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患者自控6分钟步行距离与氨基末端前脑钠肽及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段洪强;张菲斐;张娜;付新;王正斌;黄振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脑,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常有运动耐量减低,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为次极量运动的一种,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性强及客观反映CHF患者日常活动量等优点,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观察治疗反应的客观指标[1].但目前指南推荐的6MWT,其运动强度远远超出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动量,甚至达到极量运动强度[2].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各项代谢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52例(DKD组),4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40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内脂素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脂联素和胰岛素,另外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各项生化指标,并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DKD组及T2DM组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58±7.32)ug/L,(12.04±6.17)ug/L vs(16.89±5.76)ug/L (P<0.05),而DKD组与T2DM组之间无明显关联(P>0.05);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64±0.70)mg/L vs(6.91±3.26)mg/L,(4.82±1.86)mg/L vs(6.91±3.26)mg/L(P<0.01),DKD组与T2D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D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r=0.406,P<0.01);脂联素与HOMA-IR、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431、-0.761、-0.623、-0.380、-0.332和-0.393(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及脂联素水平下降,且内脂素与脂联素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文博;田林红;胡雪剑;张明;王春玲;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周围性面瘫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脊髓膜及脑实质白血病细胞局限性或广泛性浸润.在CNSL中,可以出现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但不是常见症状,尤其以单纯周围性面瘫为早期临床表现的CNSL更是少见.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治疗的8例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经观察6例确诊为CNSL,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业生;贾利红;马红霞;赵晓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性假性胆囊结石3例

    头孢曲松、避孕药等在胆汁中药物浓度高,形成沉淀引起假性结石,我院近年来在应用某些药物治疗过程中,曾发现这些患者合并胆囊泥沙样结石,导致腹痛、呕吐等胆道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剧,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和注意.为进一步了解某些药物治疗后导致假性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现将3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叶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治疗性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有创伤小和安全有效的特点[1],在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高龄患者由于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心肺等严重的并发症,能否耐受ERCP手术治疗,以及其ERCP操作特点,临床上还缺乏足够资料证明和探讨.我院对患有各种胆胰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进行治疗性的ERCP,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斌;林茂松;杨传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部分激动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替米沙坦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氯沙坦组给予口服氯沙坦50 mg/d,药物治疗12周.观察给药前和治疗2周、4周后脂联素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因性死亡等.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服药前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1.41)mg/L vs(2.85±1.36)mg/L(P>0.05);服药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均升高,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氯沙坦组明显增高,(10.92±2.08)mg/L vs(7.85±1.51)mg/L(P<0.01).随访过程中,氯沙坦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替米沙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优于氯沙坦,并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作者:姜红岩;杨蓉;李拥军;李瑞杰;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Fahr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Fahr病是一种散发性或家族性特发性双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1930年由Fahr首次报道.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少数为性染色体遗传,临床属于罕见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及锥体外系综合征等.我院近3年收治Fahr病患者3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李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8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进展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改变未来.这句话同样适合2008年心血管病的临床进展.回顾2008年,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震撼,给予我们启迪.

    作者:崔炜;郭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淤滞症的甲襞微循环监测

    白细胞淤滞症是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的危重表现,以往常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量来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但临床常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相一致的情况.为探讨甲襞微循环检测对HLAL病情变化的监测价值,我们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对HLAL患者出现白细胞淤滞症前后进行自身对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金生;李伟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目前小儿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中部分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白细胞介素1(IL-1)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包括IL-1α和IL-1β,其中存在于血循环中的IL-1主要是IL-1β.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IL-1β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含量,研究其含量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川;张传英;唐坤伦;余光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20岁.因眼球突出、颈部增粗2年,心悸2个月于2007年10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球突出、颈部增粗,伴畏热、心悸、出汗、手抖、性情急躁、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但体质量无明显下降.

    作者:周亚茹;庞建华;李乃喆;王战建;支忠继;李玉坤;刘宽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58岁,主因明显乏力、嗜睡2天,于2008年4月2日入住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糖尿病病史9年,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尚可,无腰痛、骨痛、腹胀、胸闷等明显不适.入院后查体:精神差,消瘦,轻度烦躁,舌体干燥,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各椎体无压痛及叩击痛;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孟真;罗建民;王修乾;王东梅;李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顸后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共有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试验,研究卒中发作8小时内血糖浓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有益的终点定义为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SCP)进行临床分型,并经头颅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n=62)和非腔隙性脑梗死(Zn=186);高血糖定义为血糖≥8 mmol/L.结果 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血压史和意识改变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血糖、高龄、意识改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有关(OR=0.71,P=0.008),但能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OR=2.76,P=0.052).随着血糖上升,在非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的优势比逐渐下降;而在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与血糖≥8 mmol/L有关,但当血糖>10 mmol/L,这种趋势消失.结论 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有关,但适度高血糖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作者:张平;李满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肾脏病脂代谢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早在1982年Moorhead等[1]巳明确提出脂质肾毒性(1ipid nephrotoxicity)的概念.近20年临床资料表明慢性进行性肾损伤时常伴随脂代谢异常,后者又可促发肾损害.

    作者:李英;迟雁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钠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 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 INR 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 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全河;杨国杰;吴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lhemia,VBI)是神经科常见急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大脑后部、脑干、小脑缺血,临床上出现平衡障碍(站立不稳)、眩晕、耳鸣及眼球震颤等,症状缓解慢,复发率高,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及治疗VBI是许多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刘双秀;杨万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自控6分钟步行距离与氨基末端前脑钠肽及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常有运动耐量减低,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为次极量运动的一种,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性强及客观反映CHF患者日常活动量等优点,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观察治疗反应的客观指标[1].但目前指南推荐的6MWT,其运动强度远远超出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动量,甚至达到极量运动强度[2].

    作者:段洪强;张菲斐;张娜;付新;王正斌;黄振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Runx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技术对81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占43.2%(35/81),而在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仅发现1例异常甲基化现象,其甲基化率占1.2%(1/81)(P<0.01),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肝细胞癌发生早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及分子治疗的靶点.

    作者:张海元;李侃;何小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早期高血压的评价

    高血压是引起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要早于收缩功能异常[1],因此干预左心室舒张功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观察了国产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早期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进炬;嵇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提出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国内外有研究证实QTd与左心室肥厚(LVH)有关,并随左心室质量增加而增大,'[1-2]>.近有研究认为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而国内外对此研究尚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在高血压LVH患者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与QT离散度的关系.

    作者:余琴;李新;欧阳迎春;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一般用溶栓及活血化瘀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得不到溶栓治疗,故疗效不佳.我院应用衣达拉奉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