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尹宝叶
赛丹又名硫丹,是剧毒类有机氯农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有机氯农药逐渐被淘汰,赛丹中毒报道很少.但目前农村部分地区有人以赛丹配置毒饵捕鱼.个别家庭存有农药赛丹,偶有口服赛丹中毒病例.几年来,天津市静海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急性重症赛丹中毒6例.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致残率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绍群;任朝来;樊凌华;张厚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改变.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本病在临床上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IC的发病率日逐增高[1].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确诊的32例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向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的效果、终点事件及安全性.方法 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分层血压调治技术,联合抗血小板及分层下调治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多类药物小剂量一体化协同治疗.对照组给予降压、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降糖、降脂、降纤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责任颈动脉狭窄区斑块内部回声特征、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 治疗组3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 vs 13.3%、9.5% vs 19.2%、5.8% vs 12.4%、1.9% vs 6.2%、2.3% vs7.1%(P<0.01).治疗组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复查斑块均较对照组稳定(P <0.05);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 vs 7.4%(P<0.05).两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13.6% vs 5.3%(P<0.01).结论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观和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极大提高了功能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王连;吉训明;魏玉清;王玉;孔咏梅;李国锋;刘海花;王云;殷海清;李英毅;彭红兵;宁海春;李俊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瘤颈重塑技术十分重要,常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或采用球囊辅助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1].球囊半覆盖瘤颈辅助栓塞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球囊半覆盖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例,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方法 纳入90例血压控制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FS组,n=30)、辛伐他汀组(SS组,n=30)或安慰剂对照组(PC组,n=30),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 mg/d)、辛伐他汀(40mg/d)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 hU-Pro)、血清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FS组和SS组的TC、LDL-C、24 hU-Pro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FS组TC( 5.26±0.73) mmol/L vs (3.82±0.52)mmol/L; LDL-C(3.84±0.47) mmol/L vs (2.73±0.51) mmol/L;24 hU-Pro(1.32±0.32)g vs (0.77±0.21)g(均P<0.05);SS组TC(5.37±0.65) mmol/L vs (3.95±0.66) mmol/L; LDL-C(3.69±0.37) mmol/L vs (2.84±0.41) mmol/L;24 hU-Pro(1.25±0.43)g vs (0.81±0.27)g(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C、LDL-C、24 hU-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后的SBP/DBP、TG、HDL-C、SCr、BUN、CK、AST、AL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两者的肾脏保护作用相当,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林克;苏冠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医学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主要通过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分泌的应激激素来调节并对不同应激作出反应,慢性应激刺激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大约有2/3的疾病或机体异常与直接或间接的应激反应有关.尽管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对抗肿瘤的机制不确切,但免疫功能的降低在其中起着重要及特殊的作用.
作者:王继云;王建军;张俊权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普通型肺炎,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常规治疗均能治愈.但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用常规方法难以治愈,可迁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近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旨在为儿童RMPP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兆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喜欢把各类物品放入口中,很容易误咽使部分物品嵌顿于食管,造成食管异物,尤其以金属硬币多见.对于食管异物的取出,传统方法是采用硬直食管镜法直接钳取或电子胃镜活检钳钳取.2008~2010年我院应用无菌乳胶导尿管(简称Forley管,亦称气囊导尿管)成功取出12例小儿食管异物(硬币和纽扣),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存学;李艳丽;王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患者35例,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于症状及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标测实性心律下的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早激动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成功的30例患者中,28例高频成分(HF)明显,低频成分(LF)存在;2例为LF缺失,HF明显.复发的5例患者中4例为LF缺失,HF明显;1例为HF明显,LF存在.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成功的30例患者中17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复发的5例患者中1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电生理检查显示,消融后患者基础心率、SNRT、WP、AH间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于心率波动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系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选择性消融窦房结或房室结周围神经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郝蓬;郭成军;刘兴鹏;柳景华;张英川;方东平;赵东辉;刘冰;王国忠;李果;何东方;卢春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普通人群中血尿的患病率是蛋白尿患病率的5~8倍[1-2],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损伤的重要临床表现.尽管世界各地血尿发生率不同,但其高患病率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分析徐州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查明血尿的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旨在为血尿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汪秀英;王盖;杨科;董鑫;卓朗;陈茂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雷替曲塞是一种特异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它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由Zeneca医药和肿瘤研究中心(UK)共同研发,自1996年以来,先后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010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雷替曲塞在我国使用,这使肿瘤科医生在治疗肿瘤时多了一种选择.现就雷替曲塞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月馨;常靓;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量增大是造成病情恶化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1-3].但预测这种血肿量增大影像学指标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30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血肿增大的CT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8例,男173例,女135例,年龄31~83岁,平均(69.0±3.2)岁.符合下列条件:①发病时无外伤史;②发病6小时内就诊;③血肿位于幕上.
作者:张淑芳;郭书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当的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n=129)、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n=25)、联合ERCP和PTCD途径(n=8)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的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TBIL、DBIL、IBIL、ALT、AST均显著下降(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经治疗后缓解,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3种方法均显著降低了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在ERCP与PT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 PTCD因例数少,未见有并发症.结论 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确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途径解除患者的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侯森林;乔娜;乔占英;康建省;高永平;张立超;韩锦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摄食-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早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摄食-吞咽障碍,造成进食困难,影响营养的摄入.还可因摄食-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在脑卒中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意识清楚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神经康复训练与指导,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60例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训练与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金玲;吕桂玲;宋剑;胡毅平;蔡娜;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有报道在PE的栓子中,血栓栓塞占82.2%,肿瘤栓塞占13.3%,脂肪栓塞占3.3%,羊水栓塞占1.1%[1].近年来,随着PE的知识普及、检查手段的增多更新,国内PE误诊率、漏诊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由于PE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需要特殊的检查技术,所以基层医院的误诊率、漏诊率仍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王勇;袁吉祥;高兵;刘珍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血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王国民;彭曙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对398例(至少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存在高血糖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旨在观察缩小血糖变化幅度能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子彬;卜彦斌;田勇;常智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MP)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在非流行时期约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1].MP可产生多种肺内外合并症,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MP合并肺不张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40例MP合并肺不张患儿40例(其中7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男31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4.2±1.0)岁.
作者:吕凤秀;许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高6年,胸闷3月余,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当时未予重视,随后出现头胀,午后多见,测血压高达200/100mmHg(1 mmHg=0.133 kPa),未正规用药,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晨起及夜间多见,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心率104次/min,血压220/130 mmHg,身高172 cm,体质量62 kg;口唇色素深,乳腺未发育;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04次/min,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作者:卢拥华;潘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重症患者由于其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明显,在治疗的过程中,腹泻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腹泻可以并发于疾病本身,也可以是各种治疗所引起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较高,成为了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风险评估.
作者:赵琳;刘洪波;王竟军;赵顺成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