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潘慧
患者,男,54岁,主因间断憋气、咳嗽20天于2010年3月30日收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左腓骨骨折后,出现左下肢小腿指凹性水肿,3天后出现间断憋气,伴有咳嗽,咳少许白痰,与体力活动无关,于当地诊所考虑为“支气管炎”,口服左氧氟沙星3天无好转,继之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14天,效果不明显,近1天自觉憋气发作频繁,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无明显诱因,咳嗽明显,痰量不多,本院查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多(图1).查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房大(36 mm),肺动脉压34 mmHg(1 mmHg=0.133 kPa),D-二聚体0.4mg/L.
作者:张明生;王印林;张海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上皮中黏蛋白4( MUC4)和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70例NSCLC(NSCLC组),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标本中MUC4和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中MUC4和ErbB2高表达率分别为22.9%(16/70)、47.1%(33/70)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P<0.05);MUC4和ErbB2均随NSCLC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高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NSCLC中MUC4和ErbB2临床Ⅲ~Ⅳ期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且MUC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C4和ErbB2在伴淋巴结转移的37例NSCLC患者中的高表达率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MUC4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UC4和ErbB2基因蛋白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二者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相关性.
作者:周转转;霍建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Mallory-Weiss syndrome,MWS)由于剧烈干呕、呕吐、剧烈咳嗽、搬运重物、用力排便、顽固呃逆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贲门处、食管下段黏膜及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一般可以自限止血,但如果累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近年来由于胃镜检查普及以及急诊内镜(24~48小时)的发展.该病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MWS患者15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治中;吴秀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佳干预模式.方法 将102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使用持续注意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使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85例患者完成治疗;干预3个月后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后成绩有所回落(P<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相当(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低(P<0.05),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是理想的ADHD干预模式.
作者:郭明;喻芳;李鸿艳;黄国明;钞雪林;李梦倩;黄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5级)与糖尿病肾病分期(Ⅰ~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病科住院的938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足病较轻组(Wagner 1~2级组)和足病较重组(Wagner 3~5级组),入院时留取24小时尿测量微量白蛋白(MAU).结果 糖尿病足病较重组与足病较轻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MAU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HbA1c(9.63±2.37)% vs (9.12±2.05)%( P<0.01);MAU[43.85(90.40)] mg/d vs[27.50(59.35)]mg/d( P<0.01);足病较重组患有严重肾病(Ⅳ~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足病较轻组(30.8% vs 23.5%,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变严重程度较高者严重肾病发生率较高,MAU水平也较高.
作者:孙茜;李代清;褚月颉;刘倩;杨蔚;王鹏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早期不论是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均疗效较佳.其成功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术前对动脉导管全面正确的评估.以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已为多数临床医生所认可.近来作为一种新方法的多排螺旋CT在心血管病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国外学者已把多排螺旋CT三维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3 4].本研究旨在利用64排螺旋CT三维技术分析动脉导管的形态、大小及钙化程度,并结合声像学检查,证实其三维技术在评估PDA中的价值.
作者:凌再升;王恢;张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脉冲宽度是除颤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除颤器的脉冲宽度大部分为10 ms(正、负脉冲各5 ms),但这是否是佳宽度,还有待证实.本研究采用不同脉宽的除颤实验,除颤能量阈值(4 ms+1ms+4 ms)组低于(5 ms+1 ms+5 ms)组,寻找并选择佳的除颤脉冲宽度并采用不同组合,可有效降低除颤能量.初步探讨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除颤脉冲宽度组合对除颤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宗成;惠杰;邬小玫;盛晓东;周建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由于存在临床上的不稳定性,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对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访观察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楠;王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急性胰腺炎合并暴发性心肌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7岁,因“中上腹痛伴呕吐2天,继发畏寒发热5天”于2010年5月18日入院.1周前出现中上腹间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外院查血淀粉酶414 U/L,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按“胰腺炎”治疗2天后腹痛、呕吐缓解,但出现持续发热,体温高38.8 ℃,遂转我院.查体:体温38℃,脉搏90次/min,血压125/8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萎靡.腹平软,中、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余体征检查无异常.复查血淀粉酶11 U/L,腹部超声示胰腺肿大.血白细胞13.8×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钙1.86 μmol/L.入院后主要症状仍为发热,体温高39.3℃,继续胰腺炎相关治疗.入院48小时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气喘、端坐呼吸等症状.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1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 71 mmHg.
作者:练慧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aSMA)和CD34表达,探索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136例食管病变(正常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早期癌23例、进展期癌23例)间质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组的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逐渐上升(0%,11.5%,40.9%,65.2%,95.7%);相应的CD34表达逐渐下降(95.0%,80.8%,50.1%,34.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磷癌组的SMA和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存在CAFs的转化形成,CAFs可能参与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及发展,可能是预测食管癌前病变转归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伟伟;吴明利;徐志彬;王小玲;王永军;王士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脑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本研究所指的SAH是指自发性,约占脑血管病的15%左右.SAH多数情况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就能明确其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首次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阴性,影响病因诊断及治疗.我们对52例首次DSA阴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AH的病因学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辉;周军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肝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1].本院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确诊6例,现就BCS的表现及MRA对BCS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作者:孙兴旺;袁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COPD合并真菌感染呈日益增多趋势,成为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2].如何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COP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磊;潘慧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极高[1].COPD时因缺氧及肺血管床减少、肺内皮细胞功能不良、内源性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合成和释放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和血管结构重建,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形成.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可通过干预ET-1作用而发挥调节COPD患者肺血管紧张性的作用[2].研究证明,COPD发展成肺心病的中心环节是低氧性PH,如何有选择性地降低PH是临床上的难题.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s)抑制剂,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降低血脂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3].有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吸烟导致的pH[4].本研究对COPD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处理,定期随访并检测血浆中ET-1和BNP的水平,为评估预后及探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心血管系统病变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首位死因.尿毒症心肌病是尿毒症时心肌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代谢毒素的毒性作用及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白蛋白、微量元素)等综合作用所导致的特异性心肌病变[1 2].其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价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尿毒症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表现.本研究收集162例尿毒症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封彦凤;殷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对86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男7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4.0±6.8)岁;临床表现,意识清醒伴头痛、呕吐50例,意识模糊16例,昏迷20例;CT诊断: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26例.
作者:岳力强;秦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DV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对56例患者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320排DV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可用于评估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AG显示病变140个,320排DVCT显示其中132个,320排DV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9.2%、96.9%和97.9%.冠状动脉管壁严重钙化是图像质量失实的主要原因.结论 320排DV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岩;唐发宽;张同欣;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氯化铜是一种工业化学毒性蓝绿色粉末样物质,其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鼻及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口服可引起出血性胃炎及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溶血等,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脑水肿,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医师对氯化铜等特种化学物质中毒诊治经验普遍较少,我院2011年2月一次性收治9例氯化铜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其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王道春;汪加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表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1],症状加重时影响生活和工作,年龄大者误以为心绞痛而导致焦虑,克拉玛依市地处大西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聚餐、饮酒、脂肪摄入较多,户外活动减少,GERD发病人数较多,研究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GERD,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作者:杨晓燕;张军汉;李海民;乔金彪;迟雪梅;胡西尼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前认为,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可通过折返、后除极等机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限即T波峰—末间期(Tpe)可间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1 2].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Tpe,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腾;严激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