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李莹;陈泓强

关键词:脂肪肝, 肝功能试验, 甘草甜素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作者采用国产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相关YMDD变异发生的临床对策

    拉米夫定(Lamivudine)为新一代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可通过掺入到新合成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中直接抑制HBV合成,使DNA链的延长终止,并竞争性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HBV复制,降低病毒负荷,促进HBeAg血清转换,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因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服用方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谭波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右冠状动脉病变表现为aVR导联抬高1例

    患者,男,68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4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呈闷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汗出、恶心呕吐,持续约10分钟,经休息可自行缓解,未正规治疗.

    作者:随永刚;姜芳;郝玉明;刘金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种常见革蓝阴性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的分析

    氨基糖苷类药物(AGAC)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为静止期杀菌剂,是国家药典基本用药,尤其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对假单胞菌也具有较强的作用.

    作者:黄华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很高,大量的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康复治疗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早期康复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们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曾艳芳;崔宏力;王洪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75%的生存患者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低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闫桂芳;赵雪平;韩广彦;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与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吸烟可引起肺癌,在癌症的死亡排序中,肺癌占第1位.10%~15%的吸烟患者发展成为有临床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作者:杨红申;张向红;王保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治疗进展

    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指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脑实质、脊髓等神经系统并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李希芝;李剑;范嘉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橄榄桥小脑萎缩一家系7例报告

    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是以小脑皮质、桥脑、下橄榄核等处神经元脱失为主的一组遗传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可伴有震颤麻痹综合征,部分病例出现吞咽困难、肌痉挛、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及脊髓后索损害征象,晚期可导致痴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个OPCA家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根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概况

    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作者:许士奇;勾丽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酸水平将23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低尿酸组、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分析各组糖代谢状况,同时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患者的尿酸水平.结果 新诊断糖尿病、总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比例在低尿酸组(28.57%、65.71%及80.00%)和高尿酸组(35.14%、64.86%及86.49%)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7.58%、45.45%及67.27%)(P均<0.05).结论 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相关.

    作者:郑晓敏;赵世俊;李瑞杰;刘翠平;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 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 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和15例(46.9%)例,死亡为2例(6.1%)和5例(15.6%)例,治疗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稳定颈动脉斑块与血清中CRP、sVCAM-1、IL-6炎症介质的降低密切相关,降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作者:唐启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围产期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常见并发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HIE与围产期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现就我院儿科2000~2005年收治的108例新生儿HIE与产科同期住院病例中虽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经复苏未发生HIE的100例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肖佩霞;魏建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以偏身投掷运动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1例

    患者,女,58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3+天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之后感头昏,双眼黑目蒙,四肢无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二便失禁,8+小时后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及颜面部异常活动,左侧上肢体投弹样动作,下肢向外侧甩动,上肢重于下肢,不受意识控制,睡眠中完全消失,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1mm 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智清楚,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肢肌张力高,肌力正常,左侧肢体不自主大幅度运动,右侧肢肌力,肌张力可,双侧肢深浅感觉均正常,左侧巴氏(±),头颅CT:右侧丘脑点状低密度影.

    作者:崔丽莉;李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LLHAT试验亚组分析-钙通道阻滞剂有效降压,预防脑卒中

    降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ALLHAT)在3万多例高危高血压患者中比较了不同降压治疗策略对冠心病的影响.

    作者:姜红岩;李瑞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大,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浓度较高,但吸烟和既往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50.4% vs 36.1%,P=0.010),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25.8% vs 36.1%,P=0.042),钙化病变较多.两组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 vs 13.4%,P=0.982)相似.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随访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0.7% vs 7.7%,P=0.029).结论 性别不是影响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院内和长期MACE的重要因素,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长期病死率较高.

    作者:郑建勇;马志敏;张清潭;吴桂萍;袁彦菊;李田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

    作者:李莹;陈泓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枕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枕叶癫痫是一组具有特征表现的癫痫综合征.但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我们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5例确诊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郝静;郭雅聪;周俊英;闫斌;张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核性脑膜炎240例临床分析

    随着世界性结核病的回升,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肺外结核病.

    作者:黄星;曾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原癌基因蛋白质c-sis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肾脏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并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硬化.

    作者:杜俊文;吴韬;南国珍;苏胜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