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肺综合征合并哮喘1例

张明生;王印林;张海生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 哮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呼吸功能试验
摘要:患者,男,54岁,主因间断憋气、咳嗽20天于2010年3月30日收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左腓骨骨折后,出现左下肢小腿指凹性水肿,3天后出现间断憋气,伴有咳嗽,咳少许白痰,与体力活动无关,于当地诊所考虑为“支气管炎”,口服左氧氟沙星3天无好转,继之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14天,效果不明显,近1天自觉憋气发作频繁,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无明显诱因,咳嗽明显,痰量不多,本院查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多(图1).查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房大(36 mm),肺动脉压34 mmHg(1 mmHg=0.133 kPa),D-二聚体0.4mg/L.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和CD34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aSMA)和CD34表达,探索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136例食管病变(正常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早期癌23例、进展期癌23例)间质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组的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逐渐上升(0%,11.5%,40.9%,65.2%,95.7%);相应的CD34表达逐渐下降(95.0%,80.8%,50.1%,34.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磷癌组的SMA和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存在CAFs的转化形成,CAFs可能参与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及发展,可能是预测食管癌前病变转归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伟伟;吴明利;徐志彬;王小玲;王永军;王士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脑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本研究所指的SAH是指自发性,约占脑血管病的15%左右.SAH多数情况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就能明确其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首次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阴性,影响病因诊断及治疗.我们对52例首次DSA阴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AH的病因学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辉;周军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症( ICU)患者应用日益广泛,是治疗ICU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肠内营养支持引起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一直困忧临床医师,我们在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ICU患者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病死率较高的卒中类型之一,发病率约为每年60~80/10万,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此外,幸存者中仅有约20%在急性期后6个月时恢复生活自理[1].本研究将可能导致脑出血1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汪立燕;甄志刚;王晋朝;王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328例青年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前全球约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受感染者中约有10%的人会发病.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属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患者数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1].21世纪由于大量外出务工青年进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时代审美观的改变等原因,青年人群中肺结核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现将我科收治的328例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侯志丽;王琪;秦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单因素实验设计基本方法之一——完全随机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只有一个研究因素,即研究者只分析一个因素对效应指标的作用,但单因素实验设计并不意味着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与效应指标有关联.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控制非研究因素(称为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可以平衡或减少混杂因素对结果的作用,分层方法也可以控制分层变量的混杂作用.如果在实验设计中仅仅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则称为完全随机设计;如果在实验设计中用一个非研究因素的变量进行分层,每个层的观察对象数相等,并对每个层进行随机分组,则称为随机区组设计,其目的就是用分层的方法控制分层变量的混杂作用,然后用随机化的方法平衡其他非研究因素的混杂作用;如果在实验设计中用拉丁方的行和列对应两个非研究因素的水平进行特殊的交叉分层,使处理因素的各个水平在这两个分层因素各个水平中均匀分布,再随机确定处理水平与拉丁方的字母对应关系,由此确定分组,因此这种设计可以控制两个非研究因素的混杂作用,并用随机的方法平衡其他非研究因素的混杂作用,这种设计称为拉丁方设计.

    作者:颜红;徐勇勇;赵耐青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

    患者,男,27岁,主因发现血钙升高1年,间断恶心、呕吐1月余,于2010年1月15 日入院.患者1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时查血钙2.7 mmol/L,未在意.1个月前,突发头晕、恶心、呕吐,伴多尿、夜尿,当时测血压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血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80 U/L,碱性磷酸酶197 U/L,尿素氮10.9 mmol/L,血肌酐205μtmol/L,血钙4.72 mmol/L,血磷1.43 mmol/L.泌尿系超声:左肾结石.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示:急性肾小管坏死.给予激素(醋酸泼尼松40 mg,每H1次,后改为地塞米松6 mg,每日1次)及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波动于204~271 μmol/L,血钙波动于3.5~5.36 mmol/L.5天前,出现腹痛,查血淀粉酶1 063 U/L,尿淀粉酶1 354 U/L,考虑急性胰腺炎,急诊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等治疗后,转入内分泌病房.查体:血压160/80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可见长约5 cm手术瘢痕,右肾区有扣击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109/L,血红蛋白105 g/L,尿素氮25.67 mmol/L,血肌酐376 μmol/L,血钾2.8 mmol/L,血钙3.80 mmol/L,血磷0.98 mmol/L,尿钙4.30 mmol/L,尿磷8.37 mmol/L,血淀粉酶440 U/L,尿淀粉酶392 U/L,总蛋白56.9 g/L,白蛋白34.8 g/L,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正常.腹部超声:肝脾未见异常.胰腺增大,双肾弥漫性病变.

    作者:潘梅;赵瑞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15例临床及诊治分析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Mallory-Weiss syndrome,MWS)由于剧烈干呕、呕吐、剧烈咳嗽、搬运重物、用力排便、顽固呃逆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贲门处、食管下段黏膜及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一般可以自限止血,但如果累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近年来由于胃镜检查普及以及急诊内镜(24~48小时)的发展.该病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MWS患者15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治中;吴秀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尼可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由于存在临床上的不稳定性,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对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访观察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楠;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氯化铜中毒9例救治分析

    氯化铜是一种工业化学毒性蓝绿色粉末样物质,其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鼻及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口服可引起出血性胃炎及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溶血等,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脑水肿,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医师对氯化铜等特种化学物质中毒诊治经验普遍较少,我院2011年2月一次性收治9例氯化铜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其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王道春;汪加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肝内胆管细胞癌( intrahepatic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4∶1,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胆管癌80%为腺癌,少数为鳞癌[1],临床起病隐匿,螺旋CT多期扫描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强化特征及其大小、浸润范围.现收集我院肝内胆管细胞癌20例,结合文献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董延鸣;徐伟;石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波峰—末间期测量的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可通过折返、后除极等机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限即T波峰—末间期(Tpe)可间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1 2].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Tpe,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腾;严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脉冲宽度对除颤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脉冲宽度是除颤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除颤器的脉冲宽度大部分为10 ms(正、负脉冲各5 ms),但这是否是佳宽度,还有待证实.本研究采用不同脉宽的除颤实验,除颤能量阈值(4 ms+1ms+4 ms)组低于(5 ms+1 ms+5 ms)组,寻找并选择佳的除颤脉冲宽度并采用不同组合,可有效降低除颤能量.初步探讨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除颤脉冲宽度组合对除颤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宗成;惠杰;邬小玫;盛晓东;周建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COPD合并真菌感染呈日益增多趋势,成为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2].如何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COP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磊;潘慧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对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可进行有效的评价[1].本研究回顾分析近2年在我院行早期动脉硬化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文茂;李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尿毒症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血管系统病变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首位死因.尿毒症心肌病是尿毒症时心肌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代谢毒素的毒性作用及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白蛋白、微量元素)等综合作用所导致的特异性心肌病变[1 2].其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价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尿毒症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表现.本研究收集162例尿毒症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封彦凤;殷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法布里病2例

    例1,女,33岁,高血压5年,蛋白尿5个月,自幼有下肢痛.于2010年8月1日人院.无类似病症家族史.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无特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心、肺、腹部及四肢、关节、神经反射均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尿红细胞7个/μl,24小时尿蛋白定量2.19g.血肌酐88 μmol/L,血尿素氮6.6 mmol/L,白蛋白37 g/L,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血病毒性肝炎甲、乙、丙型肝炎标志物,自身抗体均阴性;血脂、血糖正常.腹部超声未见异常.X线胸片左心轻度扩大.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轻度扩大,左心室壁轻度增厚.肾病理免疫荧光:可见7个肾小球,IgG(—),IgA(—),IgM(—),C3(—),Clq(—),纤维蛋白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光镜:可见36肾小球,其中17个球性硬化;末硬化小球足细胞弥漫空泡变性、肿胀;1个小球血管袢节段性硬化,局部系膜区可见少量嗜复红蛋白沉积.40%肾小管萎缩,腔内可见少数蛋白管型.相应肾间质纤维化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内膜轻度不规则增厚.树脂包埋半薄切片甲苯胺兰染色,肾小球足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嗜甲苯胺兰颗粒.透射电镜:肾小球足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环形、板层及斑马纹状嗜锇性溶酶体.诊断:法布里病.

    作者:杨林;李绍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938例糖尿病足病变严重程度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5级)与糖尿病肾病分期(Ⅰ~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病科住院的938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足病较轻组(Wagner 1~2级组)和足病较重组(Wagner 3~5级组),入院时留取24小时尿测量微量白蛋白(MAU).结果 糖尿病足病较重组与足病较轻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MAU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HbA1c(9.63±2.37)% vs (9.12±2.05)%( P<0.01);MAU[43.85(90.40)] mg/d vs[27.50(59.35)]mg/d( P<0.01);足病较重组患有严重肾病(Ⅳ~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足病较轻组(30.8% vs 23.5%,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变严重程度较高者严重肾病发生率较高,MAU水平也较高.

    作者:孙茜;李代清;褚月颉;刘倩;杨蔚;王鹏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不同起搏方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远期影响

    房室顺序起搏(DDD)起搏方式曾被认为是一种“全能”的起搏方式,因为与心室同步(VVI)起搏相比它能保持房室同步,与心房同步(AAI)相比它具有心室起搏和感知功能避免心室停搏.但晚近研究发现由于采用右心室心尖部位起搏,长期随访并未显示其明显优于VVI起搏方式[1-2].

    作者:盛晓东;陆敏;金骁琦;徐伟中;周建龙;范韬;金静;陈志贤;郑冠群;祁平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肺栓塞的短期预后

    肺栓塞(PE)的短期病死率变化范围非常之大,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大块PE患者病死率<2%至有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病死率可超过95%[1].大部分急性PE患者院内病死率直接与血栓栓塞事件相关.由于PE相关预后具有极大的变异性,因而能够对PE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定量判断的危险分层工具对初始治疗的强度具有指导作用.例如估计为低危的患者可以早期出院或直接在门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而估计为高危的患者则可能从强化监护或溶栓治疗中获益.现将短期预后有关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要跟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