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性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杨斌;林茂松;杨传春

关键词: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摘要: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有创伤小和安全有效的特点[1],在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高龄患者由于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心肺等严重的并发症,能否耐受ERCP手术治疗,以及其ERCP操作特点,临床上还缺乏足够资料证明和探讨.我院对患有各种胆胰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进行治疗性的ERCP,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58岁,主因明显乏力、嗜睡2天,于2008年4月2日入住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糖尿病病史9年,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尚可,无腰痛、骨痛、腹胀、胸闷等明显不适.入院后查体:精神差,消瘦,轻度烦躁,舌体干燥,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各椎体无压痛及叩击痛;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孟真;罗建民;王修乾;王东梅;李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治疗性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有创伤小和安全有效的特点[1],在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高龄患者由于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心肺等严重的并发症,能否耐受ERCP手术治疗,以及其ERCP操作特点,临床上还缺乏足够资料证明和探讨.我院对患有各种胆胰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进行治疗性的ERCP,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斌;林茂松;杨传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自控6分钟步行距离与氨基末端前脑钠肽及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常有运动耐量减低,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为次极量运动的一种,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性强及客观反映CHF患者日常活动量等优点,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观察治疗反应的客观指标[1].但目前指南推荐的6MWT,其运动强度远远超出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动量,甚至达到极量运动强度[2].

    作者:段洪强;张菲斐;张娜;付新;王正斌;黄振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KL-6与风湿病肺间质病变

    KL-6(Krebs Von den Lungen-6)是日本人Kohno等[1]于1985年发现并命名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糖蛋白,类属于黏液素黏蛋白(MUC1)家族,主要表达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正常肺组织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只有极少量表达.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此项指标较健康人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显示出有意义的升高,作为问质性肺疾病的血清学指标显示出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红梅;崔刘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紊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妊娠妇女、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也比较常见,现将我院收治的92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寻找老年巨幼细胞贫血病因,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薛军;张磊;胡明秋;张秀群;苏爱玲;张学忠;徐燕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目前小儿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中部分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白细胞介素1(IL-1)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包括IL-1α和IL-1β,其中存在于血循环中的IL-1主要是IL-1β.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IL-1β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含量,研究其含量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川;张传英;唐坤伦;余光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2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是其发病的基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局部浸润是其病理特征,本研究检测了不同时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以探讨其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

    作者:徐青;张永梅;段国威;李芳;孙艳霞;安肃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 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 oA),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作者:陈光祥;王茂华;唐光才;漆军;黄新文;高礼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8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进展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改变未来.这句话同样适合2008年心血管病的临床进展.回顾2008年,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震撼,给予我们启迪.

    作者:崔炜;郭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性假性胆囊结石3例

    头孢曲松、避孕药等在胆汁中药物浓度高,形成沉淀引起假性结石,我院近年来在应用某些药物治疗过程中,曾发现这些患者合并胆囊泥沙样结石,导致腹痛、呕吐等胆道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剧,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和注意.为进一步了解某些药物治疗后导致假性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现将3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叶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肾脏病脂代谢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早在1982年Moorhead等[1]巳明确提出脂质肾毒性(1ipid nephrotoxicity)的概念.近20年临床资料表明慢性进行性肾损伤时常伴随脂代谢异常,后者又可促发肾损害.

    作者:李英;迟雁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55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小剂量治疗组(B组)及大剂量治疗组(C组).治疗组除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透析治疗外,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给予左卡尼汀1.0 g,C组则给予左卡尼汀2.0 g静脉注射,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末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并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0).结果 A组第1、3个月时MDA较透析前增加,(4.72±0.05)nmol/L、(4.81±0.07)nmol/L vs(4.62±0.06)nmol/L(P<0.05),第3个月末时GSHPx降低,(72.02±2.05)umol/L vs (74.62±1.46)utmol/L(P<0.05),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第1、3个月时MDA明显低于A组,(4.29±0.09)nmol/L vs(4.72±0.05)nmol/L;(3.86±0.06)nmol/L vs (4.81±0.07)nmol/L(P<0.01),GSHPx、NO则显著增高,(83.49±0.93)umol/L vs(73.55±0.51)umol/L,(92.11±1.62)umol/L vs(72.02±2.05)umol/L,(60.26±0.99 umol/L vs(52.82±1.30)umol/L,(64.24±1.72)/umol/L vs(49.91±1.19)tamol/L(P<0.05);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94.74±1.64)g/L vs(86.96±4.16)g/L,(40.25±0.89)g/L vs(37.66±0.46)g/L(P<0.05);C组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营养状态,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有延缓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且以大剂量效果为好.

    作者:王莉华;马慧鹏;高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呼吸音成像技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治疗前后的监测研究

    目的 应用计算机辅助呼吸音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应用呼吸音成像技术记录一定时间内患者呼吸过程中的呼吸音能量.连续记录了22例在急诊科就诊并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CHF)肺水肿的患者(肺水肿组)未经治疗和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的呼吸音.同时选择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呼吸音转化的呼吸音大能量图的图像面积.结果 正常对照组吸气相大能量图像的平均面积为(76.2±5.6)千像素.入院当天CHF肺水肿组的吸气相平均大能量图像平均面积为(60.3±4.2)千像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能量图的图像平均面积明显减小(P<0.05).CHF肺水肿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出院当天,吸气相平均大能量图像平均面积为(73.9±4.9)千像素.与治疗前比较平均面积增加(P<0.05).结论 随着心力衰竭肺水肿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大能量图的图像平均面积增加,提示呼吸音能量的分布呈均态分布.可能对监测心力衰竭肺水肿患者的治疗反应有一定帮助.

    作者:王真;Jean Smith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研究进展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伴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导致患者的血栓或出血症状,而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现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陈雅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随着AIDS患者人数的增多,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马尔尼菲青霉菌(PM)由于气候的原因好发于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及云贵地区.目前,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也是我院AIDS患者的特征性感染之一.该病发病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勇;李勇;卢瑞朝;蒙志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一般用溶栓及活血化瘀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得不到溶栓治疗,故疗效不佳.我院应用衣达拉奉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提出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国内外有研究证实QTd与左心室肥厚(LVH)有关,并随左心室质量增加而增大,'[1-2]>.近有研究认为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而国内外对此研究尚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在高血压LVH患者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与QT离散度的关系.

    作者:余琴;李新;欧阳迎春;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肥胖、胰岛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贮备的终末分化器官.但是自从1994年发现瘦素以来,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贾爱华;徐静;苏鸿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普罗帕酮中毒致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例

    患者,女,27岁,因头晕、恶心、心前区不适1小时,于2008年10月7日9;30时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5/60 mm Hg(1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表情淡漠,皮肤黏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作者:梁凤;陈辉;杨擎;王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部分激动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替米沙坦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氯沙坦组给予口服氯沙坦50 mg/d,药物治疗12周.观察给药前和治疗2周、4周后脂联素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因性死亡等.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服药前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1.41)mg/L vs(2.85±1.36)mg/L(P>0.05);服药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均升高,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氯沙坦组明显增高,(10.92±2.08)mg/L vs(7.85±1.51)mg/L(P<0.01).随访过程中,氯沙坦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替米沙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优于氯沙坦,并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作者:姜红岩;杨蓉;李拥军;李瑞杰;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