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铭;张立;尹中;张培;薛宏芳;罗锡芹
目的 研究房室间期搜索(Enhance Search AV,Search AV+)功能与心室起搏管理(Management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减少右心室起搏的比例.方法 入选50例患者,均植入美敦力Adapt ADDR01起搏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Search AV+功能组和MVP功能组.术后关闭Search AV+功能和 MVP功能,术后1个月Search AV+功能组开启Search AV+功能,MVP功能组开启MVP功能,术后1、3、6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项起搏参数,比较不同起搏功能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结果 Search AV+组与MVP组术后1、3、6个月心室起搏百分比经常用对数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0.09)、-(0.29±0.64)、-(0.35±0.71) vs(1.87±0.09)、-(0.40±0.83)、-(0.61±0.55)(P<0.01),而术后3、6个月,Search AV+组与MVP组心室起搏百分比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arch AV+功能与MVP功能均能有效的减少右心室起搏累计百分比,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湖;刘烈;梁远红;陈东骊;费洪文;陈燕;汤娇娇;陈泗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患儿,男,9岁.主因咳嗽1周,加重2天,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儿1周前出现咳嗽,阵发非痉挛性,喉中有痰,发热,高温度达38.8℃,既往5个月前有吞食塑料笔头史(2009年8月5日始,有咳嗽,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在县医院静脉用药,具体药物不详,咳嗽未见减轻,先后3次拍胸片均未见异常改变),临床无明显呛咳病史.2009年12月28日因咳嗽、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4.90×109/L,中性粒细胞88.8,淋巴细胞6.7;影像检查:左下肺肺炎(图1).以左下肺肺炎入住我院,经抗感染、止咳治疗1周后左下肺炎已吸收,2010年1月5日复查胸片左下肺炎已吸收,出现左纵隔气肿、双颈部皮下气肿(图2).2010年1月29日胸片再次出现双肺感染(图3),经抗感染、止咳治疗后双肺感染吸收;2010年2月6日胸片和1月31日胸部CT又出现右肺不张(图4、5),2010年2月12日患者突然发生剧烈咳嗽,并咳出一塑料笔头,塑料笔头呈长柱型,其中心有一通气小孔.再次拍胸片右肺不张消失(图6).
作者:孙兴旺;李志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与综合工作能力(comprehensive work ability,CWA)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组)206例及正常对照组206例的CWA进行测评,同时计算观察对象的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强直性脊柱炎整体指数(BAS-G),并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①AS组CWA指数(comprehensive work ability index,CW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5±8.6 vs 55.1±6.9(P<0.01);②AS组SAS和SDS值超过正常对照组(66.1±9.3)分vs(45.4±7)分(P<0.05);(61.8±11.4)分vs (41.9±8.3)分(P<0.05);③AS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BASFI,BAS-AG)和CWAI呈负相关(r=-0.326、-0.407、-0.371,P<0.05);④AS组的抑郁状态与焦虑状态(SDS值和SAS值)和CWAI呈负相关(r=-0.296、 -0.249,均P<0.05).结论 AS患者的CWA下降,CWA下降与疾病活动、焦虑及抑郁相关.
作者:柯典闪;俞烜华;王燕;任新颖;叶洪江;李忆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患者,男,31岁,干部.因“服氯氮平3年,反复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通2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4月8日第4次住院.患者于2006年4月因精神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2年抗精神病药物一线治疗疗效不佳,于2007年8月开始服用氯氮平,每日2次,达剂量300 mg/d时疗效明显,精神症状大部分缓解,能自理生活,能胜任简单的工作.从2008年1月起,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不愿进食,有时只能进食半流质食物,大便不通,常需要3~5天才能解1次大便,排便过程需要20~40分钟,干涩痛苦,不敢吃食物.近2个月来腹胀不敢进食和大便不通症状加重,并常见恶心呕吐症状,近5天来未解大便,仅进食流质4餐,身体虚弱,精神高度紧张,在内科行胃镜排除器质性上消化道疾病,进行灌肠通便及对症支持治疗2日后,因担心精神病发作转入我院.患者3年来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疗效均不长久.多次尝试氯氮平减量,腹胀、呕吐和便秘得到迅速减轻,但很快精神分裂症病情波动,波动后需要住院加量氯氮平治疗才能控制.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中两名叔叔患有精神病史.
作者:罗诚;杨俊伟;王延军;王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直接心肌注射基因重组hVEGF165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8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15只;心肌梗死组25只;生理盐水组25只;VEGF组16只.生理盐水组和VEGF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rAAV- hVEGF165 100μl分3点注射于梗死史界处心肌内.于注射4周后测定心肌组织VEGF含量、超声心动图参数、梗死范围、微血管数量、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中3只大鼠、心肌梗死组中13只大鼠、生理盐水组中15只大鼠、VEGF组中7只大鼠死亡,43只大鼠进入研究.VEGF组心肌梗死范围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小(38.6±3.0)% vs (42.5±3.8)%、(42.5±2.6)%(P<0.05).VEGF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61.11±8.37)%vs (44.17±5.31)%、(39.40±5.48)(P<0.01).VEGF组心肌组织中VEGF含量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所增加,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522.38±82.14) mm2 vs (419.99±32.17) mm2、(420.86±16.50) mm2(P<0.01).结论 梗死区交界处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hVEGF165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缩小梗死范围,促进心肌内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王超;王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经济的转型,我国老年人口(≥60岁)已经超过1.4亿.高血压患病率随之增长,为15%.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其满意控制率仅为7.6%[1].人们对老年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宣教不广,措施无力,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处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现就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辛香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死亡的第3大主要原因,其治疗费用昂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创通气是无须气管插管或切开的辅助通气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依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作者:侯爱利;钱远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是贯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相关疾病的主线,为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并与吡格列酮治疗和辨证论治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优势,开拓对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孙海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全球肺炎支原体(MP)感染呈上升趋势.我国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MP感染占18.5%[1].小儿MP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较多.现对我院收治的10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MP感染患儿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0天至14岁,平均(8.5±2.7)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秋冬季较多,有地区性流行,持续时间长,病程2~6周,多在病程第4~8日退热,长第10天退热,恢复期7~14天.其中肺炎40例(包括重症肺炎3例),支气管炎34例,喘息性气管炎10例,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10例,毛细支气管炎3例,哮喘3例.
作者:张红燕;丁敏;李月亚;项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传统的心房起搏电极置于右心耳,电极很容易达到该部位且获得长期稳定的固定.但是单纯右心耳起搏不能改善心房内、心房间电的同步性,容易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学者们对双心房同步起搏、右心房双部位同步起搏进行了尝试[1-2].无论是单纯右心耳起搏还是多部位心房起搏,右心耳的影像学位置都对起搏器心房电极的植入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右心耳造影来观察其与周围X线显影的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对起搏器植人心房电极提供影像学参考.
作者:杨婧;崔炜;刘凡;谷国强;鲁静朝;郑红梅;张光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可能是RA发病的一种触发因素[1].EB病毒与RA的发病关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以期了解EB病毒感染与RA的关系,为RA的诊断及进一步的病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作者:刘金禄;王蕾;何晓峰;李采青;卢成;赵海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检查中具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坏死型Q波出现,异常ST-T改变,而尤以ST段形态改变为特征性表现.所谓ST段墓碑形改变是指:ST段抬高有一快速上升时期,其改变多见于心肌梗死部分ST段抬高的有关导联,凸起的ST段顶峰高于其前面的r波,r波持续时间短暂(通常≤0.04秒),并且幅度很小,ST段与其后T波的升高支相融合.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出现墓碑形改变患者病变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红燕;陈宁;陆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laminin,LN)、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D44v6和VEGF的表达.结果 癌旁组织中LN阳性率为60.0%(36/60),CD44v6阳性率为50.0%(30/60),癌组织中LN阳性率为48.3%(29/60),CD4v6阳性率为60.0%(3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LN、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P<0.05或<0.01).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0.0%(42/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90.0%(54/60)(P<0.01);低分化癌、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食管癌患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的食管癌患者(P<0.05或<0.01).癌组织中CD44v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329,P <0.05).结论 LN、CD44v6和VEGF的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林涛;许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观察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从发病1用至6个月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特点,营养不良与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抑郁、日常生活能力(Bl)、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独居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登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8例,于梗死后1周、5周、3个月、6个月分别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测量同期健康者128例的体质量、BMI、AC、TSF,计算AMC,以平均值的90%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范围,有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下降者为营养不良.记录脑梗死患者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是否独居、评定神经功能、包括吞咽功能、认知功能、抑都状况、BI.结果 脑梗死组5周至6个月体质量及BM[显著降低(P<0.01);1周至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5周至6个月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1用至6个月TSF,AM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由1周48例(37.5%)下降至6个月35例(27.3%);脑梗死后1周营养不良亚组与营养正常组神经功能(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及独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感染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主要为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SH、AMC、体质量及BMI下降,脑梗死后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浓度上升,TSH、AMC、体质量及BMI仍下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3%,营养不良患者脑梗死后1周独居、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发性率高于营养正常患者,但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抑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邓晓清;金佩文;仝军;肖清宁;蒋红焱;张立湘;向平;黄丽华;雷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脑出血(ICH)患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ICH后血压升高特别常见,血压升高不仅促进血肿增大,而且还加剧脑水肿.国外学者研究发现ICH后脑水肿发生与发病24小时内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病史独立相关,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发生血肿增大的风险显著高于收缩压≤150mmHg者,认为ICH后降压治疗可减少血肿增大,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临床转归[1-4].另有研究显示ICH 72小时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阻止血肿增大,但对血肿周围水肿无明显效果[2,5-6].因此本研究在ICH发病后对收缩压升高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早期强化降压,以明确对ICH后再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90天时临床结局的改善,从而为临床治疗ICH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张海欣;顾芳;王丽;黄英俊;宋钦;刘彦青;王立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组织灌注异常是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利用磁共振(MR)灌注成像可了解脑组织局部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早在1992年提出并在动物实验中采用[1],随后于1994年将该项技术初步应用于人脑灌注研究[2].ASL技术是磁共振灌注成像中两大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非侵袭性、无放射性、重复性好的优势,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就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文静;付旷;孙媛芳;赵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重症,中间综合征又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以呼吸肌无力、麻痹致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是有机磷中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为有机磷中毒重要的迟发死亡因素[1].如不及时抢救,可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60%.我们对收治的20例中间综合征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以ABO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为常见[1].后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时.多表现为胎儿水肿、新生儿黄疸.轻者出现贫血,重者肝脾肿大,导致患儿死亡.目前,血型血清学技术可为HDN预防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采取必要措施预防HDN的发生.本研究对227例O型、RhD(+)的孕妇分别用血型物质和二巯基乙醇(2-Me)中和血清中IgM抗体后,采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旨在发现更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康琼英;李亚威;孟亚丽;孙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一种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大约2/3的NSCLC被诊断为晚期肺癌[1],虽然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间肺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显著改善,而NSCLC的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揭示.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是NSCLC肿瘤生长和迁移的关键因素,但血管和淋巴形成的生物标记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在NSCLC患者的预后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VEGF和MMP-9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对NSCLC转移和预后的意义,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钱海红;李铭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做动态血压监测( ABPM)及颈动脉超声,随访2年后复查颈动脉超声,出现以下三者之一即为颈动脉病变进展(total progress of carotid,TPC)病例:①颈动脉狭窄加重(PCS);②新出现颈动脉复杂斑块(CP);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展(IIMT).统计分析动态PP对TPC的影响.根据ABPM测量,102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依次被分为24小时PP升高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白天PP(dPP)升高组(55例)与对照组(47例),夜间PP(nPP)升高组(40例)与对照组(62例).结果 ①102例患者中,总计TPC 71例(69.6%),其中,PCS病例28例(27.5%),新出现CP病例52例(51.0%),IIMT病例22例(21.6%),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及有后遗症的脑血管病,无死亡病例.②全天PP(24PP)升高组TPC(80.4% vs 58.8%,x2=5.607)及PCS(39.2%vs 15.7%,x2=7.089)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PP升高组TPC(80.0% vs 57.4%,x2=6.093)及PCS(36.4% vs 17.0%,x2 =4.761)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PP升高组TPC(87.5% vs 58.1%,x2=9.958,P <0.01)、PCS(42.5% vs 17.7%,x2=7.482,P <0.05)度新出现CP(65.0% vs 41.9%,x2=5.176,P<0.05)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多因素分析结果:nPP≥60 mmHg( OR =5.909,95%CI =1.860~18.733,P<0.01)为TP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动态PP尤其是nPP可以预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2年后的TPC程度.
作者:宋丽清;张萍;关望;薛嫱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