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桂芳;赵雪平;韩广彦;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
患者,女,72岁,30岁时发现颈部皮肤松弛起皱,未予重视,45岁出现视力减退,50岁患急性心肌梗死,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恢复.无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无癫痫史.
作者:程源;王邦宁;伍梦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
作者:李莹;陈泓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68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4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呈闷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汗出、恶心呕吐,持续约10分钟,经休息可自行缓解,未正规治疗.
作者:随永刚;姜芳;郝玉明;刘金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女,58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3+天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之后感头昏,双眼黑目蒙,四肢无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二便失禁,8+小时后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及颜面部异常活动,左侧上肢体投弹样动作,下肢向外侧甩动,上肢重于下肢,不受意识控制,睡眠中完全消失,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1mm 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智清楚,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肢肌张力高,肌力正常,左侧肢体不自主大幅度运动,右侧肢肌力,肌张力可,双侧肢深浅感觉均正常,左侧巴氏(±),头颅CT:右侧丘脑点状低密度影.
作者:崔丽莉;李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肾脏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并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硬化.
作者:杜俊文;吴韬;南国珍;苏胜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的一组疾病,可导致右心室扩张,肥大.
作者:杨志英;赵荣梅;张向丛;张红曼;刘蕾;魏霞;李旭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大,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浓度较高,但吸烟和既往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50.4% vs 36.1%,P=0.010),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25.8% vs 36.1%,P=0.042),钙化病变较多.两组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 vs 13.4%,P=0.982)相似.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随访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0.7% vs 7.7%,P=0.029).结论 性别不是影响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院内和长期MACE的重要因素,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长期病死率较高.
作者:郑建勇;马志敏;张清潭;吴桂萍;袁彦菊;李田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 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 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和15例(46.9%)例,死亡为2例(6.1%)和5例(15.6%)例,治疗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稳定颈动脉斑块与血清中CRP、sVCAM-1、IL-6炎症介质的降低密切相关,降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作者:唐启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56岁,既往有吸烟史,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2006年6月7日因反复胸痛1天,加重1小时到我院急诊就诊,行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0.3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王磊;张敏州;杨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17岁,主因劳累饮酒后出现心悸、胸闷两周,发作性心悸伴有晕厥10天就诊,患者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分钟,约2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发病时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200次/min,曾行食道调搏,未触发心动过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殷春霞;李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世界性结核病的回升,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肺外结核病.
作者:黄星;曾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生产性噪声是火力发电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广泛的分布,生产人员作业方式以巡检为主,长期接触噪声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讨噪声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我们对476例发电厂的作业人员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
作者:冀荷香;李力;何洁;李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前环孢菌素A(Cs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也用于治疗眼科、皮肤科及内分泌科一些疾病.
作者:徐秀芹;刘春霞;刘志军;权学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颅内出血是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随着产科实践的改进,产伤性硬膜下出血已很少见,缺氧及凝血障碍所致发生基质-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已成为颅内出血主要类型.
作者:佘鸿燕;孙秀萍;胡秀丽;李建英;贾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作者采用国产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吸烟可引起肺癌,在癌症的死亡排序中,肺癌占第1位.10%~15%的吸烟患者发展成为有临床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作者:杨红申;张向红;王保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75%的生存患者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低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闫桂芳;赵雪平;韩广彦;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作者:许士奇;勾丽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酸水平将23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低尿酸组、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分析各组糖代谢状况,同时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患者的尿酸水平.结果 新诊断糖尿病、总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比例在低尿酸组(28.57%、65.71%及80.00%)和高尿酸组(35.14%、64.86%及86.49%)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7.58%、45.45%及67.27%)(P均<0.05).结论 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相关.
作者:郑晓敏;赵世俊;李瑞杰;刘翠平;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