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起搏方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远期影响

盛晓东;陆敏;金骁琦;徐伟中;周建龙;范韬;金静;陈志贤;郑冠群;祁平东

关键词: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心脏起搏, 人工, 超声检查
摘要:房室顺序起搏(DDD)起搏方式曾被认为是一种“全能”的起搏方式,因为与心室同步(VVI)起搏相比它能保持房室同步,与心房同步(AAI)相比它具有心室起搏和感知功能避免心室停搏.但晚近研究发现由于采用右心室心尖部位起搏,长期随访并未显示其明显优于VVI起搏方式[1-2].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肠病中的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8例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的超声表现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组织活检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炎,超声显示肠壁增厚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共62例,此直接征象预测缺血性肠炎的阳性率79.5% (62/78);56例显示壁间血流信号消失或很难显示,提示缺血性肠炎的阳性率90.3%(56/62).结论 超声检查廉价、无创、迅速,对缺血性肠病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定位较明确,可作为本病的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邓彦东;甄宇治;王金锐;邵云;樊文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选取胃食管反流病及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疗程8周;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观察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及对照组健康者清晨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并对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后8周,粪便中大肠杆菌(4.81±0.77) lonN/g及肠球菌属(5.24±0.63)lonN/g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8.82±0.91) lonN/g及乳酸杆菌属(6.99±0.69)lonN/g明显减少(P<0.05).结论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可致肠道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明显下降,使肠道生物屏障受损,增加了肠源性感染风险.

    作者:李荣富;李欣;吴姗珊;孙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病死率较高的卒中类型之一,发病率约为每年60~80/10万,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此外,幸存者中仅有约20%在急性期后6个月时恢复生活自理[1].本研究将可能导致脑出血1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汪立燕;甄志刚;王晋朝;王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肝内胆管细胞癌( intrahepatic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4∶1,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胆管癌80%为腺癌,少数为鳞癌[1],临床起病隐匿,螺旋CT多期扫描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强化特征及其大小、浸润范围.现收集我院肝内胆管细胞癌20例,结合文献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董延鸣;徐伟;石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波峰—末间期测量的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可通过折返、后除极等机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限即T波峰—末间期(Tpe)可间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1 2].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Tpe,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腾;严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DV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对56例患者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320排DV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可用于评估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AG显示病变140个,320排DVCT显示其中132个,320排DV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9.2%、96.9%和97.9%.冠状动脉管壁严重钙化是图像质量失实的主要原因.结论 320排DV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岩;唐发宽;张同欣;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黏蛋白4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上皮中黏蛋白4( MUC4)和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70例NSCLC(NSCLC组),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标本中MUC4和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中MUC4和ErbB2高表达率分别为22.9%(16/70)、47.1%(33/70)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P<0.05);MUC4和ErbB2均随NSCLC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高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NSCLC中MUC4和ErbB2临床Ⅲ~Ⅳ期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且MUC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C4和ErbB2在伴淋巴结转移的37例NSCLC患者中的高表达率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MUC4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UC4和ErbB2基因蛋白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二者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相关性.

    作者:周转转;霍建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

    患者,男,27岁,主因发现血钙升高1年,间断恶心、呕吐1月余,于2010年1月15 日入院.患者1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时查血钙2.7 mmol/L,未在意.1个月前,突发头晕、恶心、呕吐,伴多尿、夜尿,当时测血压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血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80 U/L,碱性磷酸酶197 U/L,尿素氮10.9 mmol/L,血肌酐205μtmol/L,血钙4.72 mmol/L,血磷1.43 mmol/L.泌尿系超声:左肾结石.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示:急性肾小管坏死.给予激素(醋酸泼尼松40 mg,每H1次,后改为地塞米松6 mg,每日1次)及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波动于204~271 μmol/L,血钙波动于3.5~5.36 mmol/L.5天前,出现腹痛,查血淀粉酶1 063 U/L,尿淀粉酶1 354 U/L,考虑急性胰腺炎,急诊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等治疗后,转入内分泌病房.查体:血压160/80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可见长约5 cm手术瘢痕,右肾区有扣击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109/L,血红蛋白105 g/L,尿素氮25.67 mmol/L,血肌酐376 μmol/L,血钾2.8 mmol/L,血钙3.80 mmol/L,血磷0.98 mmol/L,尿钙4.30 mmol/L,尿磷8.37 mmol/L,血淀粉酶440 U/L,尿淀粉酶392 U/L,总蛋白56.9 g/L,白蛋白34.8 g/L,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正常.腹部超声:肝脾未见异常.胰腺增大,双肾弥漫性病变.

    作者:潘梅;赵瑞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虫草菌粉和复方α酮酸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硬化综合征的影响

    近年来,维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改善.人们对维持透析患者并发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硬化(MIA)综合征[1],仍是目前影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国内外对于MIA综合征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终未期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动脉硬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指标方面[2-3],但对药物治疗MIA综合征的研究鲜见报道.

    作者:孙福云;栗素红;王东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在治疗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变:FNS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均P<0.01).其中FNS组及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而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NS组治疗后ADL及P300的改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NS组及尼莫地平组TCD显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奥拉西坦组(P <0.05或<0.01),其中FNS组MCA、ACA、PCA、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的改善较尼莫地平组更显著(P<0.05).结论 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D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VD患者颅内血流供应;FNS较以上两种药物更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及颅内血流供应.

    作者:韩颖;李来有;史欣;王娇兰;周庆茹;贾亚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晚期胆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绝大多数肝外胆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这部分胆管癌患者,在解除胆道梗阻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在解除胆道梗阻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宏杰;黑玲巧;张金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对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可进行有效的评价[1].本研究回顾分析近2年在我院行早期动脉硬化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文茂;李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显像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以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缺损、稀疏、浓聚为诊断结节的标准.其结节的发生率40~50岁为14%,>50~80岁为37%,80岁以上为71%[1].甲状腺显像除了能发现临床甲状腺体检不能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外,还能正确判断结节的功能状态,研究发现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MIBI)显像,结合结节边界清晰与否和MIBI清除快慢的情况可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本研究分析了2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99Tcm-MIBI显像资料,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罗俊敏;张冰毅;朱建峰;宋小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氯化铜中毒9例救治分析

    氯化铜是一种工业化学毒性蓝绿色粉末样物质,其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鼻及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口服可引起出血性胃炎及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溶血等,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脑水肿,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医师对氯化铜等特种化学物质中毒诊治经验普遍较少,我院2011年2月一次性收治9例氯化铜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其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王道春;汪加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脑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本研究所指的SAH是指自发性,约占脑血管病的15%左右.SAH多数情况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就能明确其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首次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阴性,影响病因诊断及治疗.我们对52例首次DSA阴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AH的病因学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辉;周军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脉冲宽度对除颤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脉冲宽度是除颤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除颤器的脉冲宽度大部分为10 ms(正、负脉冲各5 ms),但这是否是佳宽度,还有待证实.本研究采用不同脉宽的除颤实验,除颤能量阈值(4 ms+1ms+4 ms)组低于(5 ms+1 ms+5 ms)组,寻找并选择佳的除颤脉冲宽度并采用不同组合,可有效降低除颤能量.初步探讨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除颤脉冲宽度组合对除颤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宗成;惠杰;邬小玫;盛晓东;周建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尼可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由于存在临床上的不稳定性,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对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访观察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楠;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线粒体肌病1例

    患者,男23岁.因四肢无力半个月于2009年12月20日入院.半个月前,患者患感冒后自觉四肢无力,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不能从事日常体力活动,伴四肢肌肉酸痛,自服抗炎药后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无发热、心悸及呼吸困难,无晨轻暮重表现,无复视.既往健康.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行,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四肢肌肉触痛,无肌肉萎缩.病理征阴性.人院后查心肌酶谱提示肌酸激酶(CK)升高,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表现,头MRI未见异常,诊断考虑多发性肌炎,给予激素(具体不详)、B族维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入院1周后转上级医院继续诊治,经随访得知上级医院进一步完善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异常线粒体,乳酸、丙酮酸小运动量试验阳性,确诊为线粒体肌病,给予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辅酶Q10等药物治疗后好转.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新生儿红斑狼疮2例临床分析

    例1,男,10天,主因皮肤瘀斑10天伴发热2天,于2008年8月15日人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8周,剖宫产,羊水Ⅲ度污染,否认胎盘、脐带异常,否认生后窒息史.患儿生后即出现全身瘀斑,呈进行性消退,于入院前2天出现低热,伴有双下肢水肿.生后查血小板(PLT) 19×109/L.外院曾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激素冲击及白蛋白对症治疗10天.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精神稍弱,反应可,呼吸平稳,无发绀,全身见散在陈旧性瘀斑,头面部为著,部分融合,表面见脱屑,前囟平软,口腔黏膜光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52次/min,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不胀,肝脏右肋下4 cm 可触及,脾脏左肋下3 cm可触及,质中,边钝,四肢活动自如,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作者:巴爽;郝丽红;郭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肝肺综合征合并哮喘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间断憋气、咳嗽20天于2010年3月30日收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左腓骨骨折后,出现左下肢小腿指凹性水肿,3天后出现间断憋气,伴有咳嗽,咳少许白痰,与体力活动无关,于当地诊所考虑为“支气管炎”,口服左氧氟沙星3天无好转,继之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14天,效果不明显,近1天自觉憋气发作频繁,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无明显诱因,咳嗽明显,痰量不多,本院查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多(图1).查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房大(36 mm),肺动脉压34 mmHg(1 mmHg=0.133 kPa),D-二聚体0.4mg/L.

    作者:张明生;王印林;张海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