常者下降(P<0.05).2型糖尿病者48例平均年龄(64.3±8.1)岁,平均毛细血管恢复率(27.5±9.3)%,明显低于正常人和糖耐量异常者(P<0.05).在糖尿病患者,随病程延长,毛细血管恢复率呈递减趋势(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者已存在明显的微血管舒张功能降低,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提示糖代谢受损早期即出现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祝恩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巨大肺结核球误诊为错构瘤1例

    患者,女,64岁,因体检发现右上肺肿块3天于2010年2月8日入住云南省肿瘤医院.3天前患者欲拔牙到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测血压高达200/110 mmHg(1 mmHg=0.133 kPa),故行体检.胸片报:右上肺肿块性质待定(图1).遂转省肿瘤医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3℃,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80/100 mmHg,一般状况良好,胸廓对称,右上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哕音.

    作者:李世媛;徐璈;邹朝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1例

    脑出血的病因很多,由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引起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70岁.主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2小时,于2010年9月18日入院.患者于人院前2小时无诱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查头部CT示:左侧额叶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约40ml.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蛋白电泳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电泳(SPE)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219例,其中病理学诊断为S0、S1、S2、S3、S4的患者分别为19例、50例、61例、38例、51例.SPE各组分含量构成比采用法国Sebia公司生产的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SPE各组分含量构成比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Sayes逐步判别分析,分析方法采用Wilks lambda法,模型纳入变量的F>3.84,剔除变量的F<2.71.结果 血清白蛋白和α2-球蛋白与病理学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s=-0.388、-0.240,均P<0.01),α1-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与病理学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s=0.253、0.418,均P<0.01),β-球蛋白与病理学分期无显著相关性(rs=0.129,P>0.05).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的指标只有血清γ-球蛋白含量构成比.判别函数诊断S0、S1、S2、S3、S4的符合率分别为63.2%、4.0%、3.3%、31.6%、62.8%.结论 SPE各组分中,只有血清γ-球蛋白含量构成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诊断价值;基于SPE构建的判别函数对非肝硬化不同纤维化程度的鉴别能力有限.

    作者:张占卿;陆伟;陈淑琴;王雁冰;饶敏;童海涛;冯艳玲;周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时期患者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浓度,分析其与COP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缓解期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中MMP-9、TlMP-1的浓度.结果 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MMP-9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MMP-9(612.2±58.9)/μg/L、(401.5±45.7)/μg/L vs(186.2±77.4)/μg/L(P<0.01),血清MMP-9(221.7±30.4)μg/L、(203.0±33.5)μg/L vs(131.4±44.5)μg/L(P<0.01);AECOPD组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MMP-9浓度均高于COPD缓解期组(P<0.01).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TIMp-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TIMP-1(859.3±101.0)/μg/L、(356.4±92.1)μg/L vs(97.1±54.2)μg/L(P<0.01),血清TIMP-1(213.2±27.2)μg/L、(149.9±20.1)μg/L vs(84.1±14.0)μg/L(P<0.01);AECOPD组血清TIMP-1浓度均高于COPD缓解期组(P<0.01).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诱导痰上清液及血清MMP-9/T1MP-1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ECOPD组血清MMP-9/TIMP-1比值低于COPD缓解期组(P<0.01).结论 COPD不同时期诱导痰及血清中MMP-9、TIMP-1含量不同,提示存在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

    作者:郭瑞霞;张建敏;王佳玲;吴金芳;袁雅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应用Onyx-18行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Onyx-18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应用Onyx-18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6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Spetzler分级: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7例,Ⅴ级2例.16例患者中共进行20次栓塞,完全栓塞5例(31.2%),90%栓塞5例(31.2%)差6例.7例患者出现术后头痛,给予甘露醇脱水后症状缓解;3例出现一过性肢体偏瘫、麻木,给予相应处理后其中3例完全恢复;2例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微导管拔管失败,滞留体内,术后其中1例患者出现残留右上肢轻瘫.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未发现畸形血管团再通现象.13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1例GOS=4;2例GOS=3.结论 Onyx-18行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可行,在临床上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脑血管畸形治愈率,可以有效将大的血管畸形减客,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熟练掌握栓塞操作技巧及预防措施,可以使脑动静脉畸形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作者:张品元;侯凯;徐丽峰;井山泉;宋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