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希乐;佟飞;田英平;王霞
C反应蛋白(CRP)是因炎症刺激导致肝脏合成的一种正急性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蛋白.近年来发现尿毒症本身可导致炎症反应,CRP明显升高,接受透析治疗后CRP升高更显著.
作者:齐桂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心脏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PCs)后,出现短期心率波动的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作出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1].
作者:苏瑞瑛;陈亚丽;赵娟;王永辉;肖文良;殷洪山;邰炜彦;孙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作者:潘强;田新;唐柳平;劳金泉;谢丽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急救技术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 state,PVS)的患病率增加.该病病程长,病情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长期以来其诊断及预后判断多依靠临床表现.
作者:刘宏丽;闫桂芳;贾子善;孙吉林;赵宝华;吕佩源;郭宗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女,39岁.因发热伴纳差、腹胀8天,尿黄3天,于2008年9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食欲不振、腹胀,饮食量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就诊于村卫生所,给予退热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3天前,患者出现尿黄,就诊于我院.
作者:康海燕;叶立红;董江龙;王建彬;刘莲;张敬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肾穿刺活检可确认出血病因及病理变化,但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寻找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血尿诊断方法对疾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美群;梁玲;刘惠兰;宁秋;毕燕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的特点,并了解影响患者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128例维持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43例糖尿病和85例非糖尿病PD患者新发CVD的异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PD患者在随访期间共发生62次新发CVD,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39次(P<0.01).糖尿病PD患者在新发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其中糖尿病P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升高尤为明显.年龄、性剔、糖尿病以及感染为影响本研究患者新发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原因(P<0.01).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PD患者具有更高的新发CVD发生率,其新发脑梗塞风险的升高尤为明显.除糖尿痛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以及感染也是透析后新发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春明;张苗;孙(王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痛患者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浆P选择素(CD62P)浓度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浓度,了解氯吡格雷抵抗在冠心痛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干预策略.方法 130例受选对象在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前、服药5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plateletaggregation)、CD62P浓度及sCD40L的浓度.根据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程度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氟吡格雷抵抗组.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剂量加倍(150 mg/d)和维持原有剂量两组,5天后重复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D62P浓度及sCD40L浓度.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5天后测得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分别为16.2%(ADP 10 μmol/L)和14.6%(ADP 20 μmol/L).时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剂量加倍干预5天后测得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为(8.1±3.1)Q,较服氟前(10.9±3.6)Q有所降低(P<0.05);维持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为(7.4±5.7)Ω,较服氯前(9.9±5.1)Ω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加倍组中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由10例降低为3例(30.0%),维持原剂量组中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由9例降低为5例(55.6%).结论 氟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文博;崔炜;都军;刘凡;杨晓红;谷国强;谢瑞芹;杨秀春;张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合并症,是导致该类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1-3].大多研究报道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0%~80%[4-7],而法国Tassin中心报道,采用长程透析仅5%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8].
作者:庄震;朱宁;王颖涛;毕书红;汪涛;郑丹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6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随访1年临床疗效.方法 非随机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术中根据病变分布、血管直径选择单支架和T支架、V支架、对吻(kissing)支架、挤压(crush)支架和裤裙(clotte)支架双支架术,6个月和1年时电话或门诊随访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外科搭桥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病变分布开口、体部和末端分又所占比例分别是24.2%、20.1%和54.8%,其中56.5%(35例)的患者使用单支架,43.5%(27例)的患者使用双支架.1年随访,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靶血管重建2例,冠状动脉搭桥(CABG)3例,1年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9%.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不良事件发生率与CABG相当,对其有选择性地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陈少伯;姜铁民;梁国庆;赵季红;李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高脂血症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1],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所致.脂蛋白异常血症是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相关疾病的病死率已占人群总病死率的半数以上[2].
作者:陈玲燕;闫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公共健康的首要问题,但骨质疏松的治疗形势仍较严峻.现就我院近年来确诊的骨质疏松18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妍;宋晓艳;陈立英;申晶;简小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很多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此时胰岛素的补充治疗就成为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
作者:张卫华;王玲;陈丽丽;李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肺脏受累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早期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风湿病学家的重视.
作者:雷玲;钟小宁;赵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调查健康人群和肾病患者晨尿蛋白/肌酐比值,以及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界定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正常、病理诊断临界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住院及门诊肾脏病患者129例,留取其晨尿、24小时尿两份标本,同时进行尿蛋白,尿肌酐的测定,计算晨尿蛋白/肌酐比值,将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探讨肾病患者相对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轻度蛋白尿<1.0 g/d,重度蛋白尿>3.0 g/d时,晨尿蛋白/尿肌酐相对应的佳诊断界点.留取门诊健康人群尿常规检查及镜检结果全阴性,询问无现病史的晨尿标本211人份,测定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相对于129例肾病患者的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用ROC曲线探讨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的病理佳诊断界点.结果 晨尿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892,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轻度蛋白尿<1.0 g/d,重度蛋白尿>3.0 g/d,晨尿蛋白/尿肌酐(UCr)相对应的佳诊断界点为<0.90 g/g(敏感度96.2%,特异度86.2%)、>2.88 g/g(敏感度82.9%,特异度85.6%);无现病史的晨尿标本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肾病患者的晨尿蛋白/肌酐比值,ROC曲线佳诊断界点为0.23 g/g(敏感度82.9%.特异度86.0%).结论 晨尿蛋白/肌酐比值诊断界点可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
作者:孙宏勋;谢永富;周东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危重病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仍然是医学的一个难点.危重病患者多处于严重的感染、创伤、重症中毒等严重应激反应状态,使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机体代谢发生变化,如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代谢,可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因此,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很大,使病情更为严重,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使危重症病死率较高.
作者:何旭;李国明;肖声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PP、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analysis of theoscillometric cuff signal,AOCS)以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等.
作者:刘英华;崔炜;崔韻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80岁以上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动脉粥样硬化社区研究(ARIC)动脉硬度指标测试方案,对49例≥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其中25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另24例为收缩和舒张期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并计算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和僵硬度,与2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3组之间差异性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颈动脉紧张度在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扩张性和颈动脉僵硬度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老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扩张性降低,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和治疗.
作者:诸葛铭宁;蔡玉琴;马淑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易发生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因此,对DCM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QT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QT间期变化的量度,代表节段性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1].
作者:纵静;唐其柱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