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囊虫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韦录南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囊虫病
摘要:患者,男,30岁,农民.因头痛、呕吐3天入院.无偏瘫、偏肓、偏身感觉障碍.查体:血压120/7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0次/min,神清,皮肤肌肉未见囊虫结节,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颅神经正常,肢体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肋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抵抗明显.头颅CT提示大脑半球广泛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影,脑沟、脑池、外侧裂有高密度影.腰穿脑脊液压力为200 mmH2O(1 mmH2O=0.0098kPa),呈均匀血性脑脊液.诊断:脑囊虫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脱水、止血治疗两周,病情稳定,予吡喹酮驱虫治疗,除轻微头痛外,临床基本治愈出院.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

    心力衰竭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据近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出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大量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可导致患者再入院或死亡,这些因素包括人口学、临床特点、心力衰竭病史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等.但目前的研究多采用介入性或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获得的非介入性方法,本研究试图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的信息,简易且全面地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危险.

    作者:卢日辉;韦尚林;刘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近来有学者报告,慢性缺血性肾病可能是中老年人(尤其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多年来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但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肾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和病情的严重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给予肾动脉造影,以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情况,并评价临床因素对RAS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玉香;张延美;张传海;夏立斌;张鸿雁;张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CAG)相辅相成的有效检查手段,为冠心病提供了诊治的新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可使即刻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也使1年内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IVUS可对血管腔径面积和斑块大小、分布及其组成做出评估,并检测病变的范围、程度,冠脉钙化和重塑等,能对有破裂危险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识别.IVUS既能解释介入治疗方法的机制,也可用来选择佳的介入方法.IVUS提供了CAG所不能提供的信息[2].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惠波;党群;王佩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脂分离术致过敏反应1例

    血脂分离术能有效降低高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已有相关资料.

    作者:刘福星;丁英娈;张祝;耿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点措施.临床研究表明,AMI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I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我们将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6小时内溶栓与6~12小时溶栓(延迟溶栓)的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

    作者:虞华鹏;浦艳华;柳翠霞;姜婕;岳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5例报告

    例1,男,70岁.6天前无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随后出现饮水呛咳,进食困难,声音嘶哑,右颜面麻木,右眼睁不开,不能走路来院.既往大量吸烟、饮酒史.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右侧不全霍纳征,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眼震,伸舌居中,右侧咽反射减弱,右侧软腭上抬差,右颜面针刺觉减退,左侧偏身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不稳,昂伯征阳性,病理征阴性.化验胆固醇明显增高,头颅CT示右丘脑小腔隙性梗死.头颅磁共振头部动脉血管造影(MRI)、头颅磁共振成像(MRA)示右侧小脑下半球梗死,右延髓梗死.右椎动脉消失.入院诊断脑梗死,入院后给予鼻饲,静点奥扎格雷(商品名:晴尔)、佛迪治疗3周出院,带胃管回家,遗留轻度走路不稳.

    作者:高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外周淋巴细胞β受体变化及与心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变化及与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3H-dihydroalpnenolol(3H-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59例NYHAⅡ~Ⅳ级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上β受体密度,并以心脏超声仪测定和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下降,LVMI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冠心病、瓣膜病患者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高血压患者(P<0.05).心衰患者β受体密度与LVMI显著负相关(r=-0.219,P<0.05),β受体密度的变化出现较早,在心功能Ⅱ级及LVMI正常时已有明显下降.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能反映心功能受损和心室重塑的程度;β受体密度下调与心衰病因有关;心衰时β受体系统变化早于左心室心肌结构改变,提示心衰患者β受体系统可能参与左心室重塑的调控.

    作者:张莉玲;王永东;陈珏通;欧相林;施海滨;俞欣;马君武;沈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心房颤动(房颤)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存在有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1],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分别为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vWF来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液标志物对评价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明;沈玉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偏头痛患者变应原测定207例临床分析

    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笔者对207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变应原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连载六)

    随着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并研制出一些针对发病机制治疗的新药,为了便于临床工作者有所参考,对CD的药物治疗分两部分进行介绍,一是已用于临床治疗的传统药物与新开发的生物制剂;二是药物的选择方法及维持治疗方案.

    作者:段建召;郝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抑郁症状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国外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密切相关[1,2],但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抑郁症状对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

    作者:王海平;张延凤;李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影响

    我们选择6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7例患者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门诊部、邯郸市中医院和邢台临城中医院收治住院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54~78岁,平均(62.0±6.4)岁,其中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2例,Ⅱ级20例,Ⅲ级27例,Ⅳ级8例.选择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其中5例来源于邯郸中医院,28例来源于临城中医院,诊断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男19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4.1±7.1)岁.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杨森;杨俊香;闫怀春;张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普罗帕酮致阿斯综合征及起搏阈值升高1例

    患者,女,76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6小时就诊,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67次/min.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商品名:心律平)35 mg,1分钟后,患者突然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口唇发绀,大汗淋漓.测血压为零,心电图示窦性静止,心室率为20次/min,即予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后血压回升,神志转清,恢复窦性节律收入本科病房.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体格检查:测血压115/5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75次/min,心界稍扩大,心率75次/min,律齐,无杂音,余未见异常.住院期间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H0lter检查:①窦性心律;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停搏长达3.9 s.食管调搏示:隐匿性旁路,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1 500 ms,房室传导功能正常.

    作者:姚均迪;蒋逸风;赵宏坤;陆传新;林晓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在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将发生左室重构[1].它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终导致心力衰竭.有效地防止左室重构是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除早期再灌注治疗外,近年来认为通过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晚期再灌注也是改善心功能的一种方法,但其疗效尚有争议.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当发生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浓度升高[2],而且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延迟PCI前后进行BNP测定国内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延迟PCI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血浆BNP浓度,以及延迟PCI后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值的变化探讨延迟PCI改善左室重构的机制和效果,从而为延迟PCI对左室重构的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

    作者:王虹;李春华;丁振江;赵杰;王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并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 1例

    患者,女,16岁,因生长发育迟缓16年、月经未来潮于2003年住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为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为6.3kg,自幼生长就较同龄儿童缓慢,至今无月经初潮,无第二性征出现.平时无明显怕冷、嗜睡、乏力、脱发,饮食两便同正常人.现就读于护校,学习成绩一般.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期未接触毒物,无服药史,其弟、妹分别为12岁和10岁,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人,其一堂姐有先天性子宫缺如,家族中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史.体格检查:身高134 cm,体质量36 kg,皮肤黝黑无粗糙,面部可见少许黑痣.头颅正常,发际略低,眼裂无增宽,耳廓小,耳垂极小,鼻无异常,唇周有短须,高腭弓,无兔唇.无颈蹼,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无结节压痛,无血管杂音,盾状胸,肩较宽厚且平,乳房扁平,未及乳核,Tanner 1级,心率72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腋毛及阴毛,外阴幼稚型,双侧大姆指特短,无明显肘外翻,无并指畸形.

    作者:沈泓;邓振霞;卜瑞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无创检查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

    目的研究无创检查对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预测.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68例房颤组患者和86例非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大P波(Pmax)、小P波(Pmin)、P波离散度(pd).结果两组病例(房颤组vs非房颤组):LAD(43.07±6.77)mmνs(36.96±5.54)mm、Pmax(1 23.07±9.94)msνs(113.01±10.86)ms、Pd(63.65±9.49)msνs(52.61±11.8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年龄(69.5±8.3)岁νs(65.9±1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功能、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与房颤关系密切.结论测量窦性心律时左室舒张功能、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可以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危险.

    作者:王润桃;邢雁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引起的并发症16例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据统计该技术成功率超过96%,创伤小,相对安全,但因不同原因并发症发生率为2%~5%,若认识不足或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455例心律失常患者行RFCA产生16例并发症,占3.51%,现将我们对并发症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邹瑞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Cypher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年3~12月,30例接受Cypher支架治疗(39枚)的冠心病患者为药物支架组,同期性别相匹配的30例行普通冠状动脉支架术(BX-sonic支架)治疗(53枚)的患者为普通支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其近期(2~11个月)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支架组的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患者占46.7%,明显高于普通支架组的16.7%(P=0.012).药物支架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B2或C型)(66.7%)比普通支架组(40%)明显多(P=0.004),病变血管参考直径较细(P<0.001),血管病变长度较长(P<0.001);药物支架组平均内径[(2.75±0.26)mm]较普通支架组[(3.06±0.42)m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长度[(20.33±5.53)mm]较普通支架组[(16.17±3.82)mm]长(P<0.001);药物支架组释放压力[(15.13±1.73)atm]与普通支架组[(10.83±1.32)at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操作成功率100%.平均随访4.1个月,药物支架组1例和普通支架组3例未完全血运重建者复发胸痛,均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小血管病变、长血管病变或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仍有较好疗效.

    作者:吴志勇;颜光烈;陈诗泉;浦晓东;关瑞锦;黄鼎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细胞心肌成形术在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现状

    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生,心肌梗死后,只能通过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修复坏死部位,而存活的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终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而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内外科治疗均不能修复及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心脏移植虽能解决这一问题,但供体来源困难,手术费用昂贵,临床难以推广.近年来,将体外纯化、培养增殖的心肌细胞或非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替代纤维组织的治疗称为细胞心肌成形术(cellular cardiomyoplasty,CCM),也称心脏细胞移植,以解决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采用CCM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以成为当前心血管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卢长青;黄振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功能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测试调查,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同期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和非饮酒者63例分别进行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情绪状态量表测试.结果①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个性、表现/社会接纳程度、恢复能力/稳定性、自主性、存在价值各因子分和自尊及人际行为评定量表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②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紧张-焦虑、愤怒-敌对、疲劳无力各因子分和情绪状态量表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明显缺陷.

    作者:曾艳芳;崔宏力;王义围;周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