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洪;周宇明;杨吉林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高发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大量资料表明,已知可能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菌和酒精等.现对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
作者:高蕾;牛俊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神经生长因子(netve growth factor,NGF)是早发现、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一个神经源性营养因子.NGF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的含量较正常肺组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血清NGF的水平,探讨NGF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并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臧树志;万毅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缺铁性贫血(T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所发生的贫血,血细胞形态学和骨髓铁染色是诊断IDA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发现IDA常伴有血小板(Plt)数量及形态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现将我们收集的94例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燕;史敏;刘永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58岁.因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3小时来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如青霉素、先锋霉素、阿司匹林等)过敏史.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好,体温37.5℃,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ill Hg=0.133 kPa),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查血常规、电解质正常,大便常规示黄稀水样便,白细胞5个/H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维生素C 2.0g,维生素Bs 200 mg,10%氯化钾10 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 rng肌肉注射.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Fahr病(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由Bamberger在1855年首先报道,其后Fahr做了进一步的描述.Fahr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在部分患者可发现16号或18号环形染色体.国内1983年蒋雨平等[1]首先报道,但家族性发病者仍少见.现通过我院发现的一家系讨论Fahr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马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低磷血症和活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造成的以骨骼矿化不良、骨软化或佝偻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症状、体征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似,但治疗截然不同.现将诊治的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23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娜;魏素芳;乔玉巧;王欣;荆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
作者:万沁;钟海花;何建华;徐勇;李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进口及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与Firebir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a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12小时内或虽时间大于12小时但症状持续存在者302例;随机分为3组,即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组98例、Cypher支架组103例和Firebird支架组101例;随访6~9个月,比较3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支架植入术前3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冠状动脉造影,3组靶血管再狭窄率、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支架内小管腔内径(2.73±0.36)mm vs(2.95±0.19)mm、(2.94±0.20)mm,节段内小管腔内径(2.61±0.29)mm vs(2.88±0.23)mm、(2.89±0.19)mm,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28±0.11)mm vs(0.03±0.09)mm、(0.04±0.10)mm,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25±0.17)mm vs(0.08±0.12)mm、(0.10±0.15)mm,裸支架组与Cypher支架组及Firebird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Cypher支架组及Firebird 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与Firebir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较裸支架可明显减少管腔狭窄,降低支架内及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进口及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与Firebird)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
作者:耿学斌;尚小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属于神经内科急症.其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或)呕吐等症状.我院采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辅助治疗VBI患者2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宪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死亡的主要疾病.美国统计表明,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60%首要表现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1].无症状心肌缺血在UA中相当常见,对冠心病的预后更具潜在危害性.我们通过对UA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杰;李瑞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研究两者对ACS的预示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68例ACS患者、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测定hs-CRP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ACS组的hs-CRP明显高于SAP组,中位数士四分位数间距是(13.39±10.24)mg/L vs(2.10±2.16) mg/L(P<0.01)和正常对照组(1.90±3.05)mg/L(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斑决指数和Crouse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分别为3.00±1.00 vs 2.00±2.00和5.20±7.25 vs 4.60±6.80(均P<0.01),S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0±2.00 vs 0.00±1.90和4.60±6.80 vs 0.00±1.90(均P<0.01).ACS组和SAP组的斑块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0±2.00、2.00±2.00 vs 0.00±1.00(均P<0.01),ACS组斑块数目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的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5±0.85)mm、(0.90±+1.00)mm vs(0.60±0.10)mm(均P<0.01),但ACS组与S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遥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hs-CRP、斑块指数与ACS高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 hs-CRP、颈动脉斑块指数与ACS关系密切,hs-CRP联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有较好预示和诊断ACS作用.
作者:吴多智;李新明;苏哲坦;李伟;张旭日;王圣;吴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气管黏膜损伤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很常见,多发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表现为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疡糜烂出血等.气管黏膜损伤常见病因是肺部的严重感染、全身营养不良、气道湿化不足、气管插管反复摩擦、气囊压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反复粗暴吸痰刺激等.损伤部位多在气管插管前端至隆突周围和气囊压迫处,如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大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分组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时立霞;张丽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功能性眩晕在我国的发病率约占2.1%,男女发病比例为1:4.1,多见于年青女性.近年来功能性眩晕在青年人群中发病逐年增加,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问我们采用阿魏酸钠联合全天麻治疗功能性眩晕4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征;马春霞;张永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谷胱甘肽(阿拓莫兰,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在体内起活化氧化还原系统、激活巯基(SH)酶、解毒、维持细胞生物功能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转甲基及转丙氨基反应,GSH具有较强的护肝作用.我院采用GSH治疗28例高海拔地区酒精性肝炎患者,并对其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郭德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惠者混和餐后的血脂反应及与血清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酶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16例)和2型糖尿病组(35例)空腹及餐后血脂水平,后者依据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水平再分为D1组(TG≤2.0 mmol/L,20例)和D2组(TG>2.0 mmol/L,15例),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脂蛋白脂酶活性.结果 各组混和餐后2~8小时血清TG浓度和LPL活性均较空腹增高;餐后备时点(2,4,6,8小时)血清TG浓度D2组(1.92±0.32)mmol/L,(2.46±0.42)mmol/L,(2.06±0.36)mmol/L,(1.68±0.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2±0.41)mmol/L,(1.19±0.41)mmol/L,(1.04±0.35)mmol/L,(0.94±0.30)mmol/L和D1组(1.28±0.28)mmol/L,(1. 23±0.33)mmol/L,(1.05±0.30)mmol/L,(0.98±0.22)mmol/L(均P<0.05),8小时未恢复到空腹水平,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备时点血清LPL活性按对照组(1.33±0.21)kU/L,(1.34±0.27)kU/L,(1.25±0.19)kU/L,(1.19±0.23)kU/L,D1组(1.17±0.43)kU/L,(1.33±0.26)kU/L,(1.18±0.48)kU/L,(1.09±0.32)kU/L和D2组(0.85±0.44)kU/L,(0.90±0.37)kU/L,(0.90±0.35),(0.87±0.34)kU/L顺序均为依次降低,D2组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而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LPL活性与TG浓度呈负相关(r=-0.463,P<0.0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呈负相关(r=-0.429,P<0.01).结论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TG水平增高和廓清延迟同时伴有LPL活性降低,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杨振华;王瑞英;仝志强;张力辉;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冠心病已居所有致残疾病的第5位,预计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首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该病发病率虽较西方发达国家为低,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人群超重率、高胆固醇患病率、高血压等影响,发病已有显著上升,对该病的早期发现也随之受到关注.
作者:董秀云;杨思进;白雪;江云东;晏新;潘洪;罗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损伤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一种敏感但非特异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笔者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IL-6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hs-CRP、IL-6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董旭;刘素云;张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因胰腺疾病累及门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占全部门脉高压症的4%~5%,占区域性门脉高压的62.3%左右[1],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发病率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本病的诊断率逐渐上升,而本病的诊治对胰腺基础病的病程及预后转归有显著影响.
作者:唐宇;欧朱美朵;马洪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来研究表明大动脉系统是具有传输、分配以及脉动性缓冲能力的复杂的功能完整的器官.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可导致缓冲功能减退,进而增加收缩压(SBP)和脉压(PP)、降低舒张压(DBP),加速心脏和动脉壁重构.临床研究发现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何识别与评估大动脉的僵硬度对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拟对无创评估大动脉僵硬度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魏万林;刘文;田国祥;张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66岁.主因间断心前区憋闷伴心悸2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两年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憋闷伴心悸,无胸痛、黑朦、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约30分钟,未予诊查.近4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频繁发作(每日约1~2次),与活动无关.偶伴有一过性黑矇,患者自诉发作时脉搏有间歇.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压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腹无异常体征.
作者:宋坤青;王亚玲;杨容;张辉;李拥军;李小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