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涛;曹化;马树人
弥散性毒性甲状腺肿(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均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对辅助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发现,其与AITD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20例GD和10例HT患儿血清IL-2、IL-4、IL-6、IFN-γ水平,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与AITD发病的关系.
作者:杨玉;杨利;谢理铃;柯江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28岁,体质量75 kg,因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髓芯减压手术,术前各项化验检查及四肢肌力均正常,手术顺利,术毕上肢外周静脉接一次性自控镇痛泵(芬太尼1.0 mg,格拉斯琼3 mg及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安全返回病房,术后12小时,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按压镇痛泵自控按纽无效,遂三角肌肉注射芬太尼0.05 mg,12分钟后患者自觉疼痛缓解,注药后约13分钟患者呼吸幅度逐渐减小、口唇青紫、意识消失,急行气管插管,因声门抵抗,改由紧闭面罩简易呼吸囊控制呼吸,心电监护,血压70/30mm Hg(1 rnm Hg=0.133 kPa),心率30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O.50,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20 mg,静脉输注5%NaHCO3100 ml,25分钟后患者呼吸、意识恢复,血压150/100 mm Hg,心率110次/min,SpO20.96,动脉血气分析,除pH 7.315外,其余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吴川;刘瑶;赵明新;许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小板在动脉系统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措施,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史旭波;白英;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哮喘惠儿共311例,根据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区选择非哮喘患儿进行1:1配对,经询问痛史及行体格检查,入选病例从生后首次喘息开始追溯,查找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了43个因素,终进入回归模型的有32个因素,其中高危因素7个,危险因素15个.高危因素有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哮喘家族史、过敏性鼻炎、湿疹史、母孕期早孕反应、呼吸道感染、过敏史.危险因素有肥胖、母亲用化妆品、父母过敏史、荨麻疹史、住房狭窄、工厂、宠物、煤炉、母亲文化水平低、潮湿、开花植物、母孕期上感史、家庭收入低、被动吸烟、蚊香等.哮喘组中同时有多项高危因素和多项危险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遗传因素与哮喘密切相关,母孕期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特应性体质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室内外环境不良、家庭经济状况与哮喘有关.
作者:宋庆;安淑华;闫承生;史玲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T细胞免疫异常有关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1].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喘息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率高于非喘息性肺炎,儿童患支原体肺炎后常继发过敏性咳嗽,并认为MP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的相关病原体[2].为此,我们对MP感染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旨在了解MP感染后机体是否存在与支气管哮喘类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王建国;鄢文海;苏爱芳;崔明辰;王凤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已获得巨大进步,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问题.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使临床大多数患者达到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这一现实目标,但要实现阻止、延缓肝脏疾病进展,防止、减少终末期肝病发生的长远目标,则需长期抗病毒治疗.
作者:陈明发;孙水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金荣;王瑞英;张松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许多研究认为HSP发作期处于高凝状态,缓解期可恢复正常.本研究旨在通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检测,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上高;周建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血液系统受累很常见,引起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减少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资料,分析CTD引起PLT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TD PLT减少的认识.
作者:雷玲;冯刚松;赵铖;米存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重要分子基础,端粒酶基因被激活以后,有修复和维持端粒的作用,使染色体形态稳定从而逃避第二致死期(M2期),使细胞获得永生,肿瘤细胞发生无限增殖[1].本研究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对136例胃息肉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旨在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胃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小兵;王卫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男,9岁,主因突发心动过速1小时,于2007年12月1日入院.息儿于人院前1年出现心悸、乏力,伴双下肢水肿.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限制性心肌病(RCM),予治疗后症状减轻,门诊随诊.否认结核接触史和病史.
作者:程佶;潘永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脑卒中是成人癫痫常见的病因之一[1-3],约3%~5%的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这些卒中后有过癫痫发作的患者中约54%~66%发展为癫痫[4].癫痫发作可为卒中患者的首发症状,也可为卒中后合并症.
作者:濮孟久;李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支气管结石症的诊断相对比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咳出结石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结石是该病的确诊依据,结石症的治疗多采取外科或纤维支气管镜取石的方法.
作者:冯志军;黄志昂;张二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联合应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45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 μg,每日1次)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 μg,每日2次);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千粉荆(18 μg,每日1次);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 μg,每日2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测定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第14天,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提高,(0.941±0.088)L、(0.935±0.078)L vs(1.136±0.086)L(P<0.0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提高,(1.580±0.156)L、(1.575±0.181)L vs(1I 808±0.180)L(P<0.01).结论 3种药物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张秀伟;杨健;朱颖;武良权;杨晻;文昱婷;施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肾性贫血由多因素所致,主要由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其他因素包括存在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缺乏、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纤维囊性骨炎、铝中毒及血红蛋白病等[1].
作者:李芸;傅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 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痛(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 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 vs 57.1±32.2 vs 26.05±22.1 vs 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 Hg vs(48±11)mm Hg,PPI为0.413±0.06 vs 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密切,OR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田丽晓;李凌;白雪洋;杨一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蛋白尿或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DN预后的重要指标[1].降低蛋白尿的治疗措施很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阻滞剂)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常用的选择[2].
作者:刘建萍;黄伟萍;张卫;汪玉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不适、隐痛3天,于2008年9月10日入院.入院体温36.2℃,脉搏69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6/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病史.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呼吸平稳,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整齐,腹部平软,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余书;汪龙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作者:邸军;支忠继;王燕;宋岩;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化学疗法(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5%~85%,其中顺铂(DDP)所致的呕吐反应几乎为100%[1].
作者:刘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