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十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张兆兰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 激素类, 治疗结果
摘要: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普通型肺炎,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常规治疗均能治愈.但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用常规方法难以治愈,可迁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近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旨在为儿童RMPP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及文献回顾

    患者,女,4岁.主因反复恶心、呕吐3日,意识不清3小时于2010年3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达2 500 ml,尿量同饮水量.入院前3天大量饮用饮料后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样,非咖啡色,无呕血,入院前1天症状加重,烦躁明显,不能进食,发热,体温达39℃,当地医院检查为胃扩张,并行胃肠减压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逐渐出现意识淡漠,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昏迷,入我院外科.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2.56×109/L,中性粒细胞0.849,血红蛋白115 g/L.

    作者:邱琳;李彩萍;李爱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17α羟化酶缺陷症1例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高6年,胸闷3月余,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当时未予重视,随后出现头胀,午后多见,测血压高达200/100mmHg(1 mmHg=0.133 kPa),未正规用药,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晨起及夜间多见,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心率104次/min,血压220/130 mmHg,身高172 cm,体质量62 kg;口唇色素深,乳腺未发育;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04次/min,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作者:卢拥华;潘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61例CHB患者,经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同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的程度.观察Hp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43)的肝纤维化分期(S0~1=33,S2=15,S3~4=13)的差别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14C滴度的差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4C滴度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 S0~1和S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1、S2和S3~43组患者的14C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C滴度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0.107(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OC下面积(AUC)0.444(95% CI=0.297~0.590).结论 Hp在CHB中的感染阳性率及其滴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作者:温小凤;蒋忠胜;柯柳;陈念;张鹏;李敏基;覃川;韦静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体会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严重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所以极易误诊,目前抗真菌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作用缓慢,疗程长,价格昂贵,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儿可能难以耐受,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石庆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婴儿,且肺炎或喘憋症状更重[1].若不及时控制易发生心力衰竭,易导致婴幼儿哮喘,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院应用孟鲁司特佐治9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亮;尹宝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浆内源性地高辛样因子及Na+-K+-ATP酶在肾衰竭患者中的变化

    血浆内源性地高辛样因子(endogenous digoxinlike factor,EDF)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样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利尿、利钠、缩血管和强心的作用.普遍认为EDF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Na+ -K+ -ATP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Na+ -K+ -ATP 酶活性下降能引起一系列细胞功能的改变.

    作者:李然;韩鸿玲;翟德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肝脏病理检查对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检查 258 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 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 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 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 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作者:韩莹;孙琳;刘燕敏;丁惠国;王曙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治疗中国人群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能否使患者临床以及预后等方面进一步获益.方法 系统检索197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检索词‘曲美他嗪’或‘万爽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力衰竭’,剔除包含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研究;选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TMZ对慢性衰竭心肌的临床作用;并以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等联合预测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篇中文文献,1789例患者;在规范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显著升高LVEF[相对危险度(RR)=0.64,95%可信区间(CI)=0.48~0.81];TMZ组患者因为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RR =0.21,95% CI =0.11~0.41)和病死率(RR=0.18,95% CI=0.07~0.46)显著下降.结论 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MZ联合心力衰竭常规系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左心室功能,并减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和病死率.

    作者:彭澍;吴平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尿蛋白的影响及其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方法 纳入90例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FS组,n=30)、辛伐他汀组(SS组,n=30)或安慰剂对照组(PC组,n=30),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 mg/d)、辛伐他汀(40mg/d)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 hU-Pro)、血清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FS组和SS组的TC、LDL-C、24 hU-Pro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FS组TC( 5.26±0.73) mmol/L vs (3.82±0.52)mmol/L; LDL-C(3.84±0.47) mmol/L vs (2.73±0.51) mmol/L;24 hU-Pro(1.32±0.32)g vs (0.77±0.21)g(均P<0.05);SS组TC(5.37±0.65) mmol/L vs (3.95±0.66) mmol/L; LDL-C(3.69±0.37) mmol/L vs (2.84±0.41) mmol/L;24 hU-Pro(1.25±0.43)g vs (0.81±0.27)g(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C、LDL-C、24 hU-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后的SBP/DBP、TG、HDL-C、SCr、BUN、CK、AST、AL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两者的肾脏保护作用相当,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林克;苏冠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抗生素十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普通型肺炎,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常规治疗均能治愈.但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用常规方法难以治愈,可迁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近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旨在为儿童RMPP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兆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增大的CT特征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量增大是造成病情恶化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1-3].但预测这种血肿量增大影像学指标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30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血肿增大的CT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8例,男173例,女135例,年龄31~83岁,平均(69.0±3.2)岁.符合下列条件:①发病时无外伤史;②发病6小时内就诊;③血肿位于幕上.

    作者:张淑芳;郭书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缺血性结肠炎32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改变.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本病在临床上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IC的发病率日逐增高[1].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确诊的32例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向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骨窗开颅与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作为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 66例,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HICH患者144例,发病后均伴有意识障碍和不同程度的偏瘫.纳入标准:①高血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②出血量在30~60 ml;③排除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出血;④手术在脑出血后24小时以内;⑤无严重系统器官性疾病;⑥患者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颅内血肿量小于手术指征容量者亦纳入.

    作者:郝晓;李学良;岳力强;高家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比剂对肝功能的影响

    对比剂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已逐渐引起临床关注,尤其对心、肾脏功能损害研究较深入,而对肝脏损害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使用对比剂前后肝功能变化,了解对比剂对肝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11年3~6月为明确诊断行CT增强检查的本院住院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9~77岁,平均(55.5±20.5)岁,肝囊肿8例,胃肠道肿瘤6例,肺癌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50 U/L,并排除其他肝胆疾病.

    作者:黄文福;马德亮;周和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 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必须包括如下内容: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相应的科学假说,研究对象,干预措施,随机化分组方案,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技术路线,具体的实施方案,观察周期,可行性,样本量计算,经费预算和研究时间安排.研究方案应具体明确,既要可信,又要切实可行.从统计学角度来讲,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假说,确定设计类型,确定研究总体及样本,拟定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计划等.

    作者:颜虹;徐勇勇;赵耐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危重病患者血糖变化幅度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对398例(至少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存在高血糖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旨在观察缩小血糖变化幅度能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子彬;卜彦斌;田勇;常智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西洛他唑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 将HUVECs用不同浓度的西洛他唑(0 μg/L、0.05 μg/L、0.1μg/L、1.0μg/L、10 μg/L)溶液处理1小时后,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0μg/L诱导24小时.半定量复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 TNF-α能上调VCAM-1和ICAM-1的表达,西洛他唑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上述作用,随着西洛他唑浓度的增加,ICAM-1mRNA表达水平逐步下降,分别为0.239±0.012、0.205±0.012、0.166±0.010、0.136±0.008,VCAM-1mRNA表达水平也逐步下降,分别为0.114±0.048、0.093±0.051、0.083±0.045、0.068±0.039.结论 西洛他唑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mRNA表达,提示西洛他唑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血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聚集和黏附实现的.

    作者:薄小萍;陈茂华;张常莹;鲍小京;陆卫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心肌酶变化临床分析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基层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后心肌酶谱已列为常规检查,结果发现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心肌酶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合并发热时升高更明显,从而认为是合并心肌受损或心肌炎,造成了家长的恐慌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探讨和观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心肌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以便确定疗程,早期干预,现对我院收治的116例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丽;田强;惠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病因导致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因病死率高及治疗费用昂贵,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MHD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已经受到高度重视[1].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干预抑郁症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在血液透析伴发抑郁症的患者中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在MHD伴发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晓莉;任晓军;贾忠辉;贾俊亚;刘坤;林珊;闫铁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血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王国民;彭曙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