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澍;吴平生
血浆内源性地高辛样因子(endogenous digoxinlike factor,EDF)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样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利尿、利钠、缩血管和强心的作用.普遍认为EDF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Na+ -K+ -ATP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Na+ -K+ -ATP 酶活性下降能引起一系列细胞功能的改变.
作者:李然;韩鸿玲;翟德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女,69岁,以心悸、多汗、多食、消瘦29年,加重15天为主诉于2011年2月15日入院.患者29年前出现心悸、多汗、多食、消瘦,2个月内体质量减轻约7.5 kg,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甲巯咪唑(他巴唑)口服约2个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后自行停药,后上述症状未再出现,亦未再复查甲状腺功能.15天前出现乏力、心悸、多汗,以活动后为著,伴大便次数增多,成形,每日2~3次.遂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甲状腺功能示:促甲状腺激素(TSH)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
作者:任蕾;孙良阁;朱亚丽;万荔;李征途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赛丹又名硫丹,是剧毒类有机氯农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有机氯农药逐渐被淘汰,赛丹中毒报道很少.但目前农村部分地区有人以赛丹配置毒饵捕鱼.个别家庭存有农药赛丹,偶有口服赛丹中毒病例.几年来,天津市静海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急性重症赛丹中毒6例.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致残率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绍群;任朝来;樊凌华;张厚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喜欢把各类物品放入口中,很容易误咽使部分物品嵌顿于食管,造成食管异物,尤其以金属硬币多见.对于食管异物的取出,传统方法是采用硬直食管镜法直接钳取或电子胃镜活检钳钳取.2008~2010年我院应用无菌乳胶导尿管(简称Forley管,亦称气囊导尿管)成功取出12例小儿食管异物(硬币和纽扣),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存学;李艳丽;王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1 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必须包括如下内容: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相应的科学假说,研究对象,干预措施,随机化分组方案,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技术路线,具体的实施方案,观察周期,可行性,样本量计算,经费预算和研究时间安排.研究方案应具体明确,既要可信,又要切实可行.从统计学角度来讲,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假说,确定设计类型,确定研究总体及样本,拟定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计划等.
作者:颜虹;徐勇勇;赵耐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普通型肺炎,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常规治疗均能治愈.但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用常规方法难以治愈,可迁延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近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旨在为儿童RMPP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兆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重症患者由于其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明显,在治疗的过程中,腹泻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腹泻可以并发于疾病本身,也可以是各种治疗所引起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较高,成为了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风险评估.
作者:赵琳;刘洪波;王竟军;赵顺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男,72岁.因活动性心悸、气喘10天,于2006年3月7日入住我院,轻活动既有明显症状.5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30/75mmHg(1 mmHg=0.133 kPa),呼吸尚平稳,右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心率98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不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改变.胸部X线检查呈肺瘀血征,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增大(左心房内径4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39.6%.
作者:任志明;李梦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严重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所以极易误诊,目前抗真菌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作用缓慢,疗程长,价格昂贵,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儿可能难以耐受,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石庆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能否使患者临床以及预后等方面进一步获益.方法 系统检索197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检索词‘曲美他嗪’或‘万爽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力衰竭’,剔除包含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研究;选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TMZ对慢性衰竭心肌的临床作用;并以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等联合预测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篇中文文献,1789例患者;在规范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显著升高LVEF[相对危险度(RR)=0.64,95%可信区间(CI)=0.48~0.81];TMZ组患者因为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RR =0.21,95% CI =0.11~0.41)和病死率(RR=0.18,95% CI=0.07~0.46)显著下降.结论 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MZ联合心力衰竭常规系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左心室功能,并减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和病死率.
作者:彭澍;吴平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MP)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在非流行时期约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1].MP可产生多种肺内外合并症,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MP合并肺不张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40例MP合并肺不张患儿40例(其中7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男31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4.2±1.0)岁.
作者:吕凤秀;许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量增大是造成病情恶化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1-3].但预测这种血肿量增大影像学指标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30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血肿增大的CT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8例,男173例,女135例,年龄31~83岁,平均(69.0±3.2)岁.符合下列条件:①发病时无外伤史;②发病6小时内就诊;③血肿位于幕上.
作者:张淑芳;郭书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医学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主要通过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分泌的应激激素来调节并对不同应激作出反应,慢性应激刺激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大约有2/3的疾病或机体异常与直接或间接的应激反应有关.尽管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对抗肿瘤的机制不确切,但免疫功能的降低在其中起着重要及特殊的作用.
作者:王继云;王建军;张俊权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G98T、+A561C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载量水平和前S1抗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G98T、+A561C多态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载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前S1抗原、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结果 ①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中E选择素+G98T多态性存在基因型GG、GT两种,基因型发生频率分别为GG(94.0%)、GT(6.0%);同时+A561C多态性存在AA、AC两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78.7%),AC基因型(21.3%);②E选择素A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9,P<0.05);AC基因型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122倍(OR=2.122;95%CI=1.1208~4.0189);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5);A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水平及前S1抗原水平均高于AA基因型(P<0.01).结论 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存在E选择素+G98T和+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且均不存在纯合变异,其中+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C可能是新疆石河子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HBV的复制可能受AC位点多态性的影响.
作者:蔡伟娟;陈慧园;王旭晖;于媛媛;张晶;声香云;郑维威;程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对398例(至少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存在高血糖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旨在观察缩小血糖变化幅度能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子彬;卜彦斌;田勇;常智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血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王国民;彭曙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瘤颈重塑技术十分重要,常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或采用球囊辅助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1].球囊半覆盖瘤颈辅助栓塞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球囊半覆盖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例,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检查 258 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 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 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 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 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作者:韩莹;孙琳;刘燕敏;丁惠国;王曙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基层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后心肌酶谱已列为常规检查,结果发现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心肌酶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合并发热时升高更明显,从而认为是合并心肌受损或心肌炎,造成了家长的恐慌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探讨和观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心肌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以便确定疗程,早期干预,现对我院收治的116例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丽;田强;惠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的效果、终点事件及安全性.方法 初发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7例,对照组339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分层血压调治技术,联合抗血小板及分层下调治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多类药物小剂量一体化协同治疗.对照组给予降压、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降糖、降脂、降纤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责任颈动脉狭窄区斑块内部回声特征、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依从性情况.结果 治疗组3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现、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 vs 13.3%、9.5% vs 19.2%、5.8% vs 12.4%、1.9% vs 6.2%、2.3% vs7.1%(P<0.01).治疗组3年和5年健康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复查斑块均较对照组稳定(P <0.05);治疗后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 vs 7.4%(P<0.05).两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13.6% vs 5.3%(P<0.01).结论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多类药物一体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出血性表观和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极大提高了功能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王连;吉训明;魏玉清;王玉;孔咏梅;李国锋;刘海花;王云;殷海清;李英毅;彭红兵;宁海春;李俊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