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森林;乔娜;乔占英;康建省;高永平;张立超;韩锦胜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普通型肺炎,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常规治疗均能治愈.但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用常规方法难以治愈,可迁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近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旨在为儿童RMPP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兆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严重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所以极易误诊,目前抗真菌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作用缓慢,疗程长,价格昂贵,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儿可能难以耐受,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石庆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突然、出血量大,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目前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但是传统的X线监视经皮肝门静脉穿刺受到患者情况及操作医师水平因素的限制,往往使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死亡.本研究对5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进行多体位、多点位的门静脉穿刺,尤其是可对肝内门静脉各支进行选择,便于导管顺利进入门静脉主干,达到直视下的穿刺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庄;王和;金莹;李静;王志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重症患者由于其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明显,在治疗的过程中,腹泻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腹泻可以并发于疾病本身,也可以是各种治疗所引起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较高,成为了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风险评估.
作者:赵琳;刘洪波;王竟军;赵顺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医学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主要通过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分泌的应激激素来调节并对不同应激作出反应,慢性应激刺激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大约有2/3的疾病或机体异常与直接或间接的应激反应有关.尽管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对抗肿瘤的机制不确切,但免疫功能的降低在其中起着重要及特殊的作用.
作者:王继云;王建军;张俊权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有报道在PE的栓子中,血栓栓塞占82.2%,肿瘤栓塞占13.3%,脂肪栓塞占3.3%,羊水栓塞占1.1%[1].近年来,随着PE的知识普及、检查手段的增多更新,国内PE误诊率、漏诊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由于PE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需要特殊的检查技术,所以基层医院的误诊率、漏诊率仍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王勇;袁吉祥;高兵;刘珍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高6年,胸闷3月余,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当时未予重视,随后出现头胀,午后多见,测血压高达200/100mmHg(1 mmHg=0.133 kPa),未正规用药,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晨起及夜间多见,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心率104次/min,血压220/130 mmHg,身高172 cm,体质量62 kg;口唇色素深,乳腺未发育;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04次/min,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作者:卢拥华;潘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男,72岁.因活动性心悸、气喘10天,于2006年3月7日入住我院,轻活动既有明显症状.5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30/75mmHg(1 mmHg=0.133 kPa),呼吸尚平稳,右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心率98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不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改变.胸部X线检查呈肺瘀血征,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增大(左心房内径4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39.6%.
作者:任志明;李梦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61例CHB患者,经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同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的程度.观察Hp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43)的肝纤维化分期(S0~1=33,S2=15,S3~4=13)的差别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14C滴度的差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4C滴度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 S0~1和S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1、S2和S3~43组患者的14C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C滴度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0.107(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OC下面积(AUC)0.444(95% CI=0.297~0.590).结论 Hp在CHB中的感染阳性率及其滴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作者:温小凤;蒋忠胜;柯柳;陈念;张鹏;李敏基;覃川;韦静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且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这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虽然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预后良好,但仍有一些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早期复发和死亡[1].多项研究表明,在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分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2-4].故早期发现是提高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美丽;范红;杨炜;周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摄食-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早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摄食-吞咽障碍,造成进食困难,影响营养的摄入.还可因摄食-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在脑卒中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意识清楚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神经康复训练与指导,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60例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训练与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金玲;吕桂玲;宋剑;胡毅平;蔡娜;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对398例(至少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存在高血糖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旨在观察缩小血糖变化幅度能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子彬;卜彦斌;田勇;常智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检查 258 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 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 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 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 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作者:韩莹;孙琳;刘燕敏;丁惠国;王曙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病因导致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因病死率高及治疗费用昂贵,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MHD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已经受到高度重视[1].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干预抑郁症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在血液透析伴发抑郁症的患者中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在MHD伴发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晓莉;任晓军;贾忠辉;贾俊亚;刘坤;林珊;闫铁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改变.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本病在临床上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IC的发病率日逐增高[1].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确诊的32例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向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普通人群中血尿的患病率是蛋白尿患病率的5~8倍[1-2],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损伤的重要临床表现.尽管世界各地血尿发生率不同,但其高患病率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分析徐州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查明血尿的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旨在为血尿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汪秀英;王盖;杨科;董鑫;卓朗;陈茂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女,4岁.主因反复恶心、呕吐3日,意识不清3小时于2010年3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达2 500 ml,尿量同饮水量.入院前3天大量饮用饮料后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样,非咖啡色,无呕血,入院前1天症状加重,烦躁明显,不能进食,发热,体温达39℃,当地医院检查为胃扩张,并行胃肠减压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逐渐出现意识淡漠,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昏迷,入我院外科.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2.56×109/L,中性粒细胞0.849,血红蛋白115 g/L.
作者:邱琳;李彩萍;李爱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患者35例,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于症状及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标测实性心律下的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早激动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成功的30例患者中,28例高频成分(HF)明显,低频成分(LF)存在;2例为LF缺失,HF明显.复发的5例患者中4例为LF缺失,HF明显;1例为HF明显,LF存在.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成功的30例患者中17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复发的5例患者中1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电生理检查显示,消融后患者基础心率、SNRT、WP、AH间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于心率波动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系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选择性消融窦房结或房室结周围神经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郝蓬;郭成军;刘兴鹏;柳景华;张英川;方东平;赵东辉;刘冰;王国忠;李果;何东方;卢春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比剂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已逐渐引起临床关注,尤其对心、肾脏功能损害研究较深入,而对肝脏损害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使用对比剂前后肝功能变化,了解对比剂对肝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11年3~6月为明确诊断行CT增强检查的本院住院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9~77岁,平均(55.5±20.5)岁,肝囊肿8例,胃肠道肿瘤6例,肺癌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50 U/L,并排除其他肝胆疾病.
作者:黄文福;马德亮;周和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1 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必须包括如下内容: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相应的科学假说,研究对象,干预措施,随机化分组方案,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技术路线,具体的实施方案,观察周期,可行性,样本量计算,经费预算和研究时间安排.研究方案应具体明确,既要可信,又要切实可行.从统计学角度来讲,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假说,确定设计类型,确定研究总体及样本,拟定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计划等.
作者:颜虹;徐勇勇;赵耐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