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鄢盛恺

关键词: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高脂血症,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摘要:正常人体内血脂的产生、消耗或转化等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恒定不变.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常规测定的项目主要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另外还有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白细胞计数和左室射血分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S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在心绞痛发作后的24小时内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测定SS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WBC),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SSCRP在上述3组患者中分别为(1.00±1.33) mg/L,(4.82±1.31) mg/L,(15.52±2.31) mg/L(P《0.01),TG分别为(1.40±1.61) mmol/L,(2.45±1.67) mmol/L,(1.47±1.66) mmol/L(P《0.001),WBC分别为(6.79±1.63)×109/L,(8.15±1.56)×109/L,(10.43±1.44)×109/L(P《0.001),LVEF分别为0.58±0.09,0.58±0.10,0.46±0.10(P《0.001).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模型分析,SSCRP、WBC计数、LVEF值与ACS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SSCRP水平在SAP、UAP和AMI 3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CRP水平与冠心病不稳定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素欣;肖文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是常见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气道炎症是COPD主要发病机制,影响COPD发生、发展及转归.

    作者:许珊;鲁燕;王瑜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安痛定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儿,男,9岁,因发热咽痛就诊于个体诊所,但是测体温39.2 ℃给予安痛定1 ml,肌肉注射,2分钟后患儿出现烦躁,胸闷,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脉搏,血压测不到,双侧瞳孔直径均为2 mm,对光反射迟钝,随即呼吸停止,立即保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吸氧,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并给予肾上腺素0.5 mg,加生理盐水5 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加5%葡萄糖10 ml静脉注射,10分钟后心跳恢复到 60次/min,继续给予肾上腺素0.5 ml静脉滴注维持,此时血压仍测不到,迅速开通第2条静脉通路,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半小时后血压升至 60/30 mm Hg,加用多巴胺,间羟胺后血压升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返回普通病房治疗.住院4天,痊愈出院.

    作者:冯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ue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胰腺的一种罕见肿瘤,国内外文献多见个案报道[1-3,5],笔者收集到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现将这4例报告如下,重点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

    作者:夏瑞明;章士正;赵振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栓塞47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或称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漏诊、误诊情况严重,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住院肺栓塞患者47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年;荆凌华;吉晖晖;李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建立科学的糖尿病筛查和诊断标准--读IDF 2005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改善、体力活动减少,各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达300万,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是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病例中占85%~95%.其巨额的医疗费用也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有效的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成为当前糖尿病诊治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战建;苏杰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性白血病218例的诊断及误诊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性白血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老年性白血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骨髓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而不典型病例常被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18例老年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误诊做如下分析.

    作者:邱丽君;陈春红;赵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临床拟诊冠心病的中年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和主要的手段,可非常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况.我们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中年女性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对临床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李艳凤;李岐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气管球囊扩张联合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球囊扩张和气管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局麻或药物静脉麻醉下,12例外伤或气管切开或插管导致的气管狭窄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监测下应用气管球囊扩张气管狭窄部,然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放置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结果经气管球囊扩张后,12例气管狭窄患者的镍钛合金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支架扩张良好;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或插管后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原丧失语言功能的患者术后能马上恢复语言功能;无局部严重损伤及病情恶化;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易于控制.结论气管球囊扩张可以简单、安全和快速的扩张狭窄气管,建立适宜气管腔,为支架置入及支架完全扩张提供条件;镍钛合金支架对治疗良性气管狭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解决良性气管狭窄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树栋;汪春梅;柳广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正常人体内血脂的产生、消耗或转化等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恒定不变.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常规测定的项目主要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另外还有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作者:鄢盛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细粒剂口服与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肠球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我科应用阿奇霉素细粒剂口服治疗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并与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对照,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秀群;田桂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1] .

    作者:郭彩萍;张强;王景泉;梁连春;吴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8临床检测的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50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如何更加简便、准确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并预测预后,筛选高危患者,进行恰当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力,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一直是研究者们积极探索的努力方向.白细胞介素8(IL-8),是重要的多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近来作为肿瘤细胞自分泌性生长因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胡洁;齐义新;姚智燕;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常有不同程度的高黏及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及栓塞性病变,影响激素的疗效,加重肾脏损害.因此抗凝,改善患者高黏高凝状态是NS的重要治疗措施.我们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双嘧达莫(杏丁)注射液辅助治疗对NS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凝血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徐岩;孙建平;刘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3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机能显著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而继发败血症[1].败血症则可使糖尿病患者原有的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极易引起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死率较高,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本院内分泌科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经血培养证实的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3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顾敏峰;吴文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基硫氧嘧啶引起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

    患者,女,24岁.因心悸、多汗、消瘦2年余,关节疼痛1个半月,咯血2周于2001年6月20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心慌、多汗、消瘦在当地县医院化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下降,诊断为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开始用他巴唑治疗,因出现皮疹和瘙痒而改服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 PTU)100 mg,每日3次.

    作者:金仲品;王风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管癌相关生物学分子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5年存活率仅为10%~15%,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生物学分子标记物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发生不同分子变化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风险,进一步了解食管癌预后的分子机制,对食管癌的诊治与效果的评估及预测预后均有指导价值.

    作者:李兰顺;张建国;高丽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直径大于5 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1].该型血管瘤有潜在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外科手术切除困难.随着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肝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全新途径.本组17例患者,均采用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经肿瘤供血动脉多级栓塞,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长霞;关太平;刘淑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泊酚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诊断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段,但常规麻醉(2%盐酸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或环甲膜穿刺),患者常因检查中局部刺激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原因,难以配合术者而影响操作甚至导致检查的失败.因此,采用局部麻醉复合一定程度的镇静药物(如丙泊酚、芬太尼等)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成为近年来所关心的问题.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镇静药[1],临床特点为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复苏快、无明显蓄积现象[2].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503例患者施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柳慧;韩建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定性及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表达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蛋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色素内镜初筛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标本94例,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从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表达均呈逐渐降低趋势;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不典型增生Ⅲ级组、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Fhit蛋白表达分别为82.35%、75.00%、43.75%、35.29%、30.00%、33.33%;正常组与食管不典型增生Ⅰ级组Fh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原位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CM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Ⅰ级、Ⅱ级组间Fhi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Ⅱ级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缺失是食管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其蛋白表达的缺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孟霞;张立玮;于卫芳;郭晓青;尔立绵;丛庆文;吴明利;王顺平;王士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