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彭泽军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AmpC酶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B 纸片扩散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 的ampC 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 病房多,其次是呼吸内科.分离标本痰多,其次是血液和尿液.239 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6 产株ESBLs ;有44 株细菌在AmpC 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 的PCR 扩增,有65 株菌为阳性,产酶茵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 酶检出率高于ESBLs,产AmpC 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 酶的检测及其感染者的治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与尿沉渣人工镜检相比较,对干化学法产生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本院随机新鲜尿液600 例,分别进行干化学法检测和尿沉渣人工镜检其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结果 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结果 的假阳性率为3.59%,假阴性率为16.2%,红细胞检测结果 的假阳性率为13.3%,假阴性率为6.37%.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有相当高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尿、液分析时应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外观/理学,化学,显微镜检查.

    作者:张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的血清学流行情况.方法 对2010 年8 月到2011年1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为HSV 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且均同时检测HSV-1 和HSV-2 两种血清型,共300 份血清标本,其中男217 份,女83 份.用ELISA 方法 进行检测,由有经验者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测定,用χ2 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00 例HSV 感染患者中,其平均年龄为32.95 岁,其中男性为217 例,女性为83 例.HSV-1 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SV-2的,且存在同时感染的情况.结论 HSV 感染患者多为中青年,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HSV-1 感染率高于HSV-2 的,且存在二者同时感染,IgG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gM 的,所以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同时检测两种血清型且检测抗体时应同时检测2 种抗体,以免漏诊.

    作者:何艳嫦;凌步致;林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髓分叶型巨核细胞形态学观察

    一世纪前,Bizzozero 首次对人骨髓巨核细胞作了形态学描述,随后人们对巨核细胞逐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对于分叶型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尚未见文献详述,我们遇见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伴分叶型巨核细胞增多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亓云法;王克强;朱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N 末端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ELISA)法,定量检测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及h-FABP 水平.结果 COPD 患者血清NT-proBNP 及h-FABP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及h-FABP 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P<0.01) ;COPD 患者血清NT-proBNP 阳性率(47.3% )显著低于血清h-FABP 的阳性率(71.3% )(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结论 COPD 患者存在血清NT-proBNP 及h-FABP 水平增高,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 及h-FABP 水平可及时了解COPD 患者早期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脏功能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素云;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调节T 细胞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丙肝患者RNA 高拷贝组、低拷贝组、RNA 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 及CD4+ CD25+ CD127-调节T 细胞百分率,分析其在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CD4+ T 细胞降低,CD8+ T 细胞升高,CD4+ /CD8+ 降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NA 阴性组和低拷贝组调节性T 细胞(CD4+ CD25+ CD127-)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RNA 高拷贝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T 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且有调节性T 细胞的增高,说明细胞免疫及调节机制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幼儿感染犬布氏杆菌1例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是以发热症状为主的人畜生共患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常见于羊、牛、猪,笔者发现一例幼儿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为犬,为罕见病例,现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袁洪涛;王化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M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HBV-DNA 含量及其与HBVM 之间的关系.方法 67 例乙肝患者为检测对象,36 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分别用FQ-PCR 定量测定,内对照法定量测定血清HBV-DNA,免疫荧光定量测定HBVM.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 检出阳性率为67.2% (45/67),与血清的符合率为80.7%,但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 检出率高于血清,且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与反映肝细胞病毒复制情况,对进一步指导抗病毒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沈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内压的测量及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腹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腹内高压(intra- abdominalhypertension ,IAH) ,继而进展为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严重时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在ICU 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IAH ,防止ACS 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1] .

    作者:张淑香;常佃沙;曹允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未滤除白细胞的多次输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滤除白细胞输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为35 例.采用试剂盒方法 进行血小板HPA 和HLA 抗体检测,采用CCI 进行输注有效情况计算.选择SPSS13.0 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照组HLA 抗体阳性率为54.29%,HPA 阳性率为17.14%,观察组阳性率为11.43%,HPA 抗体阳性率为11.43%,两组患者HLA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 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进行输注的患者可有效的避免HLA 抗体免疫发生率,有效的增加了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作者:杨皓莹;余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输血HBsAg检测结果设置灰区的意义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输血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经血液可传播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了保证患者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按卫生部颁发的枟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枠要求,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必须做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即HBsAg ,抗- HCV ,梅毒、抗- HIV 、ALT 等的检测.

    作者:田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CA199、CA125和YKL40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CA125 和YKL-40 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免分析法(EIA)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6 例卵巢癌、38 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0 例健康对照妇女血清YKL-40 和CA125、CA199 水平,YKL -40 以健康对照组95% 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为阳性,比较YKL-40 和CA125、CA199 在三组间、卵巢癌病人不同临床分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YKL-40 水平的95% 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为76.2ng/mL ;卵巢癌患者血清YKL-40 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t=3.45,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05).Ⅲ / 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YKL-40 水平显著高于Ⅰ / Ⅱ期患者(t=2.81,P<0.01).CA125 和CA199 联检的阳性率为77.8%,YKL-40 与CA125、CA199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达到88.9%.结论 YKL-40 是一种新的诊断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联合YKL-40,CA199、CA125 三项检测可提高对早期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对卵巢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徐艳艳;高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痰液标本中86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条件致病菌之一,现已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而引起院内感染的第3 位病原体,其耐药率呈逐年增高态势,尤其是它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作者:何祖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B 纸片扩散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 的ampC 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 病房多,其次是呼吸内科.分离标本痰多,其次是血液和尿液.239 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6 产株ESBLs ;有44 株细菌在AmpC 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 的PCR 扩增,有65 株菌为阳性,产酶茵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 酶检出率高于ESBLs,产AmpC 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 酶的检测及其感染者的治疗.

    作者:彭泽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128 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50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NSE、MMP-9 水平,应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量出血者血清NSE、MMP-9 水平显著高于小量出血者(P<0.01),意识不清者血清NSE、MMP-9 水平显著高于意识清醒者(P<0.01).本文死亡率为32.81% (42/128),血清NSE 异常组的死亡率(35.7% )显著高于正常组(12.5% )(P<0.01),血清MMP-9 异常组的死亡率(36.1% )显著高于正常组(15.0% )(P<0.01).结论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 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SE、MMP-9 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轻重及评价发生意外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永云;李炳法;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免疫印迹技术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减少假阳性,避免误诊.方法 将ELISA 法检测出的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78 例,用免疫印迹法(WB)和TPPA 法进行确认实验.结果 ELISA 法检出阳性78 例,WB 法确认阳性68 例,假阳性率12.82% ;TPPA 确认阳性69 例,假阳性率11.53% ;ELISA 法假阳性的S∕CO 值与真阳性的S∕CO 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WB 法与TPPA 法确认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老年人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ELISA 法检测的阳性标本,结合临床表现与病史,对有疑问的标本,用WB 法进行确认,排除假阳性.

    作者:韩晓峰;刘孙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术前病人HCV检测两种方法的比较

    随着对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预防丙型肝炎的传播越来越重视.因此,丙型肝炎和HIV 、梅毒的检测一起成为术前病人必须的检测项目.在大量的术前病人HCV 检测中,我们分别采用了HCV-RNA 和HCV-Ab 两种检测方法,其结果如下:

    作者:何小芹;曾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iRNAs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1 miRNAs 简介microRNA(miRNA ,微小RNA ,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大小约由22(19-25)个核苷酸(nt)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在细胞中具有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

    作者:姜新民;张忠房;邵贝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 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 的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50 株产ESBLs 铜绿假单胞菌中9 株具有AmpC酶基因(18% ),TEM 和VIM-1 阳性菌各6 株(12% ),SHV 类(SHV1、SHV2、SHV3、SHV4)阳性菌3 株(6% ),CTX-M9 和IMP-2阳性菌各2 株(4% ),其余PER、CTX-M1、CTX-M2、VEB、IMP-1 和VIM-2 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质粒型AmpC 基因、TEM、VIM-1、SHV、CTX-M9 及IMP-2 基因是导致本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且呈多重耐药.

    作者:陈泽恒;欧惠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淄博市周村区医院职工血脂血糖尿酸查体结果分析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而是向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目标迈进,医院领导对职工健康也格外关心,为此本院组织了每年一次的例行查体,本文通过对本院职工血糖血脂尿酸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希望对医院职工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作者:陈文强;王秀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分级与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检测56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按肝功能Child 分级标准分为A、B、C 级三组)及19 例正常对照组肝组织中的NO 含量和NOS 活性,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肝组织中NO 含量分别为(0.851 ± 0.141)μmol/g.prot、(1.059 ± 0.211)μmol/g.prot、(1.987 ± 0.566)μmol/g.prot,? NOS 活性分别为(0.701 ± 0.105)U/mg.prot,(0.861 ± 0.118)U/mg.prot,(1.414 ± 0.241)U/mg.pro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211 ± 0.099)μmol/g.prot,(0.282 ± 0.086)U/mg.prot],且与肝功能Child 分级呈正相关(r=0.847).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患者肝组织中NO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NOS 活性显著增强,与肝功能Child 分级呈正相关.

    作者:贾辉;张曙光;秦士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