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的相关性及方法学简化研究

刘英华;崔炜;高晓丽;徐艳秋;刘凡;谢瑞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的相关性,并研究AASI测量的简化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组.第1组患者用于AASI与AI的相关性研究,选取因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85例.第2组患者用于AASI方法学的简化研究,连续入选100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标准AASI的计算:首先根据24小时动态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回归斜率,AASI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与收缩压关系的斜率.简化AASI(AASis)的计算:AASis定义为1减去动态血压监测期问由小收缩压与大收缩压两点计算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斜率.结果 AASI与AI呈正相关关系(r=0.597,P<0.001).标准AASI为0.51±0.16,AASis为0.51±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Bland-Ahman及Mountainplot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可以替换使用.结论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一种通过24小时舒张压与收缩压动态关系反映动脉硬度的方法;从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中选取小收缩压与大收缩压两对数值求出的简化AASIs与标准AASI有显著相关性,可以替代标准方法计算的AASI.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遗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痛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择OSAHS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25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6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CPAP治疗,对照组126例仅为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下降15.2±3.3 vs 52.5±14.3(P<0.01),TSTSaO2<90%明显下降(16.75±4.6)%vs(67.5±11.4)%(P<0.01),夜间快心率明显下降(86.3±15.2)次/min vs(106.3±16.01)次/min(P<0.05).SaO2low明显升高(87.5±6.3)%vs(58.4±10.9)%(P<0.05),夜间慢心率明显升高(60.2±10.1)次/min vs(47.4±9.8)次/min(P<0.05),夜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减少(19.6±9.4)次/min vs(62.5±19.6)次/min(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以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夜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从而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作者:赵军;郝芙蓉;张芳;汪贺媛;孙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红细胞寿命缩短与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由多因素所致,主要由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其他因素包括存在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缺乏、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纤维囊性骨炎、铝中毒及血红蛋白病等[1].

    作者:李芸;傅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动脉炎合并垂体泌乳素瘤1例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TA合并垂体泌乳素瘤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萌;徐沪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终断后肝炎复发23例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已获得巨大进步,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问题.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使临床大多数患者达到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这一现实目标,但要实现阻止、延缓肝脏疾病进展,防止、减少终末期肝病发生的长远目标,则需长期抗病毒治疗.

    作者:陈明发;孙水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隐源性脑脓肿1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逐渐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误诊.我院近3年接诊隐源性脑脓肿患者12例,为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总结诊疗经验,降低早期误诊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亚娟;曹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癫痫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成人癫痫常见的病因之一[1-3],约3%~5%的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这些卒中后有过癫痫发作的患者中约54%~66%发展为癫痫[4].癫痫发作可为卒中患者的首发症状,也可为卒中后合并症.

    作者:濮孟久;李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两种不同通气模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4例存在自主呼吸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使用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后改为ASV模式,另一组先使用A/C模式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采用对照性研究方法,比较前后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以及两组间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及调机次数.结果 从A/C模式改为ASV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平均气道压(Pm)、气道闭合压(P0.1)和浅快呼吸指数(RSB)下降,潮气量(VT)和肺顺应性(C)上升(P<0.01);从A/C模式改为SIMV+PSV后RR、Pp、Pm、P0.1和RSB下降(P<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变更模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SV组的调机次数明显少于SIMV+PSV组(8.5±2.2 vs 13.1±3.1,P<0.01).结论 ASV和SIMV+PSV与A/C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负荷,保护肺组织.运用于撤机时两种模式效果无明显差别,但ASV操作相对简单,适合于临床医师使用.

    作者:阎锡新;高耐芬;刘菲菲;石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缔组织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血液系统受累很常见,引起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减少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资料,分析CTD引起PLT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TD PLT减少的认识.

    作者:雷玲;冯刚松;赵铖;米存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策略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并持续时间长的心律失常,是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及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年龄和健康状况则影响心房纤颤的发病率[1],导管消融术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心房颤动有效的根治手段,与抗心律失常药不同,消融针对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与维持机制,因而使根治成为可能.

    作者:王淑萍;张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与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金荣;王瑞英;张松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 无茵负压吸引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茵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 668例惠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 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茵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茵(3.8%).结论 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茵、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作者:万凤国;陶云珍;张学兰;朱宏;邵雪军;诸丽娟;徐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的相关性及方法学简化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的相关性,并研究AASI测量的简化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组.第1组患者用于AASI与AI的相关性研究,选取因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85例.第2组患者用于AASI方法学的简化研究,连续入选100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标准AASI的计算:首先根据24小时动态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回归斜率,AASI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与收缩压关系的斜率.简化AASI(AASis)的计算:AASis定义为1减去动态血压监测期问由小收缩压与大收缩压两点计算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斜率.结果 AASI与AI呈正相关关系(r=0.597,P<0.001).标准AASI为0.51±0.16,AASis为0.51±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Bland-Ahman及Mountainplot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可以替换使用.结论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一种通过24小时舒张压与收缩压动态关系反映动脉硬度的方法;从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中选取小收缩压与大收缩压两对数值求出的简化AASIs与标准AASI有显著相关性,可以替代标准方法计算的AASI.

    作者:刘英华;崔炜;高晓丽;徐艳秋;刘凡;谢瑞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注抗血小板治疗的胃肠道并发症

    血小板在动脉系统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措施,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史旭波;白英;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河北省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作者:邸军;支忠继;王燕;宋岩;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射频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上皮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射频治疗术(RF)联合奥荑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BE)上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胃镜和病理证实的BE患者23例,分别行APC或RF,并于术后给予抗反流和抑酸剂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第3、6、12个月进行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采用APC治疗的15例患者中有12例首次治疗即全部清除病灶,另外3例经2次治疗病灶亦完全清除;采用射频治疗的8例患者中有3例治疗1次病灶即消失,4例经2次、1例经3次治疗后始见BE完全消除.12个月后复查5例患者复发.结论 应用APC、射频联合抑酸剂治疗BE方法简便易行、安全,且APC治疗效果优于RF.

    作者:代军;唐佳新;谢宁;熊霞林;刘春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T细胞免疫异常有关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1].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喘息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率高于非喘息性肺炎,儿童患支原体肺炎后常继发过敏性咳嗽,并认为MP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的相关病原体[2].为此,我们对MP感染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旨在了解MP感染后机体是否存在与支气管哮喘类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王建国;鄢文海;苏爱芳;崔明辰;王凤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许多研究认为HSP发作期处于高凝状态,缓解期可恢复正常.本研究旨在通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检测,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上高;周建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重耐药副伤寒76例

    近年来副伤寒病增多,现将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76例副伤寒的诊断、耐药性初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莎恩;张永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芬太尼术后镇痛导致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呼吸抑制1例

    患者,男,28岁,体质量75 kg,因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髓芯减压手术,术前各项化验检查及四肢肌力均正常,手术顺利,术毕上肢外周静脉接一次性自控镇痛泵(芬太尼1.0 mg,格拉斯琼3 mg及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安全返回病房,术后12小时,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按压镇痛泵自控按纽无效,遂三角肌肉注射芬太尼0.05 mg,12分钟后患者自觉疼痛缓解,注药后约13分钟患者呼吸幅度逐渐减小、口唇青紫、意识消失,急行气管插管,因声门抵抗,改由紧闭面罩简易呼吸囊控制呼吸,心电监护,血压70/30mm Hg(1 rnm Hg=0.133 kPa),心率30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O.50,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20 mg,静脉输注5%NaHCO3100 ml,25分钟后患者呼吸、意识恢复,血压150/100 mm Hg,心率110次/min,SpO20.96,动脉血气分析,除pH 7.315外,其余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吴川;刘瑶;赵明新;许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蛋白尿或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DN预后的重要指标[1].降低蛋白尿的治疗措施很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阻滞剂)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常用的选择[2].

    作者:刘建萍;黄伟萍;张卫;汪玉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